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蝶,周丽,许耘红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使用后评价(POE)来源于建筑设计领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1-2],以使用者的视角,通过对正在使用中的各项设施或公园场地进行评价,运用后测的方式检验其设计合理性与适用性的一种研究方法[3]。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更加直接高效的设计评价量化方式,更使得建立设计标准的成本更低,使用效果更好[4]。扬·盖尔将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分为必要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等3类,而社会性活动则是3类活动中最重要的发生频率最高的活动[5-6]。城市公园作为社会性活动最丰富的场所之一,若忽略了使用者需求,便需要基于使用者行为,重新加以审视和研究,既要考虑使用者的生理需要,还要外延和深入至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需求[7]。故而运用使用后评价对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公园进行使用评价研究,对今后的城市公园设计中景观质量提升、传统文化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昆明市黑龙潭公园为例,结合使用后评价的方法对其目前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为同类型传统道观园林的保护、传承及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对公园宗教文化的挖掘以及景观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黑龙潭公园坐落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五老峰山麓,素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是道教长春派的主要发展地,也是长春教派与云南地域文化相融合的象征[8]。园中道观分为上下两观,下观始建于明代,又称黑龙宫,上观始建于唐宋,称为龙泉观[9],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龙泉观更是拥有非同一般的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为现代道教宫观提供了极大的借鉴与参考[9]。唐宋以来,黑龙潭公园便是居民祭祀求雨的圣地,民国年间曾被称为龙泉公园,是当地文化习俗的标志地点[8]。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批自然演变发展而成的现代城市公园之一,主要由龙泉观、黑龙宫、梅园、水景园、杜鹃谷、红枫林和烈士墓等主要景区组成。
作为具有非凡意义与地位的传统宗教场所延续至今,既属于道观园林的范畴,蕴含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城市公园的特征。而作为城市公园,面对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除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之外,还应通过公园中的使用空间、游憩活动及各项设施将之充分体现出来。
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其他学者对公园要素评价的研究[10-11],结合现场预调研实际情况,筛选出影响城市公园使用后评价的各项要素和指标,再利用因子特征分析中的最大方差法萃取载荷因子值大于0.5的评价因子,由此将33个评价因子分为6大类。6个因子萃取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398%,公因子方差大于0.6,说明萃取出的6大类因子能解释大部分变量,可信度较高[12]。
由此确定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物质环境感知、精神环境感知为评价目标,分为自然景观要素、服务设施要素、游憩功能要素、管理维护要素、文化活动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6个一级指标层,共计32个指标因子(表1)。
表1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Tab.1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续表1
调研主要选择宜外出活动的天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1月,为期1个月的预调研,熟悉案例地实际情况,为问卷设计提供依据。第二个阶段2021年1—5月,发放调查问卷阶段,每个星期选取工作日2 d,周末1 d及节假日等时间发放调查问卷,持续时间为5个月。
满意度调查运用李克特量表法,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评价等级,并相应地赋值为5,4,3,2,1[10]。问卷随机发放,共计发放2 052份,回收问卷2 052份,有效问卷1 849份,有效率98.9%。
从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来看,调查样本具有随机性(表2)。使用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可能是公园景观是以赏花为主的原因,也可能因为一般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13]。主要使用群体是18~40岁的青中年人,其次是41~64岁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使用者来源可知,公园的使用者主要是本地居民,占比达86.5%,外地游客比较少,占比为13.5%,可能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表2 黑龙潭公园受访者的基本信息Tab.2 The questionnaire(essential information) statistics of Heilongtan Park
