文龙门县龙城第三小学 黎宇群
在小学阶段,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简单的四则运算知识,然后再逐步提升计算知识的难度。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种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且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然后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
无论在何种形式的计算学习中,准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都必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而为了使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本质特征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借助实物组织动手操作式的数学实践活动。
对于计算知识的学习来说,这种实践操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可以使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对实物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进行感知;第二,帮助学生逐步将外部的活动内化为数学知识,从而推动学生对计算规则的理解。以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物,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进行初始的计算知识学习。比如在教学“5减去2”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为:伸出5根手指,然后弯下其中任意两根手指,这时还有几根伸出的手指?桌子上有5个棒棒糖,然后把其中的任意两个吃掉,现在桌子上还剩下几个棒棒糖?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相关计算法则代表的实际涵义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这种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是所有计算活动都可以借助实物进行动手操作,所以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更加适用于初期的计算知识学习。
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普遍尚未完善,而数学计算知识又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图式无疑是辅助计算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尽管图示化的学习活动仍然包含一些动手操作活动,但是操作的对象已经逐步从实物转变为数学对象。换句话说,这一阶段的操作对象既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比较直观,又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特征。
不难发现,借助符号进行计算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这种题型的增加也应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计算教学中,我会逐步将数学符号应用于计算教学中。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理解某一个具体的计算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不同题型的认知。如:+、-、×、÷这几个符号是最基本的数学计算符号,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学生更加习惯于借助一些形象化的事物,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对计算过程进行描述。针对这种情况,我会逐步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炼数量以及计算关系,并用相应的数学符号对计算过程加以描述。最终,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帮助学生过渡到了形式运算的阶段,从而使其计算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总之,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计算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照这一顺序不断提升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