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吴金霞
(1.民勤一中 甘肃 民勤 733399;2.民勤实验中学 甘肃 民勤 733399)
新课程改革中很多内容与深度学习理念相符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只想深度学习,强化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较为落后,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之间缺少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联系新的知识信息,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需要评估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储备以及化学知识学习能力。首先,教师需要注意评估的时间,在课程开始前一周进行评估,利用简短的习题评估学生的化学知识能力。其次,评估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不记名交卷方式进行评估,因为本次测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核学生,而是为了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基础。这样能够避免对情绪敏感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1]。
教师需要制定具体明确、层次清晰并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深度学习目标,并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及学生其他多维能力的强化进行学习目标制定。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果学习目标制定不够明确,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目标起到的作用如同“灯塔”,目标越清晰,层次越分明,越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
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更新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度研究新课程标准的指向,了解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并思考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评估结果,以及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学习目标的指向性和基础性,制定明确的深度学习目标。最后,教师需要通过共同教研和多方论证,对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检验和整改,完善其中的细节,确定最终的深度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有关“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从多维度来制定深度学习目标。首先学生需要形成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符号表征的化学思维模式,能够通过观察微观数目与宏观现象的变化,认识溶液中微粒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结果,明确离子反应的概念,意义以及发生的条件。其次,学生需要从离子反应的实质中建立对“微粒观”离子反应的认知模型,并通过提出猜想、分析推理对其进行证实。同时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去除污水中硫酸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能够科学对待并解决硫酸厂污水的问题,使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评价任务需要基于深度学习目标的内容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教师需要通过逆向思维,从学习目标入手,基于设计评价任务来完善教学活动。任务需要引出学生在完成深度学习目标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能够通过说和做以及书写表达等方式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同样以“离子反应”教学内容为例,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来评价学生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水平。同时在书写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离子反应条件的掌握能力以及观念变化、认知水平等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细节评价,并侧重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判断。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对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感受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2]。
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围绕核心内容和探究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思考学习内容本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教师需要深度加工化学核心知识,创设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化学教学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将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整合起来,打造完善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厘清化学技能和知识价值与化学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学习问题和探究任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障碍等科学设计学习问题。问题的设计需要具有层次性,让学生产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的感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深度加工化学核心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避免实际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相互独立,只注重学习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实际学习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仅侧重于化学核心知识的加工,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零散知识点无法得到有效整合。
教师需要将化学知识嵌入和学生关联的自然情境以及社会情境中,实现知识向生活实际的迁移,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中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实践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真实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化学知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社会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3]。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侧重于学习情境与学习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问题解决空间。例如在学习“纳的性质”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可吸纳电池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基于钠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带领学生了解氧化剂以及还原剂。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氧是O2,那么氧气可以和钠反应吗?在这一情境中,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物品帮助学生理解了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完善知识架构。通过一系列具有层次,开放性和挑战性的学习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既具有探究空间,又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符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学习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本次课堂教学目标创设真实存在并且能够涵盖本次教学内容的问题,体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情境“可呼吸的钠电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以下问题:科学家在设计锂电池之后为什么能够联想到开发钠电池?在推广钠电池方面存在何种局限和困难?钠电池之所以能够在未来可以取代锂电池,其原因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深化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体现深度学习的积极意义。
教师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将保持积极热情的学习状态,和同学以及教师进行深度互动。这种全身心的参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化学教学活动的深度参与。
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对“离子反应”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究。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对典型方案进行研究并建立化学实验思维,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最后结合实验方案的成本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深度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将会充分被调动。教师需要基于深度学习目标,以合作学习目标的确定,合作研学流程的设计、合作成果的展示以及最后的总结评价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4]。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等所有的学习流程结束后进行评价,而是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持续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时性评价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深度学习内涵的体现。教师需要在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评价学生和预期的学习方向是否具有较大差距,引导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推动深度学习的开展。通过全程性评价能够引导学生深度反思,并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全程评价可以是对某一教学模块的评价,也可以是整个学期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教师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综合起来,基于深度学习目标的设计,从多角度进行深度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产生科学的自我认知。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的课堂定位,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教师需要充分做好深度学习实施准备,评估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明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并深度加工核心知识。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聚焦问题、强化合作、全程评价来实现深度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