运用SPSS26.0软件中的Cronbach’α系数和Bartlett球形检验评价此次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此次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947,各维度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7,说明此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非常高。量表整体KMO值为0.930,各维度量表的KMO值均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各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效度较好,适合进一步的因子分析。
3.3.1 使用者行为特征分析
使用者主要的交通工具为公交车和出租车或私家车,在公园时间主要在30 min以上,主要集中在中午和下午,滞留时长大部分都大于1 h,主要为园中观花赏景、家庭活动等所需时间均较长。其中欣赏景色的比例达83.5%,游客因景色优美而来的占比为90.8%,说明公园景观符合使用者期待(表3)。
表3 黑龙潭公园受访者的行为偏好Tab.3 The questionnaire(behavior preference) statistics of Heilongtan Park
3.3.2 使用者空间特征
由图1可知,人气最高的三大景点为梅园、龙泉观与黑龙宫、杜鹃谷,而水景园、红枫林和烈士墓等3个景点的提升空间较大。可能是由于梅园、龙泉观与黑龙宫、杜鹃谷分别代表着园中龙泉探梅、道教文化底蕴以及鹃谷闹春等主要特色的缘故。后两个景区设施和景观吸引力不足,是人流少、逗留时间短的主要原因。
图1 使用者经常去的区域与逗留时长最长的区域Fig.1 Areas frequently visited and taking time longest by users
良好的文化气氛可以使空间中的活动人群身心愉悦,增加满意度[14]。由表4可知,在园内宗教氛围的感受上,仅10.4%的使用者未感觉到宗教氛围,89.6%能感觉到宗教文化氛围,但70%的使用者感觉宗教氛围一般,说明宗教氛围不够浓厚,没有体现出足够的宗教文化气息;知道园内有传统宗教节日活动的使用者占比仅为31.4%,因此对于传统宗教文化的宣传还有待加强,这也可能是导致园内宗教节日活动参与度只有23.1%的原因之一。参加过宗教活动的使用者占比为23.1%,与知道园内宗教活动的使用者占比相近,说明大部分使用者对于道教文化持积极态度。
表4 传统宗教文化调查统计Tab.4 The survey and statistics of 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黑龙潭公园使用者的总体满意度见图2。
图2 一级评价指标层满意度均值得分Fig.2 Satisfaction’s mean value score of primary evaluation factor
用平均值法分析可知,使用者对黑龙潭公园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65。根据既往研究中对满意度评价等级的界定标准:评价分值S≥4.5为非常满意,3.5≤S<4.5为比较满意,2.5≤S<3.5为一般满意,1.5≤S<2.5为比较不满意,S<1.5为非常不满意[15]。由此可得出黑龙潭公园使用者的总体满意度为比较满意(图2)。
由图2可知,管理维护要素、文化景观要素和自然景观要素得分较高,在公园整体中存在显著的优势。而文化活动、服务设施及游憩功能几个要素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图3可知,文化景观要素中古树名木、道观建筑及历史风貌的保存得分较高,文化底蕴丰厚。管理维护要素中均值都在4分以上,公园管理较好。文化活动要素中宗教活动的丰富性得分仅为2.91,有待加强;其他几项评价因子均处于一般满意范围内,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服务设施要素中的评价因子得分均不高,需要改进完善。无障碍设计得分为3.27,且有些地方并未设置无障碍通道,人性化设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3 二级评价因子满意度均值得分Fig.3 Satisfaction’s mean value score of secondary evaluation factor
采用相关性分析,以准确把握各维度因子对整体量表满意度的影响,相关性越强则表示该因子对整体满意度的评价得分影响力越大。由表5可知,各评价维度之间以及各维度与整体量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游憩功能、文化景观、服务设施对整体量表满意度的影响最大。而游憩功能、服务设施两个要素的满意度均值得分不理想,因此着重针对游憩功能和服务设施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优化更有助于公园整体满意度的提升。
