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琏
(玉树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 青海 杂多 815300)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在探索外界事物的过程中会存在错误的认知,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及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定要深入解读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也能直接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明显提升。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会觉得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对于涉及到法律法条的知识更是由于储备量薄弱而无法消化,加之教师及家长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少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通常会采用单一的授课方式给学生传授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通常依据传统教育的思想侧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足,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化,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有些教师还刻板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自然会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同时部分学校的软硬件设备不完备,教师没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实地观察的意识,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习积极性不足。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要想使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应该划分教学目标的层次。一般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划分教学目标层次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全面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非观念、学习需求等多方面情况予以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划分教学目标层次。(2)在划分教学目标层次的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对针充分考虑针对性,不仅需要保证目标分层,还应该考虑教学目标是否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具体的问题。比如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会存在叛逆的情况,很多初中生在该时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家庭亲子关系趋于紧张。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一实际情况,依托实际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致力于引导学生正视青春期,学会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3)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初中生的层次不同,其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一般从低层次开始,慢慢向高层次过渡,不断提高相应的难度。另外,对相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区分,以便于学生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向高层次进发。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概念性内容是非常多的,大量的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快速地理解,所以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进行合理划分。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不应只注重传授,最好的教学不是传授,而是引导。教师应通过分层教学设计的融入,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来作为教学切入点,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探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与学生保持交流,拓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宽度。由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广泛,所以需要对分层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择进行思考,融入一些新鲜的内容。让学生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同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知识存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增强学生的文化气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很多文化资源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融合渗透中通过与拓展资源的融合,从而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优秀素养,使学生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并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转化。通过丰富有效的分层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标准的培养。举例来说,在《少年的担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课外教学资源,比如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或者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可以从个人修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等角度进行阐述,意在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人生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着重对思想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比如融入像韦编三绝、凿壁偷光等经典故事,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也能让学生初步对“担当”建立认知,并逐渐深度学习,拓展教学宽度,帮助学生领会更多思想内涵,在优秀的思想文化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接着道德与法治教师按照分层原则,可以进行提升教学深度的内容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给予学习小组核心议题,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例如,“如何看待成功?”或者“怎样看待人生的价值”,通过这类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围绕物质、梦想、道德展开辩证性的分析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的辩证观点,继而完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层教学目标。
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支持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生活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价值,为了将实践性教学有效地落实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关注,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性课程教学,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中的规则”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取具体的事件或者生活片段,以此作为实践性教学开展的切入点,利用生活化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比如教师可以以学生早餐或者打水的排队情况作为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几位同学扮演打水的学生,先让学生甲、乙、丙、丁、戊、己几位学生扮演在前面排队打水的学生,假设甲、乙、丙、丁、戊、己等同学已经排了半小时的队伍,而马上就要轮到学生甲打水时,学生庚和学生辛,以非常傲慢无礼的态度,突然插到了同学甲前面,因而引起了其他同学的不满和指责。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源自实际生活当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中所学到的知识也会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尤其是学生的道德素养。尤其新课程改革在近些年大力发展后,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教师的授课方式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联系实际生活教学的思想意识,从而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学科价值,使学生面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再以合理的引导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实现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目标。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节时,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对学生说道:“在科技时代下,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生活的参与者,而不同的人面对网络所持有的态度不同,设想一下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你自己对待网络的态度。”于是引入了“如何利用网络”的话题。然后,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与实际生活作联系,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信息节食”,并对学生进行了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教育。然后,教师引入了基于生活实际的事例,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辨析,期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面对网络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能够做到理智地处理。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了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了如何最大价值地利用网络。这样,教师基于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展开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意义,顺利实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优化。
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上占据主体位置,也是成长发展中的独立个体。新课改背景下,强调要进一步展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经验和认知水平,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认知,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惑。因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去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与准备。尊重学生不同的意见,强化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为他们深入的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道德经验和认知水平,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常遇到的困境与矛盾入手,从道理的传授转化为道路的探索,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动热情。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讲,其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学生重视不足、知识过于抽象、教学方式死板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有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其中分层教学模式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方式的针对性更强,教学质量、效果得以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