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任志涛 刘佳萌 党斐艳
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渐严峻的环境问题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采取PPP 模式将有效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政企双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保障企业基本收益为出发点,但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导致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发生环境污染转移、公地悲剧和邻避冲突,并产生公共利益缺失和项目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
超网络由异质性节点和边构成,边数随节点增多而增多,形成规模巨大、链接复杂和节点异质的网络结构,目前在社会网络分析、供应链、知识管理等方面均有所应用。环境治理PPP 项目跨度长,涉及众多相关方,利益诉求存在维度差异,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将有利于提升环境治理决策的合理性,对促进环境治理朝多元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公众作为核心行动者,基于超网络研究范式构建价值共创超网络,期待有效解决公共利益缺失问题。
公众、政府和企业等相关方被一同看作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的行动者,共同参与项目价值创造过程。行动者在行动者能力维度下调整自身行为,与其他行动者互动合作、整合资源和相互制约;网络能力维度意味着行动者在不同对话环境下进行信息共享,形成开放型结构;制度能力维度提升网络道德共识水平,跟随行动者行为进行动态调整;最后跨维度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要素在层内和层间的流动和关联,促进环境治理网络价值实现和共创。
本文将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的行动者作为超网络节点,以行动者能力网络、网络能力网络和制度能力网络作为三个维度,网络层级之间相互独立和关联,以不同的节点链接为边构造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超网络,如图1 所示。
在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超网络中,公众、政府和企业作为行动者,通过提升行动者能力和相互协作将优化网络结构,促进环境治理健康发展。在道德共识的基础上,基于动态制度结构,公众参与将促进环境治理PPP 项目可持续发展。下面从行动者能力维度、网络能力维度、制度能力维度和跨维度四个方面分析超网络价值共创要素。
图1 环境治理PPP项目价值共创超网络
环境治理通过价值驱动将实现价值共创,行动者能力包含互动关系、资源整合和影响力三个要素。行动者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身行为并与其他行动者通过互动合作对话、整合自身资源和相互制约,形成价值共创的互动关系。资源整合要素是指在超网络中,政府、企业和公众等行为主体从资源整合功能和主体赋能功能实现公共价值。影响力要素是指行动者自身价值相对于其他行动者的影响力程度,在超网络中,当一个行动者无法完成时,其他行动者基于影响力通过合作形式将产生公共价值,保障相关利益主体价值实现。
行动者基于环境治理PPP 项目的价值共创行动,构成多主体共同合作的网络结构。在网络能力维度下,不同的网络结构特征在对话环境、信息共享和开放性结构三个要素之间对网络运行将产生不同影响。对话环境要素是指在平等、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下,由于现代环境治理趋于复杂化和差异化,行动者的行动基础存在天然差异和“恶差异”的区别。差异的存在使行动者处于不平等环境,通过寻求相似性来消除“恶差异”,从而保障对话环境的平等开放。信息共享要素是提升行动者信任和关系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信息技术和交流的驱动下对于解决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信息不对称起到推动作用。开放性结构是价值共创的源泉,将促进行动者以更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环境治理PPP 项目,增强价值共创超网络结构韧性,推动环境治理的良好运行。
在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超网络中,行动者的行为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人类行为活动是由制度提供的约束、激励和资源共同塑造的,因此制度将对行动者产生重要影响。制度能力是维持行动者关系的关键,通过规范行动者行为将规避机会主义和投机行为。制度维度包含道德共识和动态制度。道德共识要素是制度框架形成的价值导向,行动者以自身价值为导向,将有效提升网络道德共识水平,促进价值共创超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并降低行动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动态制度的构建要素是动态开放式的,在不同环境下,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能够随行动者行为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以行动者为实体,行动者通过实践赋予不同的结构特征形成价值共创超网络,道德共识在价值、观念、诉求和资源的不断交换中形成政策网络,指导行动者在行动者能力维度、网络能力维度和制度能力维度之间实现良好流动,促进环境治理良好运行。在环境治理PPP 项目超网络运行中,考虑多维度要素在层内和层间的关联结构,以行动者作为要素实体,基于不同层间体现不同的具体要素,价值共创超网络将作为载体,实现要素在层内和层间的流动和关联,不同层级网络之间能够通过相互作用在不同维度内和维度间产生关联结构,进而影响环境治理PPP 项目的价值共创进程。
对于环境治理PPP 项目而言,公众参与价值共创超网络的关键是,以行动者为实体,行动者能力要素、网络能力要素和制度能力要素在不同维度内和维度间实现流动和关联。下面对公众参与价值共创超网络运行机理进行分析。