表5 整体满意度与各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Tab.5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overall satisfaction and each evaluation factor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对于公园满意度评价的差异性,由表6可知,P<0.05,则不同年龄段使用者在满意度评分上产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就自然景观要素而言,其设计忽略了植物的色彩搭配,导致整体自然景观在夏秋季节缺乏活力[16]。因此18~40和41~64岁两个年龄段的评分较低,自然景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服务设施和游憩功能来看,18岁以上的使用者多数是家庭出游,因此对于公共设施及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率及关注度会比较高。且园中休息设施基本为花岗岩石材,而大部分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人更喜欢木质材料[17]。从文化活动和文化景观来看,分值随使用者年龄上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使用者随着年龄的上升,对于公园内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体现方面要求逐渐提高,可见公园内的文化活动还需要加强。除了文化活动以外,公园文化的体现还可通过亭、廊等园林建筑的楹联及景观小品类来表达[18]。同时可设立各种文化故事解说牌,利用场所叙事性来为文化认同构建提供机会[19]。
表6 年龄对黑龙潭公园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差异性分析结果Tab.6 Differential analysis results of age groups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in Heilongtan Park
经综合分析得出以下评价结果:
(1)公园管理维护意识较好 从满意度均值得分4.15分可看出,园内管理维护意识处于使用者满意的范围内,满足了使用者需求。
(2)文化景观丰富,但传统宗教文化活动缺乏 使用者对于园内的宗教文化氛围感知比较明显,对于园内历史风貌、道观建筑的保存均比较满意,满意度均值均在4分以上。但是园内亭廊以及雕塑小品的设计未体现出文化特色,且园内活动多属于观赏游览一类,互动性不足,缺乏参与性。
(3)植物季相变化丰富,但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感 使用者对于自然景观要素的满意度均值为3.79,在比较满意的范围之内,园中梅花、杜鹃和红枫等季相变化丰富。但非花期时,园中植物景观观赏性欠佳,乔灌草植物群落配置层次欠缺。
(4)公共服务设施、游憩功能要素有待改善 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均值得分只有3.22,在数量和舒适度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标识系统不够明确,使用者不方便找到位置和方向,影响使用体验。游憩功能要素中无障碍设计满意度得分最低,应着重对无障碍设计进行完善,提升道路可达性,兼顾不同的使用群体。
(1)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及趣味性,优化公园的文化氛围 充分运用已有的特色资源,开展参与性强的活动。梅花节、杜鹃花节时,可开展书画、摄影相关的作品竞赛及展览;设置以花卉为主体的亲子互动、DIY活动等;增加以梅花、杜鹃花为主题的养生茶及素食体验。兼顾不同爱好、年龄使用者的活动爱好需求,以亲自参与体验的方式让使用者对于公园主题文化特色有更深刻的感受。
将道教文化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开设养生堂,设置太极拳、打坐静养、道茶夜话、抄经养性、道家斋菜、早晚课、周易文化、道家医药等道家文化体验活动,提高文化活动可参与性。
(2)增加植物配置的层次性,提升植物景观 园内植物均为自然式布置,可在局部布置特定形态的园艺植物,增加局部观赏性。将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相互搭配,丰富植物配置层次,提升园中自然景观的观赏性。丰富水景园周边的植物配置,添植花卉灌木,美化水景驳岸,增加水景可观赏性。应用花镜造景的手法与乔木相结合,软化区域边界,增加观赏性。
(3)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增加卫生间及可避雨的休息设施,加强水体质量监管。增加休息设施、标识牌和解说牌等信息设施,提高辨识度。公园内的宣传栏、展示牌等应添加传统道教文化的普及与宣传,并及时更新。完善人性化设计,增设坡道,提高公园各区域的通达性。
(4)增设具有传统道教文化特色的建筑小品 将园内建筑小品、雕塑小品等景观设施融入宗教文化符号,增加太极图、八卦图及富含道教含义的壁画图案等。
(5)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强游憩功能利用地势高差、借助花卉灌木对空间的分隔与视线遮挡作用创造半私密的独立小空间,增加心理安全感,丰富空间层次,同时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以满足各类游憩活动的需求。配置孤植树或灌木丛形成特色的草坪空间,增加亮点及趣味性。
黑龙潭公园在道教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现代公园游憩功能需求方面结合比较好,89.6%的使用者在游园的过程中感觉到了宗教文化氛围。不足之处在于传统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及参与性不足,许多使用者未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且游憩功能与服务设施等方面也有较大改进空间,因此文章基于满意度数据分析结果,主要从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景观、植物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及特色园林建筑小品几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同类型公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