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红梅,喻春红,易小红,魏婵娟,曾燕英,朱金凤,阳 华
医用粘胶是用来拉合伤口边缘或将一些外在物品如胶布、敷料、导管、心电电极、造口袋等固定于皮肤的产品[1]。随着医用粘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导致的医用粘胶皮肤损伤(MARSI)也日益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主要有机械性(皮肤剥离、起疱、皮肤撕裂)、皮炎(对粘接剂的刺激)和其他(浸渍和毛囊炎)三大类[2]。国内外研究显示,MARSI的发生率为3.4%~32.8%,而机械性对病人的危害更大,可引起病人疼痛、伤口感染、创面增大、伤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医疗成本[3-5]。有文献报告,机械性医用粘胶相关性损害可采用处理一般伤口的方法对MARSI进行治疗,可采用凡士林纱布或联合磺胺嘧啶银[6],也有应用烧伤膏或京万红对水疱进行处理[7]等。以上研究结果各有利弊,疗效不确切。本研究旨在探讨复方桐叶烧伤油在机械性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害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出现机械性医用粘胶皮肤损伤的病人80例,按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医用粘胶导致的机械性皮肤损伤,包括水疱、皮肤破损、撕裂等;②语言表达、理解能力正常;③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医用粘胶皮肤损伤在颜面部;②皮肤损伤面积过大,需外科植皮者;③对干预中的外用药物过敏者;④中途退出者。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单位:例
1.2 方法
1.2.1 成立研究小组,构建预防方案 组长由伤口治疗师担任,组员包括科室主管医生、科室皮肤小组联络员、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及责任护士、研究生各1人,共7人。科室皮肤小组联络员纳入标准:注册护士并自愿参与此研究;有5年以上皮肤护理经验。研究开展前2周由伤口治疗师对全体研究小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4个方面,分别包括MARSI的基础知识、分类及常用工具、如何预防医用胶粘剂相关皮肤损伤(皮肤准备、使用和去除医用粘胶的技术、皮肤防护产品和/或粘合去除剂的使用)、伤口愈合计分表(PUSH)的介绍、研究人员之间可信度检验等。
1.2.2 研究的开展 研究人员在开展研究前,参考2013年国际皮肤护理及造口护理协会对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相关内容的专家共识[1]自行设计,再经研究小组讨论及院内5名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订与完善,最终确定研究人员及病人需要掌握的相关内容: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害的预防清单及病人告知小活页。
1.2.2.1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害的预防清单 研究人员在使用医用胶粘剂前,需要对照该清单检视自己的行为,在项目后面打钩。
表2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害的预防清单
1.2.2.2 告知病人相关信息并取得病人同意 医用胶粘剂相关皮肤损伤的预防及处理需要病人的共同参与,因此研究人员在使用医用胶粘剂前,需要告知病人一些相关的信息:M-A-R-S-I,并取得病人同意。①定义(Meaning,M):什么是医用胶粘剂相关皮肤损伤?在剥离黏附医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胶带、伤口敷料、造口产品、电极、药物贴片和伤口闭合条)过程中可能发生皮肤损伤。损伤包括皮肤剥离、皮肤撕裂、水疱、发炎和发红。如果水分不能从粘接剂医疗装置中逸出,皮肤也可以软化。②病因(Aetiology,A):是什么导致医用粘连相关的皮肤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在剥离黏附医疗设备过程中,皮肤层被剥离、撕裂、受到张力或暴露在摩擦中。其他原因还包括皮肤反应,比如对黏接剂产品中使用的化学物质或材料的皮炎,湿气会滞留在粘接剂装置下,或者细菌会滞留在毛囊中。③风险(Risk,R):谁易受影响?任何需要在皮肤上涂抹医用胶粘剂的人都有危险。然而,风险最大的人群包括那些皮肤脆弱的人,如婴儿和儿童、老年人、皮肤疾病如皮炎和湿疹的病人、四肢肿胀的病人、正在服用激素、抗凝血剂或化疗等特定药物或治疗的病人,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和需要反复拆除胶带/敷料的病人。一些健康状况,如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也与风险相关。④副作用(Side effects,S):医用胶粘剂相关皮肤损伤的后果是什么?这些损伤可能很痛,需要时间来愈合。因此,当您接受需要使用医用胶粘剂的手术时,一定要意识到风险,并与卫生专业人员讨论如何避免使用。⑤干预(Intervention,I):我们能预防这些皮肤损伤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一些简单且有效的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减少发生医疗粘合剂相关皮肤损伤的风险。每天保湿,使用保护皮肤不受伤害的产品(防晒霜、皮肤屏障、去除胶粘剂),喝足够的水,保持皮肤水润健康。在给你使用医用胶粘剂之前,请确保有健康专业人员对你进行皮肤评估。将帮助他们选择一种不会伤害你皮肤的医疗粘合剂。卫生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特殊的应用和去除技术,将任何皮肤损伤的风险降至最低。
