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思考三则

2022-06-28 07:58李志欣
师道(人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育英座椅校园

李志欣

行走中的文明

著名作家刘亮程在其散文 《弯曲的乡土路》 中有一段话: “乡村的小路是弯曲的。 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样笔直, 因为高速公路追求最短的距离、 最高的效率。 而乡村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 人在走的时候会保留自己的一丝敬畏或尊重。如绕过一棵树、 一片菜地、 一堵墙、 一个坟、 一弯水坑。 高速公路代表了现代人在大地上行动的粗暴和野蛮。 弯曲的乡土路是一种行走的文明。”

记起鲁迅先生 《故乡》 结尾的一句话: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高速公路多是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人为而造的。 大凡路, 不管是人为的还是自由走出来的, 肯定都是为了某种目标或是某个方向。 不管是有意绕过一些事物还是顺应地势环境, 都有人文情感的存在。

“弯曲的乡土路” 是一种行走的文明, “人走出来的路” 是一种行走的精神, 而有一所学校——北京市育英学校, 校园里的路则别具一番风味, 与前两种路的文化存在形式有所区别, 它是有风景、 有故事的, 也是有感性、 有温度的。 我认为把其定义为 “行走中的文明”更加贴切恰当。

学校里有水泥路、 石子路、 砖瓦路、 石板路、 泥土路、 木质路等多样化呈现, 学生从学校不一样的路感受人生不一样的路的哲学意味。 学校既有笔直的大路, 有 “曲径通幽” 的弯弯小道, 也有需要跨越一块块石板而过的路, 还有缓缓而上的梯形路。 有的路在果园农田里、 有的在树林花园里、 有的在山坡上、 有的在水池边, 有的在亭廊广场里。 师生行走、 徜徉在这样的路上, 能感受到浑厚大地的自然温度、 校园生活的温馨和谐。

其实最让人震撼的, 是走在这些路上, 师生可以欣赏校园里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美妙风景: 春天百花齐放、 百鸟鸣啭; 夏天绿茵惬意、 细水潺潺; 秋天层林尽染、 硕果累累; 冬天简洁静穆、 白雪素裹。 还能体会到 “朝吟风雅颂, 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 春观草木情” 的雅致之趣。

漫步在那片桃树林里, 春天会欣赏到满树粉红的桃花, 夏季会看到挂满枝子的桃子, 不禁让人想起“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的诗句。那片银杏林里的路四通八达, 你走在上面, 不仅感觉到了银杏树高洁俊逸的品质与品行, 还能有幸踩在秋天由银杏叶铺成的金黄金黄的地毯上。 如果三五成群, 你会找到你喜欢的象棋、 五子棋、 围棋等各种棋桌, 两人对弈, 同学观阵。 走在学校北边那条长长的木制路上, 路的右边是潺潺小溪, 在一排海棠树的下面, 自北而南曲曲折折地流淌。 五月到了, 美得令人惊艳的“海棠花溪” 如神话般呈现在眼前,海棠花瓣落满了小溪, 如一条高贵的紫色飘带伸展开。 往左拐, 是学校图书馆思贤楼的后方, 这里有个动物园, 里面有孩子们每天喜欢来照顾的小兔子、 鸽子、 羊驼、 火鸡; 有一水池, 假山上的 “泉水”哗哗地泻进里面, 池里的鱼群便热闹了, 莲花在涟漪中晃动。 信步拾阶而上校园的后山, 山顶豁然开朗, 这里仍然布设了很多座椅, 有鱼形的、 有方形的、 有圆形的, 中间亭子中央, 有棋桌棋盘, 山的四周山坡上, 是腊梅丁香, 绿松翠竹。

你可以走在葡萄、 紫藤、 凌霄、 蔷薇架下的小路上, 随时坐在两边的连椅上, 谈天说地, 绘画赏花; 你可以走进农场的田间小路,去识别孩子们亲自侍弄的蔬菜庄稼, 分享他们劳动时的快乐; 你可以走在英雄大路上, 回望林则徐、雷锋、 杨靖宇、 焦裕禄、 钱学森、袁隆平等中华英雄、 功勋人物的丰功伟绩、 民族气节、 爱国情怀; 你可以走在书法墙边的小路上, 边走边欣赏中国书法的发展史, 那些古今书法大家的书法艺术作品……在育英学校, 这样的场景, 这样的地方, 真是太多了, 每一次行走都不一样, 被变换无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 走过去了, 又总是反复体味无法尽情领略的遗憾。

