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的数度让职

2022-02-19 05:49水新营
世纪风采 2022年2期
关键词:罗瑞卿彭雪枫张爱萍

水新营

张爱萍是唯一一位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开国上将。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和平时期,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为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不计名利,曾十多次让职。本文撷取他的有代表性的数度让职,以彰显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和高风亮节。

让职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副总队长

张爱萍1910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达县,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6月赴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底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共青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1932年初,张爱萍调回团中央,被任命为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副总队长兼总训练部部长。但是,他却向时任团中央书记的顾作霖要求光担任总训练部部长,不担任副总队长。顾作霖有些奇怪地说:“上次任命你为团省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长,你说对团省委的工作不熟悉,辞掉了副书记职;而少先队的工作你是熟悉的,怎么又推辞掉副总队长职呢?”

张爱萍反问他:“这两个职务主要负责哪一个?”顾作霖想了想说:“主要负责总训练部部长的工作。”张爱萍说:“那就行了,我光负责主要负责的工作。不是主要负责的工作,只是挂个虚名的工作我不干。”经过认真考虑,顾作霖同意了他的要求。

当时,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总队长是王盛荣,党总代表由临时中央总负责博古担任。在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总训练部部长张爱萍忙于少先队、少先队模范队整体建设的全部工作;他还参与编辑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主编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机关刊物《少年先锋》,发表数十篇文章。尤其花大气力投入到少先队训练教育和动员参军工作。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大批少先队模范队员补充到红军队伍,剩下的少先队队员缺乏军政训练,要按常规经过筛选编入模范队再采取时而集中时而分散的训练办法,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需要相当长时间,而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消息已沸沸扬扬,动员少先队投入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势在必行。怎么能让这些乡村娃子尽快增长本领呢?这天,张爱萍无意中从记述苏联红军的一本小册子里看到了“野营演习”四个字。他思忖着,顾名思义,野营就是在野外扎营,演习显然是演练实习喽!我何不对少先队进行野营演习训练呢?

决心一定,迅即行动。张爱萍连夜制定出一份以5个月为期、分三批进行、在9个县实施的“1933年的少先队野营演习”方案。方案报给了中革军委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部长罗荣桓。罗荣桓看了标题就很高兴,连说:“这是一个好办法!”野营演习训练一次就培训了2500多人。后来,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对这一举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动员少先队模范队参加红军,也是苏区中央局赋予少先队中央总队部的一项光荣而重要的任务。少先队模范队是半脱产的军事组织,经过军政训练,在思想上、军事技术上以及身体素质上都为参加红军打下基础。开始是几个人几个人的少量参军,后来,张爱萍则主张加大训练力度,以整班、整排、整连、甚至整营、整团,成建制地补入红军。如何加大训练力度呢?除组织野营训练之外,张爱萍指示各级少先队领导有意识地让他们和赤卫军、红军一起行动,参加追击敌人、打扫战场等。这样补入红军后,很快就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

也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之后,蒋介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周围集结了50万军队,准备向中央苏区发动新的进攻。193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五次“围剿”与我们党的任务的决议》。在这种形势下,中央苏区提出了“扩大红军一百万”的号召。

罗荣桓召集少先队及赤卫军的领导研究如何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张爱萍建议:还是整建制参加红军为好。以前有整连整营、整团参加红军的,现在可不可以整师参加。罗荣桓当即表态赞成,并提出先组建两个师,少先队一个,赤卫军一个。后来研究决定:少先队这个师叫少共国际师。目标明确后,即动员一切力量,动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动员工农青少年参加红军。张爱萍根据苏联骑兵歌的曲谱,填上了“上前线去”的歌词,以动员少先队队员踊跃参军。后来,他又创作了少共国际师师歌。

1933年9月3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宁都正式成立。张爱萍自始至终是少共国际师的组织者,中革军委原来拟定他为少共国际师师长,后来不知是何缘由改成了陈光。晚年,张爱萍谈及此事说,这对我来说没有丝毫影响。那个时候,我也从没有想到个人的荣辱得失,想的只是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让职新四军第四师师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爱萍受中央委派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组织沪杭宁地区抗日游击战。后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赴津浦路东开辟敌后根据地。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三纵队三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九旅,张爱萍任旅长。

张爱萍在九旅的工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称赞。1941年1月,刘少奇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称赞九旅:“这支部队是在没有任何红军基础的情况下,仅是从1939年到1941年三年时间里,能够从当地的游击队、地方武装组织起来,成为新四军中比较有战斗力的、同其他主力部队相当的一支部队,这中间的建军经验是可以供新四军其他部队借鉴的,对整个新四军的正规化党军建设是有帮助的。”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一方面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一方面向华中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此时,在津浦铁路以西已经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的彭雪枫部也正四面受敌。西有汤恩伯指挥所部共9个师的兵力步步紧逼,南有王仲廉、李品仙部大军围困,东有韩德勤部虎视眈眈,企图一举消灭华中新四军部队。

