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珍 叶斌斌 李成梅
(安康市人民医院产科,陕西 安康 725000)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孕妇生命安全。目前剖宫产是前置胎盘产妇的主要分娩方式,但由于部分前置胎盘产妇伴有胎盘植入,极容易引起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进而激活创伤应激反应,增加围产期风险[1]。既往临床多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以降低出血量,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有研究[3]发现,宫腔球囊压迫止血主要通过物理原理来压迫宫腔,进而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本文主要探讨球囊压迫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创伤应激状态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入选产妇均经超声确诊为前置胎盘;均符合剖宫产指征;均经子宫按摩和宫缩剂治疗后,子宫收缩欠佳,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持续性出血;均为单胎妊娠;均符合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已排除多胎妊娠、巨大儿;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合并急慢性感染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根据不同止血方式分为观察组(n=78)和对照组(n=102),观察组年龄(28.11±2.51)岁;孕周(38.59±0.84)周;初产妇21例,经产妇57例。对照组年龄(29.58±2.15)岁;孕周(37.55±0.56)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7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胎儿娩出后均经过按摩子宫、缩宫素、卡前列腺素胺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加强宫缩治疗,对出血活跃处进行局部8字缝合止血或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对照组予以B-Lynch缝合法止血,观察组予以宫腔阴道双球囊压迫止血,将球囊导管处阀门取下,经剖宫产子宫切口或宫颈口将球囊注入生理盐水300~500 mL,根据子宫大小决定注射量,直到球囊膨胀压迫宫腔,接引流管至引流袋,每20 min记录引流量和宫底高度,球囊留置时间为12~24 h,球囊取出后观察宫缩情况和阴道出血量。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围术期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产妇术前、术后24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和住院时间。参照《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年版》[4],在干预24 h后进行评价。
2.1创伤应激指标 两组手术前Cor、E、NE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 hCor、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276、7.855、7.7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比较
2.2血液动力学指标 两组手术前APTT、PT、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 h APTT、P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6.893、19.287、27.26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
2.3手术情况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461、2.262、8.52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4止血效果 观察组止血有效75例,有效率为96.15%(75/78);对照组止血有效86例,有效率为84.31%(86/102),两组比较差显著性(χ2=6.563,P<0.05)。
剖宫产术是前置胎盘产妇常用的分娩方式,目前临床多采用子宫按摩、宫腔填塞、缩宫素、球囊压迫等方法,均有一定的优缺点,尚无证据证明哪种止血方式更加安全有效[5]。球囊压迫止血主要是通过在子宫腔内置入一个膨胀的球囊,进而升高宫腔内压力,以减少动脉出血,与传统纱布填塞相比,球囊填塞对开放的血窦止血效果更好,能够较好地贴合宫腔表面,进而降低术后感染率。本研究通过比较B-Lynch缝合法止血法和球囊压迫止血的止血效果,结果显示,观察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球囊压迫止血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更好。
相关研究[6]发现,产后出血容易引发各种代偿反应,其中Cor、E、NE等内分泌激素的异常释放对反映产后出血创伤应激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24 hCor、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球囊压迫止血对控制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应激状态更好。PT、APTT、TT 均为临床评估凝血功能的敏感性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24 hAPTT、P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球囊压迫止血可有效改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同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球囊压迫止血效果良好,对降低术后出血量具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