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峰,王 倩,陈 波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间断性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易复发且治愈率低,极大地增加了病人的躯体不适与精神压力[1]。自我效能是指个性成功应对或处理外部事件的效应或信念。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病人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与执行力,能够更好地应对自身疾病[2]。家庭抗逆力是以家庭为功能实体,在面对逆境及压力时所表现出的修复、调整与重建过程,良好的家庭抗逆力可以使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增加疾病康复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3-4]。疾病接受度(acceptance of illness)是指接纳疾病所带来的所有,并采取积极治疗的方式以正常生活,间接提高自我效能感[5]。本次研究通过查找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讨自我效能与家庭抗逆力、疾病接受度相关性,以期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使其快速回归至正常社会生活。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消化内科住院的334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言语功能正常;③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②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样本量计算[6]:取量表最大条目数的5~10倍为样本量。按照样本量应为变量的10倍,则应有样本量290例。考虑到问卷可能存在无效性,再扩大20%的样本量,最终确定样本量为348例。
1.2 研究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回后当场进行核对,对漏答、错答、可疑问卷及时纠正或剔除,本次调查共发放348份问卷,回收334份,有效回收率为95.98%。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为自行设计问卷,包括病人性别、年龄、配偶情况等。
1.2.2 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elf Efficacy Scale,IBD-SES) 由美国学者Keefer等[7]研制,量表有压力和情绪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病症管理及缓解期的维持管理4个维度,2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10级计分法,量表得分范围为29~290分,分数越低表示自我效能感越低,cronbach′s α系数为0.899~0.973,内容效度良好[8]。
1.2.3 康纳-戴维森抗逆力量表(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采用Connor等[9]研制量表。包括个人能力、忍受消极情绪、积极接受变化、控制及宗教影响5个维度,共计25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为0~4分,总分范围0~100分。Cronbach′s 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87,得分越高反映抗逆力越好。
1.2.4 疾病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Illness Scale,AIS) 由Felton等[10]学者编制,后由赵雯雯[11]汉化。量表包含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总分8~40分,得分越高代表病人的疾病接受程度越高。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75。
1.2.5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2]有自评条目19个和他评条目5个,每个成分按0~3分等级计分,分别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7个维度,总分≥8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碍。
1.2.6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RSC)[13]包括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性四大分量表,本次采用内外向分量表,每个条目采用“是”和“否”填写,有12个条目,某维度得分越高,代表所在维度的人格特质越明显。
表1 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效能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续表)
表2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效能与家庭抗逆力、疾病接受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n=334)
表3 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自我效能的多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性格内向、存在睡眠障碍、病程处于慢性持续期、家庭抗逆力水平低及疾病接受度低的病人自我效能低。女性病人自我效能感较男性低,与李莹雪等[14]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为溃疡性结肠炎有关。女性病人性格较男性敏感脆弱,患病后疾病症状导致病人自我形象紊乱与情绪崩溃,严重降低了病人自尊心与自信心,进而造成其不能合理应对疾病变化;性格内向者遇事将情绪埋藏于心里,长期情绪压抑,面对疾病多采用消极态度对待,治疗依从性偏低;存有睡眠障碍者自我效能感低。一项对新冠肺炎病人的自我效能感研究[15]发现,自我效能感越低,睡眠质量越差。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项生理功能,其中慢波睡眠有利于机体体力及精神的恢复,快波睡眠可促进脑内蛋白合成[16-17],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慢性失眠病人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较正常人降低,从而降低病人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和信念;慢性持续期病人在首次发作后可长期持续存在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扰乱了病人正常生活,增加了病人负性情绪体验,间接降低自我效能感。
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抗逆力得分、疾病接受度得分均与自我效能总得分呈正相关,即病人家庭抗逆力、疾病接受度水平越低,病人自我效能感越低。家庭抗逆力是一个应对危机,寻求需求与资源之间动态平衡过程[18]。一项对慢性病儿童进行的家庭抗逆力干预[19]发现,低水平的抗逆水平可减低患儿家庭的疾病知识水平,削弱其家庭信心,延迟患儿疾病康复。良好的抗逆力可帮助家庭更好利用和扩展亲属关系、社区、文化和灵性资源,促使家庭能以更有效方式处理当前的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结,获取更多支持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在个人面对疾病或挫折时能及时为病人提供力量、帮助及各种资源,给予其躯体照顾及精神支持,促使病人正向、积极面对自身疾病,间接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
病人疾病接受度越高,越容易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高度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Rzońca等[20]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倾向和疾病接受度研究发现,疾病接受力高的病人往往以乐观的方式面对自身疾病,通过整合疾病体验到病人的生活方式来重新获得个人的控制感,自我效能感高。Chiang等[21]通过调查263例慢性肾脏病病人,发现超过半数的病人伤残接受水平较低,预后效果差。可见,病人疾病接受度越高,其健康促进行为、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越好,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做好女性、性格内向、存在睡眠障碍、病程处于慢性持续期、家庭抗逆力水平低及疾病接受度低病人的住院宣教与指导,提高病人疾病康复自信心与执行力,促进病人更好地适应疾病过程,以此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快速回归至正常生活中。本研究仅在青岛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存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可进行多中心、大样本调查,为此类病人制定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干预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