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2022-02-18 19:37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部门管理工作

雷 啸

(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

1 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1 固定资产的特点

按照国际事业单位分类准则以及我国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为了制造产品、供应劳动、提供租赁服务或经营管理所持有的固定资产,且它们的使用期限大于1年,单位经济价值在2 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材物、机械设施、交通工具和其他与生产制造相关的机械设备、仪器、用具等。固定资产既具备了使用年限长、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等特征,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事业单位主要生产业务指标的物质保障。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指导事业单位科学合理地使用和维护现有的固定资产,优化事业单位生产资产配置,提升固定资产利用效益,对于鼓励中小事业单位合理融资,避免事业单位财务资本短缺,正确核算事业单位的生产运营成本费用与当期损益,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效益都具有正向影响[1]。

1.2 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2.1 固定资产管理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部门管理工作,它包括基本建设部门、财务部门、设备管理及再利用部门等,因此需要上述各部门联合组织管理工作。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专业性管理工作,应该配有专职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如果失控,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远远高于一般商品库存等流动资产。

1.2.2 固定资产管理对管理技术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固定资产由于价格变化相当巨大,所以购买选用需要慎重,而且产品往往具备不可替代性和专有性,所以对其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严格,必须由专业的、社会责任感强的专职人员来负责管理,保证在发生问题后负责到底。

1.2.3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

固定资产管理应用于事业单位生产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其管理工作也贯穿于整个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对其保护与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事业单位专职人员的义务,所有部门都应该一起参加,如此才可以全面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与使用效益。

1.2.4 对管理工作人才专业水平的硬性要求较高

由于每个事业单位都有不同的经营用途和产出效益,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比较具体,针对性更强,工作量也较大,对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需求较高[2]。

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本的实体形式,是保障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完成的物质保障,为事业单位进行各种工作提供物质条件。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事业单位内部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

2.1.1 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制度与账目不健全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登记、检查、维修和报损的各项制度及相关记录均不完整,导致账面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有些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职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没有得到落实,固定资产台账、流动账、分级管理账等不够完善,资料内容也不完整。甚至有些使用同一单位的个别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帐账不符、管理不善、闲置浪费严重。

2.1.2 一些企事业单位存在管理不善、闲置浪费的现象

比如对能耗高、生产能力差的淘汰产品随意处置,不予监管与充分利用,最终引发资产流失。又如在购入新的固定资产后不按时纳税,这可能导致单位的资产混乱,无相关记录及手续,最终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1.3 管理方式不科学

事业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大多依靠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型,但这样过于分散、互不相扰的模式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量很大,财务人员也无法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状况,向事业单位经营决策者所提交的事业单位信息也有失偏差,不利于保证事业单位发展决策的科学化。

2.2 制度方面落后,创新能力不足

2.2.1 固定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混乱

各行各业的事业单位为实现盈利的目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发展经营事业单位上,国家有关机构和政府部门也从厂房、设施、科技等方面,给予了相当程度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而这也从侧面导致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时常有所有权不清、核算不清等问题,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当和内部信息丢失,最后造成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

2.2.2 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运转无序,程序不健全

部分单位对上级拨入的固定资产没有做好质量问题记录;有的单位为掩盖损失或利用财务管理漏洞,不按时计提或故意少计提折旧费,总之,折旧费缺乏明确严格的规定,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对于固定资产流转管理工作,设备的流转管理工作不严格,规章不完善,导致财务管理紊乱。

2.2.3 对固定资产调拨等处理工作不及时

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某种原因,已不再由本事业单位下属的科室或单位所使用,这就需要重新办理有关的调拨事宜,但由于批准不及时,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都无法及时准确完成有关的财务处理,从而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造成账实不符。

2.2.4 固定资产内控不到位

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还处于逐步探索建设中,而关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职能的内部管理控制目前也尚未落实。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权限并不明确,且很多内部管理具体问题发生时,有关部门负责人空缺,责任也无从追究,因此事业单位的无人代管现象也比较常见。另外,有关政府部门间缺乏有效交流和协调,局限于行政部门内的职能和权力,内部整体优化配置效能低下,致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往往发生闲置或流失。监管制度还未健全,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经常发生恶意攀比现象,将大批资产提早报废或者重复购买,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的巨大耗费。

