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霞
(定西市岷县教育局 甘肃 岷县 748400)
本文主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剖解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更多的方面,对大家的生活影响日益增大,使大家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逐渐变化。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每个学校的课堂时候,初中生的学习方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我们为之研究,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不仅是上下五千年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而且还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将传统文化与课堂相结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化。为此,在现代小学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的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融合,进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加强了对外来文化的重视,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被重视,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难以进行。而且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课本内容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是少之又少,由此也导致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不深刻。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师采取多角度、多方式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促进其长久发展。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更加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氛围较为严肃,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从而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而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内容,而且还改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固定认知,拓宽学生思维,使其创新、探索及学习能力逐步加强,为之后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奠定坚实的根基。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逐渐加强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虽然在数学教材编辑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适当的传统文化,但由于涉及较少,教材课本仍主要以数学知识点为主。为此,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进行文本教材的深度挖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知识讲解中,使得学生在一节课堂中同时获取两种知识。譬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有关“年月日”的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讲解关于天干和地支的相关知识,来让学生了解传统的计时方式,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日,日中,日下”等时间计时方式的来历,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之间的性格特点才能有序的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在课堂上比较活泼好动,为此,在开展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中。为此,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的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结合,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关于“四则预算”的学习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开展“九章算术”的班级活动,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自主性,让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导读以及课后复习至关重要,课前导读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预习新知,提前了解自己的不懂之处,课堂中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而课后复习则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新知的掌握和理解。所以,教师则可以此为基础,通过加强课前课后的渗透,来提升传统文化的融入度。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结合本节课堂的教学目标,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此知识内容的传统文化故事或者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本知识的发展历史。为增强课后的渗透,教师可以布置有关传统文化的作业作为课后练习,或者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灵活贯通,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用于问题解答中。譬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中有关“简易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微课来让学生了解到古人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进而也能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人的智慧。而对于此知识点的课后渗透来说,教师则可以通过文言文的方式来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进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采用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
对于现在高速发展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适应现在的强度所以,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的促进教学的丰富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融入从而为学生构建一种传统文化教学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选择适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比如,联合教学、多媒体教学或者情境教学等方式,并在相关教学方式中适当的融入传统文化,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深度挖掘文本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而帮助教师找到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数学发展观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能对我们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帮助。通过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和技能,使得他们意识到这些知识正在推进人类生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让他们对这项技术产生初步的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科技素养,为以后的深入学习使用以及对未来的科技社会的适应打下良好基础。例如:我们在教学“wps的辅助功能”这一课内容时,应当不仅仅教给他们基本的打开和录入文字等内容,应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写一篇喜欢的小故事,教给他们如何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片、音乐、背景等,让他们感受到这是自己一篇优秀的“作品”而不是让他们觉得单单的是一篇作业。
现在大部分的信息科技课程,往往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东西之后,实行放养政策。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部分学生逐渐迷上游戏。其实信息技术课程更应该采取的是分层教育。例如:我们在教学“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这一课内容时,应当不止教这一课的基本内容,这一节课内容虽然死板没内涵,但确实比较重要,这时不仅要给同学们准备精美的幻灯片,还要提出一些他们所不懂的超前且能调动起他们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对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产生浓烈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方面,我觉得还有可以改革的地方,现在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考试,考核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无法体现学生目前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初中信息科学技术考试可以适当的加大难度,同时也适当增加相关课程的教学份量。让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考试的一部分。例如:加大信息技术考核在考试中所占分量,让其成绩也成为一种有效成绩,在基本的考核成绩中再加入平时优秀作业成绩,让其作为一门有效独立的学科,对考试成绩优异者颁发奖状,发放奖励,让学生们逐渐加强对这门课程的认知,意识到这门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而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需要在整合方面有所加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当中。在现代化教学发展过程中,要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能够利用初中信息技术创建新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进行良好的发展和推动。通过不同小组活动开展以及设计各种各样不同的日常统计活动,只有在这些综合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对实际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例如:说简单表格课件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试着制作自己平常成绩和日常学习其他学科计划的表格。用一个明确的表格来统计自己各个学科的成绩和分析自己各个学科中的不足。然后再做一个表格,计划日后怎样学习其他的学科,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当下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但是信息技术教材的编辑和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学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也就难以做到及时更新换代。这就导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所使用的教材无法涵盖一些前沿技术,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陈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教材上,教学内容很大程度的受到了教材的局限,而以教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必然也就显得比较陈旧,以致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如果教师不能补充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内容,那么学生必然会缺乏兴趣,甚至质疑教材内容,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仍旧使用着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进行讲授示范,学生则是听讲、记笔记、模仿,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模糊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定位,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上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多问题,教师必须对此加以关注。
现在老师们要多注意信息技术教学和陈旧式教学的区别,将两者的优点和缺点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从而达到教学收益最大化。
在我国全新的教育改革中强调了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将以往“教师为主”的理念转变为“以生为本”理念,有效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学生作为主体部分,有效体现出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提升学生高效学习效果的同时,有效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设计制作演示文稿”教学的过程中,作者在讲完本节课程基础教学知识内容之后,首先结合不同性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学习兴趣等引导其进行了比较合理化的分组,给各小组分配了一个制作主题,根据这个主题设计制作演示文稿,并结合所学知识合作完成这项任务。然后,在各小组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中,笔者会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文笔较好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字输入部分,有的学生主要负责搜集图片、插入图片,有的学生主要负责细节部分的美化,进而合作完成作品。最后,在学生们制作完演示文稿之后,笔者让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进行了展示与讲解,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并给予该小组一定的奖励与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如此一来,这种教学活动有效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
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能够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但是传统的依靠教师讲解的方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采用精确有效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与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首先提出了: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你能举出与信息接触的例子吗?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才有的新兴技术吗?为什么?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好奇与探究欲。然后,笔者让学生们结合这些问题与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并且做出分析与归纳,这样才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自主思维与比较优秀的学习能力。最后,在课堂规定的时间之后,我们随机抽查了几名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且在他们回答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其问题,加以纠正与指导。如此一来,学生们在这种学习活动当中能够保持强烈的兴趣与探究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当中,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