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训练探究

2022-02-18 23:52尹思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目标大学生专业

尹思梅 李 晶 李 曌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的意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关系到社会整体和谐稳定,做好就业工作是保证我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就业在全国就业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找到合适的工作,是进入社会后起好步、开好头、稳扎根的有力支点。而高校在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方面承接着第一棒的“打头”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形势使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放缓甚至部分国家地区经济停滞,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滑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从《“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就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趋势[1]。一方面,就业的总量仍在持续地增加,我国双循环经济在运行的同时,就业市场上的劳动力持续增加,毕业生连年增长,2022年预计有超过1000万人的毕业生将涌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结构仍在继续调整优化,人口老龄化是改变人口结构的直接影响因素,经济改革、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要求适龄劳动力在体能、智能、技能等方面要达到更高层次。当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全符合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现实需求,“难就业出现的富余劳动力”与“岗位不匹配出现的缺乏合适的劳动力”这一矛盾突出表现在就业领域中,结构性就业矛盾上升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先锋工程,在扩大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为推动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给出了“双创”升级版的八个方面的政策支持措施。有关政策进一步明确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提质增效。创业导师这个职业不再是陌生的职业,高校现有的必修课必须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产教融合让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不再是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实践训练成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一环。就师范类、工科类等大多数专业而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涉及知识,也涉及技能,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是相关专业从学校通往社会的“孵化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训练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当下,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训练的倾向,相当多的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毕业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导向下较难适应社会。因此,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具有现实必要性。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普遍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必修课程,成为培养人才的一种共性要求,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训练是人才培养的有力载体。从日常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实践训练是学生巩固专业课尤其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在实践中得到升华的良好平台,更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拓展学生知识深度、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有力载体。实践训练作为学生了解专业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意识和关注社会需要的意识,使学生敢创新、善创业,这是理论课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无论是在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层面,还是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层面,抑或是提升就业质量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均体现出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现状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创新创业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形式,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和渠道。创新创业教育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不仅提供政策支持,在部分大学设置创新创业研究院,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还将其普遍列入高等教育必修课程。目前,高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立诸多孵化基地等进行实践训练,普遍开设创新创业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部分高校陆续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区、地方性创业园区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开展实践训练提供了平台,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当前,还有部分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门普通的公共课,没有将其放到稳定就业、民生事业的“先行军”这一高度来看待。而实践训练一般没有单列,只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育形式,学生大多只参与课堂活动,参与校外的实践训练次数有限,往往只针对专业去进行方向性的实习见习。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目标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课程不系统、过于单一,师资队伍来源单一,专业专职教师少,重理论教育、轻实践训练,大联合教育的意识不足,氛围感不浓。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的建议

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实际表现情况,以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训练为探索对象,以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为契机,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目标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课程为指向,以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实践训练质量、建立大联合实践训练教育机制为配套,系统思考、探索适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当前状况的实践训练教学内容和配套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就业质量、做实民生事业提供必要的前提。

(一)优化实践训练目标及考核方式

建立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目标,配套建立相应的考核方式,提高实践训练目标达成率。根据现阶段的学生知识体系、实践训练的条件以及可操作程度,建立实践训练目标体系,该体系由知识目标、思政目标、操作目标三个一级目标构成,每个一级目标都包含二级目标,二级目标下设可操作、可量化的三级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实践训练的基础,思政目标是实践训练的前提,操作目标是实践训练的保证。最后通过三级目标对每个总目标进行量化,客观评估每个学生的实践训练效果。通过与实践训练成绩挂钩,学生能够遵守各项实践训练规定,从而顺利完成预期的实践训练目标。

相应的考核方式包括两大部分,知识目标下的各项三级目标由专业教师进行考核,主要考核专业知识及思维养成,占40分,其中实践训练报告是重中之重,是衡量学生是否通过实践训练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思政和操作目标下的各项三级目标由专业教师(导师)、跟班班主任共同进行考核,主要是衡量学生在平时的实践训练中的现实表现,占60分。总分达90分以上者为A档,80分区间为B档,70分区间为C档,60分区间为D档,不在以上区间的为E档,分档次记录在学生档案中。为了激励和表彰实践训练中的优秀学生,可按实践训练学生总人数的20%、总分在90分以上两个条件评选优秀实践训练生,由实训单位和派出单位颁发奖励证书。

(二)建设实践训练联合机制

建设实践训练联合机制可以实施分步走战略,首先要积极加大与地方政府尤其是人社部门的对接沟通力度。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合作意向,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训练联合培养机制;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参与进来,集中各类优质资源,逐步建立健全实践训练基地。基地的选择标准如下:符合提升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需要、便于学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交通便利、有食宿条件优先考虑,要保证实践训练场地、区域环境安全。其次完善实践训练管理制度,短期内基本明确校内外适合开展实践训练的资源,编制符合学生实践训练的基地目录。

(三)改革实践训练课程

实践训练课程改革是提高实践训练效果的核心。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实践训练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先选试点的方式,按照专业分类开设创新创业课,在实践训练方面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创新创业课。专题实践训练课程以各专业为主,采用模块化方式进行改革,各模块所占比例可以根据实践训练对象的认知水平进行有机调整,而非一成不变。

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各个专业的具体实践训练项目需要在实践前确定,并要求学生预先做好功课,指定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学生的实践训练培训主要通过集中专业知识培训、校内模拟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步骤进行。在学习理论课期间要加强技能的训练。在进行校外实践之前,校园模拟训练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四)提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保障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数量、加强学生日常实践训练工作的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根据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需要,结合专业分类分块储备师资库,多从地方人社部门、孵化园、实训基地、企业、项目组挖掘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到高校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工作,扩大师资队伍。建立创业导师制,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导师大多为师资队伍中有创业经历、创业经验或者具备经济等相关专业背景的项目负责人。实行班主任跟踪管理制,定期强化对高校现有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训练,分批次送至孵化园、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通过以上措施,既可以从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数上保障学生的实践训练,又可以通过导师制、班主任跟班的方式减少学生创业实践风险,保障学生身心安全,确保实践训练目标的实现。

四、预期成效

以上建议提质优化的实践训练在实施目标上,主要是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训练基地、场地甚至是区域选择上,按照分类分专业的原则,注重突出各相关专业需求,分类建立实践训练基地;在实践训练课程改革上,坚持问题导向,盯住高等教育中实践训练的现实问题,抓住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这个育人目标。突出之处主要体现在将传统的专业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加大实践训练的比重,将40%的课堂“搬”到校内外的实践训练基地。进行模块化设置,并根据实践训练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按照“就近优先使用,资源使用便捷,便于组织管理”的原则,实践训练基地的“布点”多借力大学所在地区范围内的符合专业要求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相关资源,从而真正实现与地方共建实践训练基地的合作战略,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以预见,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能力和为当地提供人才方面,将实现双赢。如果未来能够与对口高校共建共享联盟实践训练基地,其辐射和推广作用必将得到充分发挥,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此外,高校也可设置实践训练或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的课程,带动实践训练模式和目标内容的完善和发展。

要牢牢抓实就业工作。高质量就业是检验高质量教育的现实依据,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保证人民高质量生活水平的有力推手。这是大学生就业需要遵循的导向。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今后,会更加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训练。通过分类分专业分学科开展实践训练,提高实践训练的针对性,突出对各专业的靶向目标,通过实践训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专业。应提高学生在社会上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拥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必要支撑。

猜你喜欢
目标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