1.2.2.3 研究人员遵医嘱或操作规程使用医用粘胶 在病人使用医用粘胶后研究人员将剥除医用粘胶后30 min或30 min以上的时段内出现持续性红斑和/或其他皮肤异常进行测量记录,现场记录皮损类型、程度、面积、渗液、换药时主诉等,再根据伤口愈合计分表(PUSH)进行评分记录。
1.2.3 干预方法 入选的80例机械性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害的病人,按照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凡士林纱布(对照组)和复方桐叶烧伤油(试验组)持续外敷。试验组病人局部采用复方桐叶烧伤油浸湿纱布后持续湿敷患处,外敷范围超过皮肤损害范围2 cm,每天早晚更换2次,有创面者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对照组病人采用凡士林纱布,持续湿敷患处,外敷范围超过皮肤损害范围2 cm,每天早晚更换2次,有创面者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两组病人通过评估,如为水疱者,先将水疱内液体抽出,再实施以上干预措施。两组病人如创面有感染,加用磺胺嘧啶银软膏。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皮肤损害处伤口转归及换药时病人主诉疼痛情况来对比两种干预方式的疗效。
1.2.4 评价方法
1.2.4.1 伤口愈合效果 采用美国压疮专家组(NPUAP)设计的压疮愈合计分表(PUSH)[8],对伤口面积、渗液量和组织类型3项计分的总和进行计分并判断治疗效果,最高分17分表明严重,最低分0分表示愈合,总分下降为有效,总分上升为恶化,总分无变化为无效。该量表已被用于各类伤口的预后评估[9]。
1.2.4.2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极重度疼痛。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后伤口愈合效果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换药时V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医用粘胶皮肤损伤指在移除粘胶产品后的30 min或30 min以上的时段内出现持续性红斑和/或其他皮肤异常(包括但不仅限于水疱、大泡、糜烂或撕裂)。因皮肤是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与医用粘合剂之间的附着强度大于单个细胞之间的附着强度,从而导致表皮层分离或表皮与真皮层分离,就会造成医用粘胶皮肤损伤,皮肤完整性的丧失会导致有害细菌进入身体,进而导致局部感染[2]。其中,Farris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MARSI的常见的形式是接触性皮炎,其次是表皮剥脱,张力性损伤或者水疱,浸渍,皮肤撕裂[10]。但机械性医用粘胶皮肤损伤较接触性皮炎对病人的影响更大,它直接破坏皮肤的完整性,1例病人每发生 1 次皮肤撕脱伤, 其医疗费用平均增加21.96美元[5]。MARSI可以发生于任何科室、任意年龄段的病人,以老年病人居多,吕娟等[11]报告老年人MARSI的发生率达12.85%,这与本研究中发生MARSI的病人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一致。
有文献报告,机械性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害可采用处理一般伤口的方法对MARSI进行治疗,可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凡士林纱布较普通纱布有较好的滋润创面作用,广泛被用作于各类创面敷料。然而凡士林油纱布透气性差,可降低局部细胞的氧供,导致切口新生肉芽生长缓慢[12],且不能持续保持创面湿润,干燥易导致切口局部细胞脱水,增加切口与纱布间的粘连,使得敷料揭去困难,甚至带出新生肉芽组织,延迟创面愈合,且增加了病人换药的痛苦[13]。
中医理论认为,皮肤损害多因局部正气不足,邪气结聚,气血凝聚而产生的外部形症[14]。复方桐叶烧伤油为纯中药制剂,已广泛运用于烧伤创面、压疮创面、溃疡换药等领域,主要成分为桐叶、麻油,具有消肿、生肌、解毒、抗感染的功效[15]。此药能够破坏创面细菌核糖体功能,破坏细胞膜的相应通透性,对细菌进行诱导,使其逐渐凋亡,有着较广的抗菌谱,且抗感染效能突出[16-18];此外,还能保护间叶生态组织,改善微循环,中药的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作用可疏通瘀滞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快速生长,加速创面愈合[19]。复方桐叶烧伤油当中的桐叶成分不仅能减轻术后创面疼痛,而且还能减轻皮肤创伤[20]。刘丽莎等[21]研究报告,复方桐叶烧伤油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提高小鼠的热板痛阈值,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复方桐叶烧伤油能持续保湿,不易变干,与皮肤贴合好[19],不仅能对局部皮肤浸润肥厚有控制效果,而且还能为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22]。
由于医疗胶粘相关的皮肤损伤是一种可避免的伤害,其发生可以视为护理工作的疏忽,可能存在未上报等主观条件限制,因此未能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