行动者能力维度运行机理为行动者能力—交互影响—信任合作。行动者通过资源共享整合,调整与相关行动者的关系,扩大自身影响力并吸引更多行动者参与。在环境治理PPP 项目中,政府通过发布相关治理信息和条例,积极监督企业和公众的参与行为,使环境治理拥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公众满意度。随着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公众在环境治理中逐渐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构建公众环保组织将提升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能力水平、网络整体地位和影响力。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提升经济和技术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声誉水平,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治理PPP 项目的公共价值。
行动者能力维度将有利于驱动环境治理PPP项目的价值共创,行动者之间采取合作行动将实现行动者价值和公共价值,促进环境治理PPP 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者相互合作将推动建立信任关系,信任有效推动了合作关系的持续进行,使合作与信任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环境治理PPP项目公众参与价值共创超网络的螺旋式上升,并将有效避免基于PPP 模式而造成的公共价值缺失。
网络能力维度运行机理为网络能力—互补增进—结构开放。行动者处于价值共创超网络中,平等有效的对话环境、高效真实的信息共享和开放动态的网络结构能更好地促进价值共创超网络平稳运行。在平等有效的对话环境下,行动者依据自身偏好,用喜爱的互动方式表达自身价值,完成合作治理,实现价值共创。在多样化的信息沟通下,不同行动者的能力相关性和互补性得到高度重视,信息传递和开放结构将帮助行动者实现高效合作,有效发挥行动者的协同效应,使行动者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精准匹配契合的合作者。
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超网络是拥有众多链接的网络,稳定而紧密的节点链接能够产生可观的链接红利。网络能力维度有利于驱动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在价值共创超网络中,作为链接节点的行动者,不论显性链接还是隐性链接,当链接数目越多、可接入性越强、价值共创结构越多,实现价值共创的机会也越大。环境治理PPP项目价值共创超网络倡导政府、企业和公众等行动者之间建立快速、开放和持续对话的参与机制,有效凝聚多元主体,在尊重协作差异的基础上增进有机统一性,提升公共价值。
制度能力维度运行机理为制度能力—道德共识—动态构建。制度为价值共创提供框架,同时蕴含尊重差异的理念、道德共识的内涵和平等开放的内在要求,以开放的结构引导行动者主动参与价值共创。制度能力对价值共创的引导是面对差异寻找行动者之间的相似性,制度建立在行动导向的思维之上,但其作为行动框架的规范功能和秩序功能依然存在。从宏观社会治理来看,行动自觉性尚未被完全呼唤出来,在运行过程中将导致公共利益出现损失,因此制度理性依然发挥关键作用,结合行动主义思想将道德理念融入构建制度中,帮助行动者从道德出发建立行为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的道德共识是公共价值,将其作为制度背景进行开放性构建将发挥道德的引导性作用。制度能力维度有利于驱动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开放性的政策构建将促进行动者更好地贯彻环境治理公共价值理念和构建环境治理道德共识,在制度层面和治理层面基于耦合作用形成道德—制度保障机制,共同推动和保障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
跨维度超网络运行机理为行动者网络—制度保障—合作治理。在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超网络中,基于行动者能力维度、网络能力维度和制度能力维度,公众作为使用者、付费者和监督者,是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的核心和价值载体。政府、企业和媒体等相关网络节点间的互动是环境治理PPP 项目公共价值实现的重要支撑。构建开放式的网络结构,通过提升行动者能力和建立信任关系将实现能力资源的交流互补,更好地保障和引导行动者实现价值共创,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隐患,避免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造成公共利益损失。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不同行动者将形成不同的协同链条,对环境治理产生协同效应,网络结构随着网络节点的变换而产生影响。行动者能力维度、网络能力维度、制度能力维度之间相互促进以实现价值共创,行动者能力要素,如政策、制度和规则均会随着环境治理实践和行动者要求而不断完善。当要素出现变化,网络中的节点和环节均将进行调整,在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网络价值实现和共创过程呈螺旋式上升态势,有效实现环境治理PPP项目价值共创的动态提升。
本文以环境治理PPP 项目价值共创的行动者为网络节点,以行动者能力、网络能力、制度能力和跨维度为四个维度,节点的不同链接为边,构成环境治理PPP 项目公众参与价值共创超网络。在开放的结构下,通过提升行动者能力、建立信任关系和增强合作,基于行动者能力—交互影响—信任合作、网络能力—互补增进—结构开放、制度能力—道德共识—动态构建、行动者网络—制度保障—合作治理的运行机理,将促进价值共创超网络呈螺旋式动态上升,保障环境治理PPP 项目的公共利益。
为进一步做好环境治理PPP 项目,以下措施值得参考:健全项目指导与监管机制,创新环境治理技术,推进落实“环保+互联网”监管模式,实时在线监督环境治理情况;在公众参与方面,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动构建公众环保组织,保证环保组织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推动更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在政府部门方面,提高环境规制力度,综合利用补贴和直接投资等政策措施激励各方参与,有效协调行动者利益;在投资者和银行方面,推进各类金融工具支持环境治理,建立绿色银行、绿色信贷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环境治理风险管控能力,推进环境治理PPP 项目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