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伟
太极拳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为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推进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对课程教学团队开展合理规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创新,并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了解和掌握授课对象与学情分析
在制定太极拳课程思政的教学计划前,教师首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身心状态和需求,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制定和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优点是动作模仿学习和短时记忆再现能力较强,思维和智力已经趋向于成熟稳定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实施。但是缺点是学生学习主动力不强、学习持续力不足、学习自律性偏弱,但对体育运动学习兴趣不强;遇到困难畏手畏脚不敢展现自我。这些都需要有效开发与深入引导。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应学生和社会要求的教学方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意识,探索和创新各种方法组合。在推进太极拳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同时具备必要的体育素养及思政素养,唯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可切实在太极拳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思政育人的素质,进一步切实实现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以及快速反馈,做好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可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备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标准,构建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广大教师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在对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的指标信息,还要对学生思政素养、职业素质等信息指标,进一步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多元信息采集机制,做到对学生课程思政的有效控制,促进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最终达成体育教育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目的。
2 建立适当的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设计太极拳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以学生发展终身体育、建立学生职业素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太极拳课程思政的目标设计依据,以提高学生政治理想、职业素养、终身体育意识、公民道德、核心价值观观念等要求为宗旨,通过对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促进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即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高尚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及规则意识,促进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及开拓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以往的设计太极拳课程目标上,我们过度注重技能和体能的学习,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所以说在设计太极拳的课程中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在太极拳的课程思政中知识领域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太极拳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思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掌握简化24式太极拳动作的技术规格、动作标准和攻防含义,并知道动作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在能力领域目标:能够初步讲解太极拳各个动作要领、路线和规范,并且能够独立、完整、连贯、较标准的展示太极拳动作。在素质领域目标:注重体育素养,提升传统体育的参与兴趣,增强科学健身意识,培养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加强思想政治素养,传承中国传统体育,增强社会主义传统文化自信,培育诚信精神。还有在职业素养上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规则的意识、崇扬仁爱,关心身体健康与幸福生活的意识和素养,培育职业诚信精神,以及主动提高与职业相关的体适能。
3 体育课程思政要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发展趋势
在疫情防疫的常态化教学背景下以及结合国家发展处于关键期,体育太极拳课程突出太极拳“技”与“道”的有效融通。其中,“技”主要表现在太极拳“基本功、动作技能和攻防运用”三个方面,“道”主要体现在太极拳“传统思想、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三个方面,“融通”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兼顾技术讲解与展演、技术教学渗透思想文化和核心价值的有效表达、学生自主演练强调对思想文化和价值的同步体悟”实现。最后,“技道融通”的形成结果落脚到“学生能够进行太极拳第一段的正确示范、表演与讲解”,同时师生进行太极拳健康交流与关爱互动拓展。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期等主体为太极拳思政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了解国家与个体融入发展的价值,把抗击疫情的英雄事迹和先进人物等适当融入体育思政教育相关内容,依托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防疫,紧密配合学校的宣传与引导工作,讓学生在防疫常态化中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的有效认知。
4 设计符合学生思政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在太极拳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要时刻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武术的精神和品德为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发扬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传统体育与爱国精神是紧密相连的。在动作技能教学中要合理编排各个技术动作和学习次数,注重各个技术动作的连接要点和动作的标准化与学生身体个体化相融合。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练习,比如建筑学院的学生一般职业特点是在野外工地作业,需要较高的体力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职业特点有目的加强学生力量和耐力素质练习,使学生了解体育课学习与他们的将来职业特点是相联系的,所以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优化太极拳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方法,把身体锻炼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强身健体、提升素养为太极拳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可极大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体育教学涉及的知识内容、技能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建构人体认知及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并可推动人际交往,实现社会化。
5 多维度和多角度发觉太极拳课程思政的创新点
建构和创新太极拳课程思政载体,高职院校可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例如太极拳的比赛、太极拳展示等,进一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体育学习氛围,在此期间,将相关合适的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进太极拳活动中,如此不仅可营造出和谐的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环境,还可依托各式各样体育活动为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力载体,以此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思政素养的有效培养,在太极拳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还可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有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适合体育教育的探究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训练和社会实践的一体化贯通。在太极拳课程思政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和网络使学生掌握利用物联网寻找学习资源,作为体育太极拳课程思政的重要补充。在秉承体育教学基本模式基础上,通过职业任务的导向与驱动,实现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与创新。通过“随教随评”教学形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不仅对学生课堂上有关太极拳运动技能掌握水平有了客观评价,还进一步延伸评价范围至学生太极拳理论表达与职业认知,同时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评价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知、情、意、行”的职业教育理念。以上是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课程思政设计的创新点,有效可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6 积极总结和反思太极拳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各个要素
在太极拳课程思政中教师要积极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只有不断总结课堂的优点和不足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在太极拳課程思政教学方法中进一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课上与课下同步学习的形式,实现学生太极拳动作改进与纠错的全覆盖,重点强调示范动作的标准、角度与方位。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太极拳的传统文化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关的学习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职业特点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正提高学生职业体能为将来从事就业做好准备。设计符合学生情感需求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以太极技能、文化、思想和核心价值为核心提高太极精神形成主要包括礼貌、谦逊、谨慎、自信、中正向上、柔中寓刚等传统品德有了深度感知,将学生的深度感知转化并迁移到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与自我提升。
总之太极拳课程思政各个要素紧密融合,主要秉持的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观念,在对太极拳课程知识内容进行讲授的同时,还要将思政教育目标与各学科教学形成紧密联系,最终使各学科课程可发挥有效的思政育人作用。当代不同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及未来发展需求,建立全面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思政主要是将学校思政教育融入进课程教学及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在实现课程教学的同时,达成思政教育的目的。在太极拳课程思政中,要推进不同专业学生对职业素养和职业体适能不同的需求,太极拳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最终使学生的专业特色与太极拳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即为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课程教学活动,将思政教学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进一步依托课程教学实现思政内容的传递。太极拳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为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推进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对课程教学团队开展合理规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创新,并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