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宁 王一楠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开设循序渐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有必要。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1]。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再一次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地位[2]。同年,教育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出“金课”的概念,并倡导“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在高等教育这汪平静的湖水中掀起波澜[3]。作为思政课教师,不妨认真思考思政“金课”应当有什么标准,如何打造思政“金课”等问题,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发展。
高校思政课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内容偏向于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使得与其他课程相比,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如果教学内容不够鲜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就教学内容而言,一些高校思政教师倾向于完全依据教科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制作PPT视频、设计教学方案,有的教师甚至将课堂变成了读课本的舞台。当课本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源泉,教师也就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搬运工[4]。仅仅教授课本理论,没有将社会上、国际上的时事纳入到教学之中,这样的课程必定是索然无味的,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句俗语对当今时代似乎不再适用。在信息爆炸、各种资源呈井喷式爆发的背景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宣传渠道和方法,即使是新颖、有价值的知识也未必能够为大众所熟知。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好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将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抽象的理论,将理论活学活用。而现实中,有的思政教师仅仅使用灌输式的讲授法,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课堂教学有5种境界,分别是沉默(silence)、问答(answer)、对话(dialogue)、质疑(critical)和辩论(debate)[5]。只有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全程沉默,甚至一直低头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低效的课堂。
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状况,而且可以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帮助学生知道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做出什么样的学习计划、向哪些方面努力等,从而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大多数高校中,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方式大体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考查、平时成绩等。这些考查形式都是非常传统的评价方式。相对于思政课的评价方式,很多专业课还会安排社会实践环节,而大多数高校则较少安排社会实践方面的评价。即使有,其形式也通常是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阅读报告等,学生仍然会在最后使用复制粘贴等方式应付了事,难以达到真正的检验目的[6]。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只有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仔细聆听教师的教诲,才能高效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结构和脉络。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有的学生往往轻视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上课即划水,考试靠放水”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心态。面对部分学生低头“神游”,有的教师也放平了心态,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这种上课效果不仅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降低了教师对自身的要求。长此以往,造成教学效果下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意见指出,我国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要想使国家经济、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必须严格把控本科教育的质量[7]。我国本科教育质量除双一流大学培养出的学生素质较为可观,其余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堪忧,敷衍潦草、应付了事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金课”应当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8]。要想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消灭学校中质量不合格的课程,即水课,打造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学生素质的“金课”。由此,关于“金课”与“水课”是什么,如何打造“金课”等讨论纷至沓来。作为思政课教师,不由得不思考:思政“金课”的标准是什么,应如何打造思政“金课”等问题。
高阶性是“金课”的标志之一,意味着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高阶能力。高阶思维包括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获取隐形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思维和能力都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其培养方式与传统的培养方式有着较大区别,对教师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强调学思合一、知行结合是高阶课堂的重要特点。
学思合一即指“学中思,思中学”,学生在学习时必先经过自己的思考。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着很大的依赖心理,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一步步带领下研读教材、熟悉知识内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说在课本上划到哪里,学生就划到哪里,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全凭教师引导,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9]。高校思政课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更高要求,因此,高阶性的思政课堂一定是能启发学生思考,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前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高阶课堂不仅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而且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讲究知行合一。只有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发挥知识本身的作用,使书本知识变得灵动、有生机。实践活动分为认知实践和非认知实践。前者注重对事物进行思维上的加工,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深化认识,强调思想上的认识。后者多为机械的模仿,是低阶活动。思政“金课”显然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践,在实际活动中激发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思政“金课”不是灌输式、填鸭式课堂,而是对话课堂,师生要在知识、思维、心灵方面进行对话。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课堂,对话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将以往单一方向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的提问、反思,使得对问题、知识的思考水平上升一个层次。在“金课”中,师生就有价值、有内涵、经过反复验证和推敲知识进行对话,而不是陈旧过时的经验、琐碎的家长里短、偏激的个人情绪,甚至毫无营养的八卦新闻。