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广宇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质量提升,对高等教育改革起到重要作用。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教学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当前总体教学质量和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提升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信息化教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教学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倾向于为师生提供教学服务,主要涵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内容,即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经过多年教学信息化建设与改革,当前已经具备创设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学信息化资源的能力,但教学是否真正改革、教学质量是否真正提升、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真正实现,仍需要回归到课堂教学结构上展开探究。教学结构是由师生、教材和媒体共同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但在差异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及教学内容下,教学结构体现出一定差别。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标准化、程式化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教学信息化并非从“人灌”到“电灌”的转变,而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灵活、协作、创新、个性化、终身发展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教学信息化推动教学结构变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作用[1]。
教学信息化早期发展以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为主导,用于辅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21 世纪初期,网络教育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以网络精品课程、各类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主导的教学信息化模式,实现将教学从课堂内拓展至网络平台,无论学生身处何地,均可观看网课、自主学习、聆听讲解。2012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兴起并快速发展,教学信息化开始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起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这一理念,再次掀起全民网络教育浪潮,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项教育工作回归常态化,在线教学热潮明显回落,学生在线学习热情不断降低。即便如此,“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仍是高校教学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
教学信息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教学信息化被纳入了高校教学整体发展战略中,教学信息化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是开发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新时代下高校教学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教学信息化有助于改变高校教学模式,利用在线课程、多媒体、翻转课堂,彻底颠覆高校传统教学模式[3]。当前我国高校超过70%的课堂授课,均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利用声像化、具象化、图文并茂的知识传授形式,替代以文字叙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微课、慕课教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视频、探讨交流,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其次,教学信息化有助于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基于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开展教学资源管理、学生出勤考核、作业布置与批改、随堂测试、小组交流探讨等互动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平台发展成熟,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登录相关教学网站或平台,下载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以实时在线信息传输向教师提出问题,借助双向视频系统展开交流和学习。教学信息化背景下,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手段深度融合,教师能够以多样化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发展,实现师生之间广泛的课堂交流与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最后,教学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信息技术全面、深化、有效运用于高等教育建设,能够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各大985、211 高校均已建成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自主观看、下载课程资源,满足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与质量[4]。
虽然教学信息化为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便捷,但教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
其一,很多高校对教学信息化发展重视度较低。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项目组根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将教学信息化划分为起步、应用、融合与创新四个阶段。根据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当前大部分高校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程度有限,高校领导层、管理层对教学信息化重视度较低,并未设置首席信息官职位,校方在推动教学信息化方面功能发挥不足。总体而言,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仅能满足教学基本需求,其更多功能和作用仍有待挖掘和利用。
其二,部分高校教学软硬件基础建设不足,缺少充足的资金用于教学基础设施购置和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导致教学软件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专业课程设计和开发,不利于教学信息化深化开展。
其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不足,存在教育资源建设重复、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区域内高校缺少协同合作,并未树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理念,导致投入大量教学资金和资源后,仍难以达到理想化的教学资源建设效果,形成教学资源信息孤岛现象。
其四,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阻碍教学信息化的稳定发展。当前在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与实施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广大教师群体应用信息技术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部分中老年教师学习和使用教学软件的意识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存在滥用教学软件的问题。且部分教师不具备自主开发和制作教学资源与教学课件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影响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5]。
作为高校领导者、管理者,需树立先进的教学信息化思想理念,对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融合建设和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升到教学发展的战略层面。依托教学信息化提升高校教学工作整体质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教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6]。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学信息化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运用决策—管理—应用的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与教学工作融合。在高校决策层,设置首席信息官职位,由高校领导担任,主要工作职责是围绕教学信息化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制定。在高校管理层,成立教学信息化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战略规划和决策,并评估教学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做好监督与管理。在应用层面,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与院系均应设置信息化管理职位,由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院系领导担任,负责执行教学信息化方案和策略,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教学信息化改革的优势作用。
教学信息化作为一项复杂化、持续化、系统化的创新工程,要求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以此完善教学信息化的各类软硬件基础,加强各类教学平台和软件开发,为教学信息化实施提供有力支持。首先,高校方面应结合教学信息化基本要求,针对教学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作出协调发展规划,保证在教学信息化层面有充足的经费投入。与此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学信息化改革,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从政府、社会等多维度引入资金,强化教学信息化资金保障。其次,制定教学经费专款专用监督管理制度,保证所投入的专项经费用于购置信息化硬件、软件,避免出现教学经费滥用、占用等问题。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高校定期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更新与维护,实现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购买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应用软件,不断提升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实现各类教学信息化资源的优化以及合理配置和使用,切实提高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质量[7]。
新时代背景下,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避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以及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的现实问题,高校需注重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从网络平台广泛采集、开发、整合、配置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完备的图书文献、精品课程、教学平台等资源,构建起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首先,由地方教育部门与高校协同合作,共同制定教学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并基于高校所在地区打造高度发达的校园网络系统,构建区域内高校联盟,利用信息平台展开沟通交流,协同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其次,鼓励高校与企业协同合作,开发教学信息化数字服务项目、专业教学软件项目等,由专业人员集思广益、共同发力,强化教学资源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在多方合作背景下提升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率。
在推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能力与教学信息化能力,直接关乎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需顺应时代发展,着力推进高水平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第一,高校需注重内培外引,打造契合高校专业教学需求、教学信息化改革需求的一线师资队伍,由该团队负责教学信息化技术研究、教学资源整合,研发先进教学信息技术平台、应用软件等教学资源,通过内部定期培训、外部优质人才引进,夯实人才综合素质基础。第二,注重高校教师教学信息化专项培训,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使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与方法,增强教师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的实操能力、应用能力,促使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求职需求。第三,构建教学信息化的师资激励机制、教学反馈与评价机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工程,其要求教师全程参与,具备坚定的教学改革自信心,并投身于教学信息化研究。通过教学反馈与评价机制,全方位了解教学信息化实际情况,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信息化改革是必须肩负的使命和职责,以切实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确保教学信息化改革取得理想化效果[8]。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催化剂,而教学信息化是高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构建教学信息化体系和模式,弥补传统教育的诸多弊端,推进高校教学工作现代化、信息化发展。高校应提升对教学信息化的重视度,不断完善软硬件基础与教学资源,提升师资队伍信息化素养与水平,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模式,提升高校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