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晓倩 曹华琳
(1.安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市中心血站业务管理科,陕西 安康 725000)
微柱凝胶法属于血液免疫学上较为多见的检测方式,不仅能够准确检出IgM类抗体,同时可检出IgG类抗体,与以往常规试管法进行对比,存在敏感度较高、血标本用量较少、自动化、操作简便、长时间保存、结果易观察等优势,受到临床广泛认可[1-2]。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的血浆标本或者红细胞中,利用微柱凝胶法实施抗体筛查、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时易产生弱凝集现象,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输血带来一定困难及安全隐患。由此本文展开实验,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126例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实验中显示弱凝集的患者标本,其中男70例,女56例;年龄(51.69±1.25)岁。
1.2方法 收集患者的EDTA钾盐抗凝全血(3 mL),置于试管后摇晃均匀,并放在37℃条件下进行水浴,时间控制在30 min,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分离红细胞与血浆,制备成不同剂量的悬液;分别在A、B、D、对照凝胶卡中放入10 mL/L的红细胞悬液(10 μL)。以3 000 r/min速度进行离心,时间10 min,对结果进行判定;选择血浆置于A1、B凝胶卡上,再次添加A1、B细胞,给予离心操作,时间控制10 min,对结果进行判定;主侧配血中,将受血者血浆与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联合;而次侧配血中将受血者红细胞悬液加入供血者血浆内,存放在37℃条件下,孵育15 min,并以3 000 r/min速度进行离心,时间10 min,对结果进行判读;重复洗涤患者红细胞,并调配成红细胞悬液,并置于凝胶卡,以3 000 r/min速度进行离心,时间10 min左右;抽取25 μL血浆置于凝胶卡,并添加抗体筛选细胞,存放在37℃条件下孵育15 min,以3 000 r/min速度进行离心,时间10 min,另外针对抗体筛选阳性标本,选择谱细胞实施抗体特异性检查;分别通过两次离心血清标本、提升红细胞或者血清量、37℃洗涤红细胞、吸收放散实验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选择间接抗人球蛋白法、盐水法进行对照。
1.3观察指标 分析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其中1+~4+表示凝集强度或者阳性2+w表示凝集强度低于2+;-表示阴性;+/-表示低于22℃凝集,但37℃未发生凝集;1+w表示凝集强度低于1+。
本次研究中共126例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实验中显示弱凝集的患者标本,其中ABO抗原性弱共30例(23.81%);ABO抗体效价低共12例(9.52%);ABO亚型血共13例(10.32%);高效价冷凝集素共23例(18.25%);纤维蛋白提升共26例(20.63%);自身免疫性抗体共22例(17.46%)。见表1。
表1 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n=126)
本文主要探讨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对此展开实验,结果显示,ABO抗原性弱共30例(23.81%);ABO抗体效价低共12例(9.52%);ABO亚型血共13例(10.32%);高效价冷凝集素共23例(18.25%);纤维蛋白提升共26例(20.63%);自身免疫性抗体共22例(17.46%),提示影响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因素较多,若能够及时选择相关处理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避免影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针对血型抗原减弱者,提升其红细胞悬液浓度后,可利用吸收放散实验证明血型抗原[3]。为抗体效价较低的患者进行ABO血型反定型,利用增加反应时长、置换血清、提升血清量等方式,存放在4℃条件下反应15 min左右,并提供离心操作,最终保证正、反定型的相似性。ABO亚型是因为A、B基因位点突变,形成氨基酸序列后引发变异,其中包含A、B、A(B)、B(A)亚型等[4]。一旦患者A抗原以及抗A抗体在ABO血型正、反定型中未出现凝集或者弱凝集现象,容易将A、B亚型血误诊成O型。经分析发现,影响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因素中,部分肝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浆中纤维蛋白水平较高,极易造成血型正、反定型存在差异,或者导致交叉配血不符,可能与血标本抗凝效果不理想存在密切关联,其中红细胞纤维蛋白可能堆积在凝胶卡上端,但大多数红细胞可堆积在凝胶卡底端[5]。临床为了避免血液凝固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当血液吸出后,应快速摇匀抗凝管,并将其置于37℃条件下水浴,使血液完全凝固,并实施离心操作,即可有效免除干扰[6]。当机体血清中存在高效价冷集素,即可在交叉配血或者反定型的主侧中产生弱凝集现象。随着冷凝集素效价不断升高,患者应避开输血,若必须输血时,应优先选择同型洗涤的红细胞,并保持缓慢输注速度[7]。通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获得的血清中通常伴有自身抗体,从而使自身红细胞被吸附,同时造成供血者红细胞出现凝集,尤其在次侧配血凝集中较为常见[8]。因此若能够通过相关干预处理,可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提供前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