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文
(白银市靖远县第七中学 甘肃 靖远 730699)
在我国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当中,研究式学习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改革方式,对于弥补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研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研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研究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引导,学生们就可以借助合作研究或者独立自主研究的方式加强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借助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的进行学习,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表达、质疑、探究与讨论问题的机会。而在我国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当中,研究式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与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在理念上不谋而合,因此成为了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1]。
在我国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当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的单方面传授模式。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长时间进行被动学习,而未能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而这也导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忽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方式不再可取。
对于学生而言,地理课程本应当是一项趣味性非常高的科目,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往往难以激发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以往单向的教学模式却导致了学生难以在课堂上提起学习的精神,再加之地理这一科目的内容有着相当多的概念性知识,学生往往会在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受到打击,进而失去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当中,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虽然能够确保知识内容的讲解到位,但这种教学方式却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氛围毫无波澜,进而导致绝大部分的学生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很少会有几个学生能够打起精神听完一整堂课。也正是因为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学生才难以提升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在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地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具,与学生们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但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很难将地理知识的讲解与地图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导致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中关于空间方位的描述都需要依靠学生自己进行想象,而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此外,在地理这一学科的考试过程当中,通过观察地图进行解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如果教师忽视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就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获得理想的成绩。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使用研究教学法的方式能够有效突出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对于教师而言,在使用研究教学法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对于课题的研究以及在研究过程当中的收获才是教学的重点,而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地位从讲述者逐渐成为了引导者,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来让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2]。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使用研究式学习法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使学生发觉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并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研究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研究学习的趣味性。只有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兴趣,才能使学生更积极的进行学习。
在使用研究式学习法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能够使原本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进而帮助学生更顺利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分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或是分阵营辩论的方式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研究,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们在研究过程当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能够借助研究式学习法的应用来将地理知识点与地图进行紧密结合。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地图代表含义的了解,并且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地图的直观展示,同时还可以实现平面地图到实地景观间的切换,进而对学生产生更加强大的吸引力,充分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在初中物理使用研究式学习方法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教材当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分组研究过程的进行,不仅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课堂讨论的机会,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讨论问题的习惯,从而在班级当中营造出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研究小组划分的控制,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多个档次,并且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进行分组,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合作研究的过程当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举出几个“海陆变迁”的例子,并且让学生对这些例子形成的现象进行相应的讨论,比如:喜马拉雅山地区发掘出古代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东非大裂谷正在不断扩张等等,并且让学生结合“海陆变迁”的知识点来解释这些现象,进而使学生在分组研究的过程当中得到相应的启发。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也是推动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且将学生们划分为正反方两个阵营,再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阵营的辩题搜寻相关的资料,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展开辩论。通过辩论赛的开展,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搜集与研究,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水力发电形式,让学生们就“水能发电的利与弊”展开相应的辩论。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们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阵营,并且要求两个阵营的学生分别围绕着“水力发电属于清洁能源,不会污染环境”与“水力发电过程当中修建的水坝会影响所在流域的生态环境”这两个说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之后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正式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借助辩论赛的开展,学生们不仅能够自发的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研究,更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们布置相关的地理专题的方式让学生们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选择那些带有一定难度且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专题为学生布置,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的过程当中加强对专题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研究式学习的应用方式。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非洲”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亚欧大陆部分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的课题,并且让学生在课下结合教材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在下次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将学生的课题作业收上来并进行批改,选出其中几份完成度高的作业让学生们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讲解并进行表扬。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在课后也能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研究,还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除了在学校进行研究式的学习之外,课外活动也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式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针对某个内容进行课外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以学校为核心召开相关的专题课外活动,并且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社会调查的方式参与到课外活动当中,借助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当中加强对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更能使学生加强对于社会生活的积累与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顺利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3]。
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本当中提到的“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寻找高新技术相关的产品,并且分析产品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果没有了这些高新技术产品,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这种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主动的寻找身边的相关事物与知识,更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能使用科学的眼光进行分析对待,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研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只有加强对于研究式学习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才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地理教学的主体,进而使学生形成更加坚实稳固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