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

2022-02-18 23:35黄曼君
师道(人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物劳动者道德

黄曼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主题探究活动, 从主题学习着手,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成长,提升学科素养。

一、 主题探究活动的概述

主题探究活动主要是指以主题认知为线索, 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研究该主题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 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 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提升情感的学习过程。 强调真实世界或现实生活与学生学习的紧密联系, 其教学基本思路是: 在真实情境中围绕主题开展教学; 根据主题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实施主题探究活动, 引领学生 “浸入” 课堂与生活 “现场”; 进行评价与反思, 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

主题探究活动包括五要素: 查找资料、 讨论、 实践、 总结反思、成果展示。 是一种提倡 “以生为本” 教育理念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主题探究活动和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认知能力、 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主题探究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主题探究活动的主要目标为:第一, 发展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等; 第二,培养学生科学严密、 积极主动、 迎难而上的学习态度; 第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第四,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学科以外的关于生活、 自然、 社会的综合知识。

主题探究活动既可以是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设计, 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学习领域或具体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活动内容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围绕活动主题和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要围绕活动主题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要将主题探究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知识、 情感、 经验等有机结合。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展示活动的主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相关知识。

例如, 在讲授二年级下册 《清新空气是个宝》 这一课时,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 虽有一定常识积累,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因此, 教师将本课内容划分为 “空气清新真好” “我身边的空气好吗” “是什么污染了空气” “我能做些什么呢” 4 个课时, 并在课前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公园里人们锻炼、 散步等生活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空气清新、 保护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在系统学习和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后, 给学生布置与探究活动主题有关的学习任务,如 “你身边都有哪些空气污染”“这些空气污染的来源是什么”“作为一名绿色小卫士, 我们应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保护环境、 净化空气呢” 等问题,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成为一名优秀的绿色小卫士, 学会低碳、 绿色生活。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的探究

主题探究活动主要采用 “自主、 探究、 合作” 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的关键教学环节。 教师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时,应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 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目标, 为学生选定科学、 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精神。

例如, 四年级下册 《生活离不开他们》 一课, 其内容分为 “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他们都是劳动者” “感谢他们的劳动” 3 个板块。 四年级学生普遍缺乏劳动教育, 社会生活体验不深, 很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对体力劳动者存在一定的误解。 在讲授第3 课时“感谢他们的劳动” 之前, 教师通过组织开展 “寻找最美劳动者” 的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扮演小记者, 展开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调查。 在课上, 小组学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并分享小组成员所了解到的各行各业劳动者不为人知的艰辛, 然后小组间讨论交流 “为什么要坚守岗位” “最美劳动者 ‘美’在哪里” 等问题, 最后通过让学生观看劳动者不畏艰辛、 坚守岗位的微课视频, 引出 “敬业” 的概念,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3. 向学生发布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出道德与法治课堂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因此, 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时, 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走出课堂, 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例如, 在二年级上册 《这些是大家的》 这一课中, 要学习到一些与公共场合物品相关的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公共概念 “这些是大家的”。 主要由“学校里的公物” “身边的公物还好吗?” “我和公物的故事” “大家一起来爱护” 4 个话题组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 布置主题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 在校园、 公园、 图书馆中找出属于公共物品的物体,让学生更好了解公物现状, 并对公物损坏原因进行深层思考, 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 迅速地理解公共物品的范畴, 有效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 让学生能身体力行地保护公物。 与此同时, 教师可将保护公物的方法编成儿歌, 让学生读一读, 将其作为班级公约, 引导学生实践、 体验, 为今后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主题探究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 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提升情感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动口、 动脑、 动手、 动身, 在活动体验中建构和获得有生活根基的道德情感、意义领悟和价值认同, 获得道德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公物劳动者道德
行政法视野下农村公物的利用与管理
劳动者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公物私物都要爱护
爱公物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积极探索公物仓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