在这急剧恶化的局势下,彭雪枫率领第四师,在敌人大军压境,粮少弹缺的情况下,突破无数险阻,历时3个月,于1941年5月转移到皖东北。与此同时,为了策应彭雪枫率第四师向皖东北作战略转移,张爱萍奉新四军军部之命,率第三师九旅由苏北西返,积极恢复、扩大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四师到达皖东北地区完成战略转移后,遵照华中局指示,总结路西3个月反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为此,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于7月19日在洪泽湖以东的淮宝县仁和集,主持召开了第四师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师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会上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除全面肯定第四师及豫、皖、苏抗日根据地3年来在创建和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外,也检查了3个月反顽斗争中存在的问题。会上,有的同志在总结检讨中偏重追究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的个人责任,特别是那些平时对彭雪枫有意见的人,借此机会大加鞭挞。面对一些过激的批评,彭雪枫虚怀若谷,严于律己,作了自我批评,并代表第四师领导总结了3个月反顽斗争失误的教训和经验。

会后,中央军委于8月11日任命邓子恢为新四军第四师政治委员。不久,华中局发给邓子恢的电报中决定:彭雪枫调到军部工作;第四师师长由第三师九旅旅长张爱萍接任。接到邓子恢电话赶到第四师师部的张爱萍,原以为有新的战斗任务下达,不想接到的是让他接替彭雪枫师长职务的消息。邓子恢告诉张爱萍,在第四师整顿过程中,有不少同志建议由张爱萍接替彭雪枫任第四师师长,自己也认为比较合适,就电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代军长陈毅同意并下达了电令。

张爱萍听到介绍后,确实出乎他的意料,同时也感到这个决定不妥。他心急如焚,对邓子恢说:“四师是雪枫同志亲自创建、领导发展起来的,路西反顽战争受挫转移到皖东北,仍需由雪枫亲自领导进行整顿和发展。雪枫同志是身经百战的红军干部,德才兼备,应全面评价他的功和过。四师正在整顿中,指战员精神面貌很好,没有必要作这种改变。此时换人,不利于四师的整顿……”随即,张爱萍建议邓子恢转报刘、陈首长,改变这一决定。几经磋商,邓子恢同意了张爱萍的意见,并上报领导。

刘少奇和陈毅收到电文后,立即进行认真研究,最后接受了张爱萍的意见,同意让彭雪枫留下来继续任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仍任第三师九旅旅长职务。

1941年冬,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调张爱萍为第三师副师长,后兼八旅旅长、政治委员,兼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及盐阜地委书记。1944年9月,彭雪枫牺牲后,张爱萍接任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让职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爱萍任解放军第七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1952年初,由于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中央军委决定:张爱萍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主持军区工作。

对这一决定,张爱萍并未感到突然和意外,只是觉得自己难以胜任,于是坦率地对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说:“我不干,那么一大摊子我干不了。”陈毅说:“我知道你是不愿当参谋长。在淮北的时候,我同少奇同志一起决定让你当新四军参谋长,你就不干。”张爱萍说:“我不是不愿当参谋长,确实是因为摊子太大了,我干不了也不会干。”陈毅说:“不会干你不会学呀?”

对陈毅此时的心情,张爱萍是理解的,他实在不愿意让素来视为良师益友的老上级因此事为难或有些许的不愉快,便以和缓的语气解释说:“我们在浙江干得很有劲。我同参谋长、主任都下决心老死浙江了,机关干部的情绪刚稳定下来,我还是不离开好。”陈毅说:“你这个想法不错。但华东军区急需要你去呀!你如果不愿意去,你自己打电话或电报向毛主席请示好了。他如果批准,你就不去。”看陈毅严肃的神情,张爱萍只好服从了。

当时,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工作重心在上海地方工作,原来唯一的副司令员粟裕已进京任解放军第二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任后,主要精力是放在主持军区工作上。华东军区所担负的任务也十分繁重。除同兄弟军区一样负责保卫、巩固新政权,支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和支援抗美援朝等工作外,还担负着海防作战、剿匪治安以及沿海岛屿的解放等任务。

1953年7月,张爱萍和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随陈毅进京向毛泽东汇报军事工作。毛泽东同他们谈话之后,又让他们参加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当天晚上,陈毅把张爱萍和叶飞找去,说彭老总讲各大军区领导人都兼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考虑到军事工作主要在参谋长这里,因此想把各大军区的参谋长提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把政治部主任提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听说中央考虑要把张爱萍和叶飞提为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叶飞说:“我把福建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也用不着挂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名了。华东军区有爱萍就行了。”张爱萍也表示不当这个副司令。因为他觉得不过是名义上的不同,没有什么实际意思。

陈毅说:“中央主要考虑副司令员可以代表司令员行使权力,而参谋长就不方便。”张爱萍说:“那就不如再提起个副司令来,我还是专职参谋长。”遂建议把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调来。他说,这个同志很能打仗,调来以加强军区的力量。

