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军
岁月不居,流年难驻。依依惜别的2021携着诸多美好离我们远去,满载希望的2022衔着期待和蓝图向我们走来,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刻度,学报的未来开启新的征程。
回顾过往,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赤峰学院学报》是内蒙古自治区创办较早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已历经40多年风雨。40多年来,学报刊物由一种扩大到三种,刊物的内容逐步充实,刊物的质量稳步提高。其中自然科学版在2021年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栏目为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栏目。历史从来不是孤立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对处于边远地区的我们实属难能可贵,我们捡拾学报的过往,并不只是追忆和回顾,更是为学报的未来积聚前行的力量,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在捡拾过往的点滴温馨和感动里,才能充实地走在未来的康庄大路上。
谋篇布局,助力赤峰大学建设。高校学报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校风校纪、文化活动和科研水平,是学校学术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接轨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对外展示良好形象的有形名片。学报将着眼赤峰大学建设总体发展要求,继续发扬好窗口和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报质量和办刊水平,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验室和基地建设等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加快赤峰大学建设做出学报应有贡献。相信在学报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报必将为赤峰大学建设添砖加瓦、呐喊助威,也必将为赤峰大学建设描绘出繁花似锦的光明前景。
一如既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办好学报的前提,学报工作要牢牢把握党管意识形态的重大政治原则和政治家办刊原则,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把好政治思想关,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守学术期刊的底线思维、社会担当和政治使命。学报人要有政治意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是大非的思想政治问题上,不容商榷。要把弘扬中华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优秀学术作品发表出来,要把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文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出去,要把启迪智慧、开拓思维,引领时代先声的美好声音散播出去,以此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学报人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只有这样,学报才会有光明的前途、明媚的未来和美好的期待。
宁缺毋滥,严抓质量这道生命线。学报是学术期刊,学术质量是学报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学报承担着交流学术思想,推动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必须严把质量关,树立起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质量就是学报生命线的质量生命意识。这一方面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邀约那些社会上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以及思想活跃、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新人为学报投稿。这样既保证了学报获取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稳定稿源,提升了学报的学术质量,又为学报的健康发展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作者,提升了学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编辑团队,在培养编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加强编辑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编辑们在不断提升组稿、约稿和编校水平的同时,还应拓宽学术视野,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动态,以慧眼识珠的学术嗅觉,将原始创新类、科技前沿类、社会需求类的优秀学术作品遴选出来,以便更好地提升学术质量,更好地引领学术方向,更好地完成学报以知识服务社会的使命,将学报这片知识的沃土和学术的丰碑发扬光大。
推陈出新,把控好特色这一发展源。特色是学报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报要继续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学报特色。要在“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栏目和特色栏目“游牧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打造特色专栏。特色栏目是地方高校学报的标杆和旗帜,对学报的发展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我们依托区域优势,深入挖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结合时代主题,以学术的深度揭示出隐藏在历史深渊中的“前世今生”、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世貌。
锐意进取,才能开拓创新;回望过去,才能展望未来。回望2021,我们万千感慨,深情满怀;展望2022,我们激情满怀,万千期待。继往开来,再创佳绩,让我们以满腔豪迈迎接学报明媚的未来。
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
2022年1月5日于赤峰半塘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