2.3 事业单位管理意识不充分

2.3.1 行业弊病严重

事业单位管理的特殊性要求掌握整体性、全员性等原则,在很多事业单位实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参加事业单位管理的人大多是固定的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使用部门等,其利益关联人缺乏参与事业单位管理的责任观念和意识。

2.3.2 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淡薄

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客观规范的考评指标体系,事业单位并未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利润分配相挂钩,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淡薄。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片面认识,更多的是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对前期的设备供应商选型、项目考察等都能进行比较严格的规划,对采购后的设备管理工作却易被忽视,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无法优化配置,关键资源也未能起到应有的管理作用,事业单位生产效益也比较低下。另外,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在采购前后对固定资产使用需求的实际情况既没有做好相关分析工作,又未严格执行采购计划中有关批准和审核程序,随意性大,财务部门在制定事业单位全年收支预算规划时,对事业单位的总体情况把握性较差,重复采购与资源短缺现象频发,各部门资源分配不均,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事业单位的采购与配置活动效果也较差。

2.4 后期管理方式不成熟,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2.4.1 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渠道缺乏制度规范

许多事业单位财务机构只记录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账簿,未能同时记录其明细分类账,账目内容无法核实;对于日常的管理工作疏于管理,对事业单位已购入或已报废变售的固定资产没有按时入账,从而导致与实际账物不符的现状。在重大组织变动、员工变动时未办理或不按时办理固定资产交接登记,或未作相关的权责变动记录,权责追究工作困难度较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

2.4.2 不注意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潜移默化地缩短实体设备的寿命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损失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加以计提,但并未充分考虑各种固定资产的特性,盲目地添置固定资产,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情况[2-3]。

3 关于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意识

3.1.1 上至管理者,下至事业单位员工个人,应当形成正确的心态

在这里面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对领导层意识的培养。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重要战略地位,上级引导下级,增强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宏观意识。同时响应国家政府的统一号召,依据国家颁布的管理文件精神和宣讲任务,在基层单位进行贯彻落实,并把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确定管理责任范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杜绝事业单位管理混乱状态,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效率,达到事业单位的预期盈利目标。

3.1.2 将固定资产管理的监察任务列入事业单位生产考评制度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事业单位资本的有机组成也在日益增加,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加大,因此完善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工作中奖惩分明,以发挥事业单位职工的主体作用,指导事业单位职工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维护并合理使用固定资产,以保证财务安全。

3.1.3 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实行内部稽核制

总部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内审部门,并按时对资产进行审计,对于非常薄弱的事业单位管理环节,也就是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加强审核力度,在审核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突破,以此增强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的实效性。

3.2 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3.2.1 加强对购入流程的考量

在投入前应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经济论证等工作,并选取使用技术性能较强且生产运营效率水平较高的事业单位投入方案,以实现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在确保不降低事业单位基本性能的前提下,要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购建成本费用。事业单位在项目中应全面考虑投入回收率,规划好事业单位购建的投入费用。在事业单位内部也要根据规范的生产流程进行办理,要挑选好供货厂商,货比三家,比质比价等。

3.2.2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确定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事业单位运行和财务管理等工作,掌握本单位资产的总体情况。根据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计算办法及时进行入账,并做好记录。为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标准化、科学化、电算化,便于事业单位管理、清查、记账、统计等管理工作,要根据统一的类别和代号,对事业单位进行编号管理。事业单位在使用过程中,一旦需要调拨、转让等,应按程序及时补办有关登记手续,并将有关资料进行移交,以保持管理的连续性,防止出现缺账漏账的现象。

3.2.3 加强核算管理,保证财务安全

各级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的部门要定期与本级财务机关做好账务核实,做到账账相符,准确了解固定资产的价值状况,要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情况上结合固定资产价格、实物情况,及时地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的处理程序也要严格遵照事业单位颁布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方法进行。定期清查事业单位资产,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并做到账实相符,填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报表,由有关管理人员签章后归档。事业单位如有重大问题,根据有关资产清查资料和事业单位管理措施,及时按照有关程序补办相应事项,并做好财务管理。