陈毅说:“调来当然可以喽。你这个副司令也可以当嘛,继续兼职参谋长,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张爱萍说:“我总觉得挂个名没有什么意思,就不如一门心思干好参谋长。”陈毅没再说什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后,离京的头一天,张爱萍接到了陈毅的电话:“军委已决定了任命,许世友调来,你也任副司令员。”张爱萍还是说:“那就没有这个必要了。”陈毅说:“那就打电话请示彭老总吧。”

张爱萍当即就给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打了电话,说明了他的意见。彭德怀考虑了一会儿说:“你实在要坚持这样,那就这样吧,其他军区的参谋长都兼副司令员了。”张爱萍说:“我不管他们,只要不让我挂这个虚名就行了。”

在当时的六大军区中,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贺晋年,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杨成武,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黄永胜,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李达,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彭绍辉。于是,张爱萍成为唯一不兼任副司令员的大军区参谋长。

让职中央军委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中,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惨遭迫害,被批斗、囚禁达6年之久,左腿致残。但他刚直不阿,正气凛然,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5年3月复出后任国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工作。

1977年3月后再次复出,历任国防科委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他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拨乱反正,全面整顿,很快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

1977年8月初,已恢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的邓小平约张爱萍到他那里去,询问了张爱萍恢复工作的情况。

张爱萍简要地汇报了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三项重点国防任务的规划,并请邓对这“三抓”任务给予支持。邓小平说:“马上就要召开十一大了,要确定军委人选,叶帅已同我谈了,下一步由我来主持军委工作。很需要一个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你过去在总参工作多年,各方面情况都熟悉,你过来吧,当军委秘书长。”后来才知道,这是王震的主意,王震向邓小平推荐:“爱萍这个人有这个本事。”

中央军委秘书长的位置十分重要,“文革”前的中央军委秘书长先后是由黄克诚大将、罗瑞卿大将、叶剑英元帅担任或兼任。“文革”期间,由于林彪、江青一伙的严重破坏,军委秘书长一职被取消。现在恢复设立军委秘书长一职,邓小平考虑到了自己,这是张爱萍意料之外的。他也深感这是邓小平对他的信任,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但是他多年来形成了个习惯,在正常情况下,对自认为能够胜任的工作,绝不推辞,而对自己认为不能胜任的,也不勉强接受,不从个人的升迁名利上去考虑。

当时,张爱萍对邓小平提出的任职问题,一是感到突然;二是觉得难以胜任;三是还想集中精力把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三项重点国防任务完成好。遂回答说:“我不够格儿,知识、能力都有限,精力也不行,反击右倾翻案风时,心脏也不太好。”他还说,“军队说这说那,最根本的还是个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问题,这非一朝一夕之功。从目前高级干部队伍的现状看,搞军事行政工作的不乏其人。但搞武器装备、抓国防科技的,相比少得多了。我从56年起就在协助聂老总抓这一摊,整整20年了。我自己认为,在这方面作为你的助手要更合适些。我今年67岁,再干三年吧,争取把我军装备搞出个样子来,交给你。”

邓小平是个干脆、果决的人,也从不勉强别人,遂问道:“你看谁合适?”张爱萍考虑了一下说:“罗瑞卿比较合适,他曾干过一段时间军委秘书长,很会做协调工作。”邓小平说:“他的腿不是不行了吗?”罗瑞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造成下肢残疾。张爱萍说:“没关系,现在已经恢复得不错了,不会影响他在那位置的工作。现在这种条件,不比战争年代了,多配两个秘书就是了。”邓小平没再说什么。张爱萍临告辞时,邓小平叮嘱说,你把武器装备好好抓抓。

在中共十一大召开前夕,张爱萍应约去见罗瑞卿。刚坐定,罗瑞卿就有些激动地对张爱萍说:“听说你推荐我,我这个样子还能干吗?”张爱萍很有把握地说:“能干。孙膑膝盖骨都没有了,还能灭了魏国。罗斯福两条腿都不行了,还坐轮椅当总统呢!当秘书长又不要你往下边跑,有车有电话,再找个能干的秘书就行了。”罗瑞卿说:“你要多帮我出出主意。”张爱萍说:“还要靠你多支持我们的‘三抓’工作呢!”之后,他们又就时局、军队建设互相交换了些看法。张爱萍告辞时,罗瑞卿已显得信心百倍了。

1977年8月底,罗瑞卿复任中央军委常委和秘书长,他积极支持和参与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全力协助邓小平领导军队的整顿工作,为军队的拨乱反正和各项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7月,罗瑞卿赴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治疗腿疾,8月3日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噩耗传来,张爱萍痛心不已,在病床上的他挥泪写了一首痛悼罗瑞卿的诗:“曾忆长征险阻多,未忘闽侯养沉疴。万物逆旅沧桑变,百代过客如穿梭。哀音忽闻震海内,泪洒长城齐枕戈。前驱辞世留重任,后继安知畏风波。”

猜你喜欢
罗瑞卿彭雪枫张爱萍
罗瑞卿:“阎王不要的人”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自我罚站”的将军
罗瑞卿猝死联邦德国前后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罗瑞卿忘了给自己平反
张爱萍的三句名言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罗瑞卿大将的最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