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策略

2022-02-18 23:08曹晓洁
今天 2022年7期
关键词:阶段心理健康心理

曹晓洁

(陇南市两当县城关小学 甘肃 两当 742400)

当前教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是其重要的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也是如此,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配有专门的心理教师,构建心理咨询室,基于学生在学习或者是心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解决,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小学阶段的活泼、好动,但仍然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存在心理问题。为此,这就需要尽早的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重点阐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措施,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但是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低,当意识到可能会存在某种危险时,往往会焦躁不安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也会过于紧张和敏感。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当别人看到比自己强时,也会产生愤怒、怨恨当消极的情感。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自我中心意识相对比较强,学生也会存在很多的幻想。当这种幻想或者是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也会产生击落的极大的失落感,进而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和怀疑的心理。当学生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感觉比别人低人一等,非常的不自信。甚至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让自己焦躁不安。另外,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认为所有的人都在给自己作对,产生孤独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我和独立的意识会越来越强。不喜欢被人指手画脚,看待事物会与一定的批判态度,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2.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我以及家庭方面因素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展就会处于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大脑发育越来越成熟,这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也会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少,经验匮乏,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也就会存在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会存在困惑或者是焦躁不安。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望过强,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也会经常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表现自我。

另外,随着二胎政策的提出放开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能够认识到品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期望不一致时,也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产生抑郁或者是不满的情绪。另外,加之离婚率的提升,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不幸,很多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温暖的家庭成长环境,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2.2 学校、社会方面的原因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育教学中,由于陈旧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忽视学生品德的发展。一些教师甚至为了追求升学率,会将成绩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方式。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会极大的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进而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学生的情绪消极,情绪得不到发泄,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真正的走入小学课堂,也缺乏专业化的指导机构,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虽然学校能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也会因为一些社会层面的问题,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很多消极、负面的思想,这些思想严重影响到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是非观,进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3.1 构建和谐家庭氛围,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当前家长都非常的宠爱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宝,也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休息日往往都会被各种兴趣爱好摆所占据。但是可以发一些,虽然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却相对忽略期心理健康的发展。很多孩子并不愿意与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进而导致出现厌学或者是抑郁等方面的情绪。当前孩子大多比较任性,交往能力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其家庭氛围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家长要能够意识到,孩子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注意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实的体会孩子的感受,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及时的纠正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当前二胎开放的今天,很多家庭都增设了新的成员,也给学生带来很多心理问题。很多孩子经历了独宠到失宠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去产生极端的心理,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为此,这就像家长能够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要一碗水端平,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另外一些家长比较忙,会将孩子放进寄宿式的学校,让别人来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方法事实上并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薄弱,很容易受到外在负面消极思想的影响,这就需要家长主动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3.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教师素质

当前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面对全体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另外,也要能够认识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要着重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可能会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普遍存在偏执,沟通障碍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学生不够合群,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能够融入到班级中。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也不能保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这就需要做好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工作,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只有教师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方式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另外,也要着重加强开展心理健康交流会,以技能大赛的形式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的素质,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另外,对于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构建专门的档案,并跟踪调查,以此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提升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3 发挥社会各部门作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之所以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除了家庭方面的因素,因为还因为受到社会发展,一些负面消息的影响。如一些网络暴力游戏,导致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实践中,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要购买游戏装备,会盗窃家长的卡,盲目追星或者是参加校园欺凌的事情。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这都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要严格的监管网络,尽可能的避免消极负面的消息存在于网络平台中,向学生更多的宣传社会正能量。另外,针对于一些特殊家庭和留守儿童,社会也要开通多样化的渠道,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如可以引导到社区送温暖,开展相关的慰问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展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3.4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培养健全心理素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但是良好的心理品质需要从小就开始着重培养。父母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氛围就会培养怎样的孩子。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生活中总会有挫折。为此,要适当的放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提升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教会人们要能够以礼待人,尊师重教。但是在当前社会中伤害教师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道德品质的教育不够到位。为此,这就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以为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对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关注、长期跟踪。对于存在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尤其是存在抑郁或者暴力倾向的学生,要督促其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以免加重病情。此外,还要发挥班集体凝聚力的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以此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还要注重发挥学科作用,在学科教育中引导学生具备健全的心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的心理对于自身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结语

总之,当前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要能够意识到,孩子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及时的纠正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掌握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方式方法,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心理健康交流会,以技能大赛的形式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的素质。要严格的监管网络,尽可能的避免消极负面的消息存在于网络平台中,向学生更多的宣传社会正能量。在小学教育中还要不断探索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阶段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