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1.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234;2.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 20023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此,全国各个高校开始探究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的教学改革[1]。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全面全方位地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将文化自信和人格塑造、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中,为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而传统授课模式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存在模式僵硬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遭遇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课程隐性育人功能与思政课程协同实现价值引领效果不佳的困境[3],因此如何推进计算机类公共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是当下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逐步成为趋势[4-6],由于计算机类公共课操作性较强,因此需要贯彻“理实一体融通,线上线下混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将教学任务分解,并设计相应的思政元素案例,将传统课程展示方式从“听”转变为“看、听、动、触”等多种方式结合,即将思政元素的融入过程转变为基于信息化的多模态教学模式[7]。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全过程融入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浸入学生,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思政元素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价值观,实现课程德育目标[8]。
本研究以《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课程为例,从处理数字图像基础应用教学模块中对应的知识要点出发,找到知识要点对应的育人要素,最后落实到案例的选取,探究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课程共36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处理方法和集成多种数字媒体技术,并能灵活应用于生活中。课程由四个模块组成,即数字图像基础与应用、数字动画处理基础、音视频处理基础、数字媒体集成与应用。如何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自然无痕地融入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齐驱并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计算机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学模块中案例的选取,主题多为积极向上,紧扣社会热点,比如精心设置“制作党徽特效”,“大好河山壁画”“战士长城合影”等能够反映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构建爱党爱国理想信念的综合任务,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浸入学生,实现“隐性”育人。以《数字媒体基础和实践》为例,基于信息化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涉及人才培养质量[9],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10]与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因此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重要目标之一;教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基本载体,经过团队老师提炼和打磨,考虑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特点,教材内容不仅仅作为素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材变为“学材”。而“教法”改革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与手段,从技能人才自身的学习规律与知识建构规律出发,重新思考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知识呈现以及传递的途径,构建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的教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1],因此推进计算机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学生分组任务的设置中,注意培养团队合作、互动沟通,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会分析评价,关心当前社会热点,积极表达自己观点,有效交流,诚信并遵守承诺。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好的工匠精神,体验软件技术操作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我们组织学生去参与学校各种比赛和志愿者活动,以社会服务为价值引领,构建优质的教学生态圈。
在课程思政建设当中,不同教学模块知识要点中找到相应的育人要素,比如让学生思考修图适用场景;人脸识别的触及个人隐私的边界;落实在案例选择上,融入爱党爱国传统文化等思政内容,案例选择最新社会热点,并将这些案例建成“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的含思政元素的多模态案例库,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含思政元素的多模态案例库建设示范
1.3.1 培养设计创新,服务职业发展的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目标
要以培养设计创新,服务职业发展为目标,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出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仅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结合专业实习情景,而是自主学习和模拟完成真实的职业案例,结合学情分析,从知识、能力、素养到职业能力依次递进,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过程。
1.3.2 理实一体融通,线上线下混合的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难吸收的学习特点加上本课程操作性较强,因此需要贯彻“理实一体融通”理念,理论和实践配合,比如讲完图像分辨率小知识点,就让学生练一练处理证件照的格式的小任务。将传统课程展示方式从“听”转变为“视听动触”等多种方式结合,即多模态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教学不断深化的今天,双线混融共生的模式下,团队教师努力构建四种教学空间: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构建学生听讲和实践的空间;在网络平台构建师生对话和反思的空间;面授课时有限,精讲精练,而网络平台可以延伸课前课后的教学时间;传统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平台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教学实施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小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点项目化、专题化。以项目思政相关问题引领,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配合,赛事活动的参与,掌握并应用知识点,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后学生巩固提升,教师对作业答疑,评价反馈,反思改进,加深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掌握,同时信息平台的数据收集帮助预测评估学生学习状态,及时干预,完成该知识点掌握。
1.3.3 赛事活动促教的思政教学策略
为促进思政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结合各类竞赛和校园活动,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比如图像处理相关的赛事活动有三类:一是结合学校的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实践周活动,组织同学参加相关的技能比赛;二是为每年专业见习活动的博览会做宣传;三是联合学校学生处团委组织融合思政元素的海报设计大赛等。
1.3.4 教学评价与特色创新
大数据多元过程性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融合思政元素评价内容和环节、评价方式,评价技术手段等,实现对学生多方位(知识与思政)的全面动态评价。
特色创新有三个方面。第一,任务重组,融合思政元素新思路加新技术。重新思考教学内容内在逻辑关系,融合思政元素,更新思政案例和项目任务模块,给课程教学赋予新的吸引力和内涵。第二,强基固本,增强思政素养服务未来职业发展。《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课程教学立足为学生打好基础,提高思政素养,同时考虑到专业需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第三,深化改革,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从教学理念开始,教学目标,到具体教学素材搜集和讲课过程中,都着重加入了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让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涵养三者紧密结合。
结合《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的内容,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大于85%的学生能够独立或分组完成作业,作业主题设置包括设计制作思政相关事务各类活动展板;美术馆宣传折页设计;购物中心海报和拎袋设计;童书展、西岸艺术双年展、海湾星座博览会等活动的海报等,具有思政素养与职业能力基本达成。满意度调查统计如图2所示。
图2 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满意度调查统计
本文以《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为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模态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案例库建设,展开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调研实效改进并总结经验。研究中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内化为教学内容并进行重塑;提升思政融入“巧”和“实”,即探索思政融入课程的灵活性、无痕性和有机性,调查显示基于信息化的多模态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