这让我想到了一种教育——休闲教育。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开发学生的感官、 情感、 智力、 审美、 思维、 身心、 合作、 创新、 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休闲教育有利于实现了解世界、 亲近大自然、表达真善美的教育目的, 有利于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学习负担中引到有趣有味有得的课外生活中。 育英学校的校园, 就是创造了这样一种休闲教育的文化环境。

当下, 学校外部全面取缔不合规的学科类辅导, 校内严格管控家庭作业的数量与时长, 孩子们的休闲时间变得多起来, 但是不少家长却变得异常的焦虑, 就怕孩子一旦闲着了, 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 “多余” 的时间。 殊不知, 休闲不仅是休息, 也是一种 “发展机会”, 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是 “成长”, 休闲时间则是另外一个 “成长” 空间。

育英学校这些大小、 宽窄、 高低、 方向不同的路, 均指向了大自然, 指向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指向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把日益增多的休闲时间转化为个性化发展的资源, 引导学生以闲育德、 以闲启智、 以闲健体、 以闲尚美、 以闲悟劳。

这是一个可以 “静” 下来用心体悟, “慢” 下来用脑沉思,“停” 下来用情把玩的自然之园、文明之园。 这样的路, 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行走之大道。

文明在这些 “座椅” 中滋养

见过很多校园, 很阔气。 平整的广场、 宽广的硬化路面、 一排排的树林、 成方的草坪。 走在这样的校园里, 心情自然感觉舒畅, 精神也会为之振奋, 多么清丽爽亮的校园啊。

但是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也许是一种人性的温暖, 也许是一种心灵的渴望, 也许是一种精神的安放, 也许是一种休闲的期待。

孩子们来学校是为了学习的,这个道理谁都知道。 孩子们一进校园就会径直奔向自己的教室, 没有可以游览漫步的地方, 下课后便是卫生间、 老师办公室, 再急忙走进教室。 没有休闲聊天的空间, 放学后自然是迅速收拾好东西, 离开教室便匆匆回家。 校园里简单得只有通往教室去学习的路。 同学们再累也要回到教室才有座椅, 还是统一型号, 给人冷冰冰的感觉。 我经常看到有些同学会干脆席地而坐, 因为整个校园里没有他们可以休息放松的地方和设备。 这样的学校环境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 学习学习,分数分数, 抓紧抓紧, 快跑快跑。

上述的校园,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用两个词就能回答: 成绩,安全。 是的, 为了成绩, 为了安全, 这就是绑架理想教育的两根绳索。 北京市育英学校于会祥校长这样认为: “孩子们也是来生活的,是来寻求伙伴, 体验做人的道理的。” 育英学校颠覆了学校文化的固有模式, 生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样态, 完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生活方式。

当你走进这所堪称北京市最美校园里面, 你会发现路边、 花园里、 树林内、 农场边、 亭子里、 水池边、 山顶上、 长廊两边、 广场里都有不同形式的座椅, 甚至一些路的拐弯处, 都设计上别致的座椅。我细细数了数, 不下二十种。 如果评选校园座椅数量的话, 育英学校拿个冠军没问题。 有围在圆桌四周舒适的藤椅; 有用学校枯死或修剪下来的树木作成的木质椅, 有长条的, 有圆墩行的; 有石质座椅, 也是圆形的长方形的都有。 更让人惊奇的是, 一些大树的四周都用木板做成了座椅; 在一些园林四周的砖砌矮墙上, 也设计了木质的可以坐着的位置。 校园里为什么放置了这么多数量且形态各异的座椅呢? 这里面有丰富、 深邃的内在意蕴和用意。

一次参加完初二的学生课程展示会, 我随着一名男孩子走了出来。 突然, 我发现男孩子快速走了几步, 然后便坐在一棵银杏树下面的座椅上, 开始系自己的鞋带, 原来他的鞋带开了。

你或许会以为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是我却惊喜了一番。 在设计校园文化时, 育英学校有一个理念, 就是要 “为了学生而设计”,校园是属于学生的, 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存在的。 原先被冬青围绕着的绿化空间全被打开来, 而变成公园式的灵动的空间。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上课, 可以来这里散步, 可以坐在这里说些悄悄话。 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有可供学生发布成果的展示台, 有随手可得的阅读的书籍。

上面所说的那个男孩, 就是几步跑到有座椅的地方, 来处理自己的困境。 这个地方在图书馆的南方, 有三棵银杏树, 但是在设计这个地方时没有忘记, 银杏树的四个边沿设计成上下两层的木质写字台兼靠椅, 那么这个地方的功能就多起来了, 既方便学生坐在这里休憩、 聊天, 还可以作为书桌阅读写作业。

而该男孩的举作, 却让我想到了另一重境界: 这个地方让这个男孩优雅地解决了自己的困境。 是啊,如果校园没有这样的设施和地方,这个男孩也许就会直接弯腰或者坐在地板上处理自己的鞋带了。

我们应该时常扣问自己的内心: 我们的精神与灵魂是否真实地与学生渴望的样子接轨? 是否在真实的情境中邀请自己高尚的思想与自己的本性和谐地融入学生的心灵里?

