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琴
(仙游县榜头榜东小学 福建 莆田 351200)
语文作为一门语文学科,教授语文知识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在大部分学生看来,作文就像是“恶魔”,让人“闻风丧胆”。其实作文并没有那么难,作文就是将自己内心所思、所想写出来,是对一种事物、一种心情、一种状态的真实记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留于笔头。笔者在本文详细分析了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习写作文,告诉他们如何写出高质量作文。在高年级阶段,作文占比非常大,作文习写也更注重质,为此,这就要求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有效有段开展作文教学,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写作质量。
1.1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独立的教学时间与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而导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并不客观。同时,导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众做周知,兴趣是写作的驱动力,没有该驱动力的驱使,那写作是难以高效、高质完成的。并且很多小学生认为写作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作文,应付考试,和自己的需求毫无关系,这样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下降,最终写不出高质量文章。这样,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双手托腮、大脑放空、紧皱眉头等,不知道如何下笔开始写作。
1.2 学生“胸中无墨”。小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胸中无墨”。他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注重积累,脑海中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词汇量,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表达,经常是词不达意,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毫无新意,就像流水账一般。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写作兴趣越来越低,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害怕写作的心理。
1.3 学生存在“作文不重要”的错误心理
有很多小学生存在错误心理,认为写作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应付考试,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并不是很重要。在这种错误心理的驱使下,小学生没有将重点放在写作练习中,也没有寻找提高写作质量的方法,再加上学生缺乏较高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就难以提高写作能力与而写作水平。
上述已经表示,目前很多小学生都存在“作文不重要”的错误心理,导致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比较低。针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认识写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写作责任心,明白写作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自己未来发展打基础。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经常指导学生,讲述作文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写作价值,强化写作意识,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分析一些写作实例,凸显写作价值。如工作总结、微信公众号、广告、报纸杂志等等,都与写作有紧密关联。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假设没有写作,那么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如何传承下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如何传承?这样,学生对写作价值就会有正确认知,提高对写作的重视度,并增强自身的写作责任心,积极、主动参与到写作这一学习活动中。
在写作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胸中无墨”的现状,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章,积累文章中的优秀句词,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从而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具体来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掌握文章各方面的写作技巧。
就拿《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先带领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写作,然后再一层一层详细阅读文本,并说说自己的读后感。这种教学方式要比传统教师单一提问更具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只是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文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深刻记忆的文章内容,为写作奠定基础。另外,在学生自主阅读中,还要引导他们探寻、总结阅读规律,学会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余元色彩,从而快速把握作者情感,走入作者心中。这样长时间下去,学生会阅读素材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所积累的写作素材与写作经验也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在阅读教学基础上找到写作教学规律,正确认识、处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开展写作教学,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持续提高。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要发现各种读写结合教学的契机,并有效把握该契机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在丰富阅读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链接,指导学生多写、多练。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语言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在揣摩文本的同时掌握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在写作中,很多内容来源于生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完成写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依据作文题目,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想想自己当时的感受与现在的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学生也通过该方法对作文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最终实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就拿《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来说,该习作的提示是: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者询问藏北,深入了解这种风俗……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然后对活动现场以及自身感受进行重点描述。这一习作就要求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如果家乡没有某种风俗,也没有开展过某些风俗活动,仅仅是依靠自己想象,那么写出的文章毫无意境,毫无情感。例如小刘同学分享了自己家乡的“供奶奶”习俗,在未满12周岁之前,每年都会给“奶奶”上炷香,这个“奶奶”是奶奶庙中的“奶奶”。在小刘同学讲述完自己家长的这个习俗以后,教师指导她如何正确写作:(1)你记忆中的“奶奶”是什么样的;(2)在奶奶帮你供拜“奶奶”的时候,要准备哪些东西?你在做什么?(3)现在你对这段记忆有什么感想……通过该罗列将作文框架构建起来,最后用合适的话语将这些情节串联起来,完成写作。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发展的基础阶段,强模仿能力正是该阶段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特点,而仿写正符合学生该特点,通过仿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加强仿写训练,可以先将仿写技巧和方法讲解给学生,然后寻找可用于仿写的优秀文章或段落,让学生根据这些文章、段落展开仿写训练,最终让学生在仿写训练中克服写作恐惧心理,在丰富他们写作语言的同时,帮助他们积累、掌握大量的写作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而定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开展仿写训练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句子、段落,让学生进行的仿写。这些句子、段落可以是修辞手法运用,也可以是人物描写,还可以是情感表达。在仿写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为后期写作奠定基础。
在写作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批改。通过批改,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优势与不足之处,为学生后期进步提供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批改力度,一方面要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与不足,对于闪光点要给予肯定、表扬的态度,而对于不足之处,则要之处问题在哪里,明确学生需要改正和努力的方向,让他们的作文更加优秀。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批改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批改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进行自我批评、相互批评,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学习其他同学优点,做到取长补短,最终全面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在学生写好作文以后,教师首先要批改学生的作品。首先,让学生自己批改,说说自己作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让学生相互批改,说说彼此的优势,相互借鉴,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在相互批改中提炼出好句好段,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最后,教师批改,总结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为学生未来写作指明方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上展示优秀作文,将学生写作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都是教学难点,为了让作文教学更高质、更高效,语文教师要加强作文指导,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着手,增强感性体验;最后,加强批改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他们未来写作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