3.2.4 对事业单位要实行盘点清查,保证数据精确

大中型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年终结算之前完成固定资产的清查,并将检查成果随年终财务报告一并提交。每半年各单位的实物管理部门都应进行一次实物盘点工作,对昂贵且容易损坏的固定资产要进行周期性的盘点,以保证与账卡记录一致,并对流失、损坏、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依据情况进行处理。

3.2.5 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的修理和养护

制定固定资产设备的维护养护记录,按计划对实物设备实施定期维护检修,确保机器设备维持良好状况。对设备实施动态监控管理,并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提供改善办法。积极进行固定资产设备处理工作,对生产技术落后、破损、使用率低下、长时间闲置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变卖出售、报废处理等方法进行盘活,实现效益最大化。

3.3 提出创新的系统管理措施

3.3.1 制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条码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以实物资产管理为基础,利用完善的条码技术对固定资产从采购、领用、移交、盘点、处理到报废等相关方面实施完整的精确管控,并可与第三方管理技术软件整合,以大大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速度与准确率,使各项固定资产管理都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达到提升运营效益、降低经营费用的目的。

3.3.2 建立实物台账及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台账登记卡片应当以每一种单独的固定资产项目为对象设置,每个对象为一个卡片,并按分类范围和管理使用部门编排于每张卡片中,详尽记录该资产对象在各个方面的明细数据,反映各固定资产项目以及各有关资料数量的增减变化状况,对固定资产项目实行明细分类核算。凡发生增减变化的,都应当以其在当月发生的会计凭证为基础。对于当月发生增减变化的事业单位,不仅要按照其原有资料进行账务管理,同时还要及时对增减产生变更的卡片进行记录修改,使事业单位记账、明细账、资产卡片信息保持一致。

3.3.3 建立实物管理岗位责任制

制订维护保养计划,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时、实时检查保修,将责任细节落实到个人,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和保管固定资产,及时进行检修和测验,防止损坏、丢失,做到最大程度的固定资产保护工作。

3.3.4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实行严格的制度规范化

利用制度规范确定事业单位报废处置的一般流程,实现处置条件标准化,便于政府有关部门的运行、监督与核查,从而避免报废处置的随意性,减少无谓的损失。此外,对闲置的实物资产要严格执行定期清查和妥善处置的管理制度。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活和记录,并向上级部门报告登记情况,在经过核实后,应当实行内部调拨或外部售卖,适时加以处置[4]。

3.3.5 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态管理

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和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到一起,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如ERP的运用,便可以全程监视固定资产的购买、入库、管理、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连续的过程,使固定资产管理变得更为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技术管理软件可以配合纸质的账簿文字录入系统,按时对详细的固定资产信息进行业务公开,而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也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相互传送、共享资产公开信息,以便互相监督,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公开、有序、高效。

3.4 从内控机制角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改善

3.4.1 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

完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将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组织进行细致分类,落实到责任细节,各个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任务,既相互协调,也相互监督。明确好各部门的职责后,管理者要以强大的执行力履行其制定的工作原则,构建有条理、有权威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3.4.2 对管理风险要具备敏感的辨识力

灵活根据事业单位管理的总体目标以及事业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作出有效的评价,适时改善管理制度,推动技术提升,以紧跟市场潮流,满足市场需求。管理者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出现问题适时做出处理对策,以实现管理经营风险的目的。

3.4.3 完善固定资产处理流程

事业单位在购买、处理或更新上,都必须有一套完备的业务流程。这样既能进行财务管理操作,也便于管理者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形成彼此牵制、协同配合的局势,促进事业单位效益最大化[5]。

4 结语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比较大,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适合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特定流程。在基础的管理条例落实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加强管理的权威性,以积极鼓舞的态度带动全体员工贯彻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互相配合,发挥自己的本职作用,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付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是国内事业单位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提升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部门管理工作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