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月芳
(宕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 陇南 748500)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素材,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此种方法,有效地改变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电脑和互联网,互联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信息库,其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为教师的化学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上网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的学习风格,并能有效地支持学生的探索。学生学了知识,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目前的知识,而不能掌握未来的知识,而学生在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后,又要面临更多的新知识,这时只有懂得学习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是一种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进行再学习的一种方法。所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职业中专化学教学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1]
化学是一门科学,它是一种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物质是由微观的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的,虽然很小,但却是真实的,如果把这些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就能让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了解有机甲烷的特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CH4的结构,让学生看到四个C—H键,并将其替换,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CH4与氯的反应会产生四种不同的替代品。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此类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能增强学生对材料结构的感性理解,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要靠实验来实现。不过化学实验也有自己的特点和复杂,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在学校的实验室中进行,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化学工厂,虽然有些学校附近有化学工厂,但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去的,而且化学教学也离不开实验,一些化学药剂的生产工艺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H2SO4的生产、钢铁的冶炼等等。所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可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变革,它为教学带来了大的改变。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动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会让人觉得枯燥,化学知识的许多知识都是要学生记住的,大部分教师都会写一些口诀,而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让学生去背诵,而大部分的学生,则会将化学当成自己的第二门外语。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科技可以把抽象的具体化、微观的、宏观的、危险的、复杂的、简单化的知识具体化.并不是单纯的节省教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它的化学原理,省去了许多难以用言语描述的过程。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中职院校对所学知识的要求很高,很多人在进入中职后很难适应。在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方面,初三着重于掌握氧与氧的关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并初步了解原子的电子排列规律。职业中专的学习是通过电子的传递来学习氧化还原的,通过化学的价格下降来实现从原子结构到理解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在计算技巧上,职业中专考虑到气体体积、粒子数量、溶液浓度等因素,在计算方法上,除按比例计算之外,还包括过量计算、多步运算、差分运算等各种计算方式,对计算的灵活性和判断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实验技术方面,职业中专不仅要有简单的操作,还要对重要气体的实验室配制、分离、纯化、鉴定、检验等方面的知识,使实验真正成为认知与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
从心理学的发展规律来看,学生只依靠记忆来获取知识。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很多时候都是死记硬背,不太注重实际操作,这就导致了中职院校的教学从经验式到理论性的转变。这与当前的学生状况相冲突。在心理矛盾状态下,学生在学习上常常会选择已经存在的片面体验来克服学习上的难题。
兴趣是学习得最好的教师,而爱好则是最能激发创新活动的最直接驱使。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不感兴趣,被迫去学,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化学的许多抽象概念、规律、化学现象,从静止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从抽象到具体,既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与难点。[2]
例如,在“空气”知识学习中,教师将教室设置在电脑教室,让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科学家对大气成分的研究,以及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再由学生在课堂上搜集到的资料,再由学生自行设计,论证其合理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都会下意识地学会一些关于空气的知识。由于这个故事会提到拉瓦锡测量大气组成的方法,以及其他科学家对空气组成的了解。学生也可以了解空气污染是什么,有哪些危险,怎样预防。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主动性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师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来解释,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化学课件时,教师常常按照教学需要设置多种类型的板书,例如设置不同的字体、字号、对关键句子进行变形、变色、配置背景音乐、设置文字出现形式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节约教师枯燥的板书时间,增加教师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美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信息化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给了学生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与课本相结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学。让学生在自主学动过程中探索出化学的奥秘,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课程中,为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并寻找对策,笔者要求学生通过信息获得水污染的原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内外的水污染防治情况。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参与在线论坛等方式,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或咨询教师。通过对环境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的危害,并能提高学生对环境的热爱,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发挥、学习的自我反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好地面向所有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相关怀,增进友爱,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化学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对已有的感觉与经验进行重组,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新的规律。
例如,在“水的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一个Flash,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分解,并用动画演示水分子的结构,了解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出可移动的水分子,在教室里进行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水分子分解为氢、氧,再把它们变成水,再用它们来制造氢气和氧。最后,通过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评价与肯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利用现代资讯科技,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生动、直观地呈现在教科书上,使学生能够观察、比较和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并能适时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职业中专化学课程中,最常见的资讯来源就是PPT,有时会使用Flash来动态地模拟化学反应过程。而对于具有高毒性和高挥发性腐蚀性材料的特性,作者一般会使用播放实验录像的方法。然而,利用Flash进行化学反应的动态仿真,其弊端在于不能充分反映出化学的特点,不能满足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期待,不能看到各种变化的实验现象,不能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和使用的规律。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研究“大气中某些组分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案例中,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表现了信息技术的妙处。这一次的试验,证实了CO是真正的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试验方法:收集的四个气瓶,如N,O,CO,空气,置于同一阳光照射下。在4个气缸内插上温度传感器,并连接到数据采集装置。测量了北京时间12∶00-14∶00这4种气体在太阳辐射下的温度变化。结果:N、0对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没有明显的影响,CO是主要的温室效应。学生所学到的:CO2的主要功能是在自然中进行光合作用。但大气中CO的浓度过高,就会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到生态平衡,破坏自然,给人类带来负面的影响。相信学生在这次的试验中,一定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低碳”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教师要转变以往讲授知识的“灌输式教学”的趋势,转变课堂教学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知识、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协调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而在化学课上,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使学生的思想活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得到增强。它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