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于知识的见解,由知识引发自己对生活经验的思考,与班内学生和教师共同体会知识的精妙之处。在对知识进行反复琢磨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会进行思维碰撞,学生通过聆听他人的见解,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认识,老师也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设计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与浅层次的交流相比,这种深度交流能够帮助师生、生生建立更亲密的情感联系,见解相似的人甚至能达到惺惺相惜的境界,课堂对话升华为心灵的对话。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校课堂通常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即在固定的地点,教授固定的内容。教学内容较为死板,且一直延伸到高校的教学模式中。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思政“金课”是开放的课堂,在时间、空间、内容上都做到开放,这也是思政“金课”作为开放课堂的最主要特点。时间上开放意味着学生学习的时间不仅不限于课堂之中,甚至扩展到学校之中,从课上延伸到课外。网络慕课使得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思政精品慕课内容越来越丰富,涵盖了多个高校、不同风格教师精心打磨的思政慕课,满足了学生在多时间、多空间学习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10]。在内容上,思政“金课”不仅仅将目光着眼于书本知识,而是将其无限延伸,结合当下时事,将社会热点、全球资讯、国内外形势等各层面与课本知识关联起来,把对提高学生素养有益的内容都纳入教学过程之中。做好了这些,效果也会相当明显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关键。当前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数量和质量都有着一定的缺陷。在数量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非常缺乏。高校思政课是学校中的公共课,无论是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浸染和熏陶,这就导致思政教师的任务量比其他专业教师课更多。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思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致使思政教师能够专注于教学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时间不多,客观上限制了思政教师的开拓创新能力。因此,必须使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壮大起来,扩大思政教师规模,使思政教师有精力研究如何讲好思政课[11]。
从质量上来看,思政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在少数优质大学中可以发现更多能力强、视野广、素养深厚、理论扎实的思政教师。但大多数普通高校中,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仍然有所局限,大多处于单纯对书本内容讲解的层面。因此,对高校思政教师理论素养的培训是提高思政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当高校思政教师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时,才能讲出有深度、有内涵、有启迪的思政课,理论素养是思政教师的核心素养。此外,信息技术素养也不容小觑。课堂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避免,疫情之下,网络线上课堂出现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如今,一定的信息技术本领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技能,而是作为教师所必备的技能,思政教师要加强学习,从各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对于学习有困难的教师,学校要予以帮助,要经常举办培训活动,使得全体教师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
学生上课摸鱼,老师讲课心不在焉的状态要想得到彻底的纠正,关键在于纠正师生思想上对思政课的认识,仅仅依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做出考核方式的改变。通过严格考核、提高思政课学分和成绩占比等硬性措施来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还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考核。思政教师的要求应当高于其他专业教师。对于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对于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草草应付的教师应当在绩效考核、津贴分配中进行批评教育。加强对思政教师育人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研究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为师生提供明确的努力方向,把握工作的大方向。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激励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激活师生的内在动力,使教师、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吸引力。打造思政“金课”,实质是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获益良多。第一,思政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将“唯书本”论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发展和需要为依托,使思政课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实现思想、道德上的升华及知识体系上的突破,培养既具有良好精神风貌又符合时代发展的未来国家发展建设的接班人。第二,要充分挖掘思政网课的作用,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校需要适时推出了一批优质思政慕课。广大思政教师要相互交流研讨,打磨出一批与时俱进的精品课程,为全国大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宝贵的机会。思政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教师们的希望。第三,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无可厚非,但仍然有其他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发掘和采纳。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寒暑假采访当地的参战老兵,融入和学习当地红色文化和历史,通过档案馆查找本地有关某次历史事件的记载。这些实践活动可以熏陶学生的家国情怀,激起学生对革命英烈、仁人志士、普通百姓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坚守、奋斗所产生的共鸣、钦佩之情,使学生从另一层面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感受到历史距我们并不遥远。通过不断询问、走访、查找资料,学生也能够锻炼表达交流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些收获是在课堂和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不同高校思政教师之间的联系。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氛围,不仅每个思政教师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每个高校的思政教师群体也有着不同的群体特点。高校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彼此借鉴,相互学习,跳出自身所在的环境,在比较之下反思自己,从而收获快乐和进步。
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关注不断加强,思政课程迎来了改革提升的黄金时代,对思政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将以往的“水课”改造成“金课”,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探索和努力。面对当下思政课的种种不良现状,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反思学生和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思政“金课”应当是一种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启蒙课堂,它摒弃所有形式上的应付,没有心态上的浮躁,回归教育的初心,是真切地为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而开设的课堂。打造这样的“金课”需要从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变师生心态等多方面入手,对症下药,使思政课不再是鸡肋,而是学生乐学、善学的明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