我们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 心与心之间有灵犀, 物与物之间有相关, 但是这个道理却容易被人遗忘。 我们做教育的人, 不能忽略一个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不能让校园文化与他们内在的天性分离。 因为一旦孩子的生命因为功利性的东西而独立于身边他人的生命, 与大自然的环境剥离时, 他们心灵深处的召唤与智慧就会缺少完整性与自觉性。 当他们原始的灵魂与外界失去联系时, 教育为人的目的便会被忽略, 甚至被掩藏, 表面是为了孩子, 但是他们却变成了工具。

文明是天性的回归

具有 “文化自觉” 的学校, 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秉承什么, 知道自己想要用一种怎样的理念贯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去影响全体师生的生活, 它关注的是呼唤教育教学的精神追求, 崇尚扎根于心灵深处的对自由、 尊严、 纯真和诗意的文明祈望与眷注。

这天的中午, 正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快乐大课间, 我吃完午饭在校园里溜达, 满眼的风景让我目不暇接: 打篮球的、 打羽毛球的、 打乒乓球的; 读书的、 下棋的、 弹琴的; 赏鱼的、 玩沙的、 聊天的……干什么的都有, 这个时间是他们的自由时间。

此时, 我看到初中的几个男生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子,在树林里翻开石板, 寻找着什么,我已经好几天里都发现这样的情景了。 出于好奇, 我走过去, 问他们: “在干什么啊?” 几个男生走近我说: “老师, 我们在找虫子。你看, 这是蜘蛛, 这是蚯蚓, 这是蜈蚣, 还有, 这种虫子像蜗牛, 但不是。” 我跟他们开玩笑: “你们捉住这些虫子, 它们以后吃什么啊?” 一个男孩说: “我们喜欢研究昆虫, 我们有这方面的书, 知道它们吃什么, 怎么喂它们。”

我想, 在育英学校的校园里,这样的事情是不奇怪的, 老师们任由同学们去发现、 去探索, 让他们的好奇心有更多途径可以满足。 可喜的是, 这些孩子并没有把这些地方弄得一片狼藉, 而是把这些石板、 砖瓦等放回原处, 他们把这些虫子放进装有黄土的瓶瓶罐罐里,这些虫子俨然成了他们的朋友。

信步走在学校一长廊里, 这里有对诗的、 有说笑的、 也有读书的。 此时我听到有个女孩子的声音喊我: “老师, 你看, 我们怎么办?” 我转身一看, 是两个小学女生, 穿着红白相间的校服, 其中一个手里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不会飞的幼鸟, 叫不上鸟的名字。 一个女孩子说: “老师, 我俩发现了这只不会飞的小鸟, 就把它捉住了,我们把它放到学校的鸟笼子里吗?”我说: “你们怎么不放了它?” 她俩着急地说: “不行, 小鸟不会飞, 怕被野猫吃掉。” 其中一个稍高的女孩说: “我带它回家吧, 好好养着它。” 我说: “可以, 找你班主任老师商量一下。” 这两个女孩说: “嗯—嗯!” 她们仍然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只幼鸟, 走向了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

育英学校的校园里, 有一百多种植物, 这里也是鸟的天堂。 两个女孩子与一只幼鸟的故事, 真情演绎了 “人之初, 性本善” 的人性之美。 育人之道, 在于显明或恢复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 在于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 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 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 如百合等等。 你一旦挖好池塘, 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 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 何时落到那里的, 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 (梭罗 《种子的信仰》) 在梭罗的笔下, 池塘就是种子诞生信仰的地方。

好学校的价值, 在于引导和发掘人性之美、 让孩子知道等待和希望, 正如池塘, 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呼吸自在生长的文化生态环境, 赋予学生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和水, 像一方蓄满了爱与美、尊重与文明之水的池塘, 把生命带向无限的辽阔与高远……

猜你喜欢
育英座椅校园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逆境之中育英才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奔驰S350车驾驶人侧座椅不能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