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教育模式对语文对话教学的启示
——以岳麓书院为例

2022-02-18 16:31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书院师生

方 圆

岳麓书院在宋代书院发展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较高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它推陈出新,开自由讲学之风,办学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对话精神和文化资源,与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所倡导的对话教学理念相契合。本文研究岳麓书院的教育实践,以期为语文对话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对话及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的概念最早由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提出,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个高频的哲学概念。至今,对于对话的内涵,学者们已经从哲学、解释学和文化社会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话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主要发生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

(一)对话的内涵

巴赫金认为生活和文学一样,其间都存在着对话关系,对话不是普通的交往形式,而是生活的本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自身发展的诉求,只有通过和他人的对话、交往,人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应强调对话主体的平等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关注对话中思想的交流和人的价值。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强调对话是“我—你”相互交流、精神相遇的关系,对话是主体之间在场的、包容的、相互造就的过程,也是教育的本真途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对话是一种对世界的改造,是实现人“自为存在”意义的途径,是教育本质自由的实践。虽然学者们阐释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基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对话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教育精神。

对话已经被时代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意义,对话已经不是一种单独的语言形式的交流方式,“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1],成为了时代的一种精神。对话主要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相互输出与接纳,实现意义的流动,践行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

(二)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话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之一,语文对话教学被广泛接受并不断实践,以建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范式。

从哲学概念指向教育领域的实践,对话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清晰界定对话教学概念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前提。语文对话教学是指在语文新课标倡导的“对话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学对话理论”与“阅读对话理论”的有机融合,包括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等多重对话关系。德国的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2]。师生在语文教学中,基于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体验进行主体间平等的交流沟通,相互作用,与文本、教材编者对话,促进文本意义的正确生成和学生自我的构建,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探究性。

二、岳麓书院教育模式的对话性内涵

宋代书院文化繁荣兴盛,书院独立于官学,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规制方面具有独特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岳麓书院因其多样的办学形式、显著的办学成效、丰厚的内蕴而闻名天下,是“四大书院”之一。“东南三贤”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后,岳麓书院开始从多方面进行转型,正式确立了“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教育理念,“传道授业,经文相融”的教育内容,“质疑问难,自由探究”的教学方法,开创了具有特色的书院教育模式,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对话思想。

(一)教育理念: 经世致用,传道济民

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后,重视书院教育的人文性,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倡导“学义、明理、修身、养性”,他认为:“学以何为要乎?……曰‘皆所以明人伦’也。”[3]张栻使书院教育独立于官学,摆脱了科举考试的桎梏,培养德才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与当代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一致,这是书院教育与时代的对话。同时,书院注重塑造与发挥人格力量的教育作用,以山林的清幽陶冶师生性情,以尊师重教的氛围吸纳名家大师,以文人人格涵养传统教育,将教学与学术相结合,形成开放包容的学风。

(二)教学内容: 传道授业,经文相融

在“经世致用,传道济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张栻在岳麓书院主教期间,大力传播经世致用之学,倡导践履的学风,注重对儒家经典的阐释学习,结合文学与文化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反对单一的经学传注,注重学生的自我内省与文本对话,并提倡广泛阅读,“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4],鼓励学生博观约取以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在讲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对既定课程中经典文本的阐释,而且还会共同探讨近期学术的热点话题,如当时理学的范畴命题、名家大师所争论的问题等。同时,岳麓书院不但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常采用祭祀的特色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派认同、道德礼仪教育,而且注重修身养性的内容和方法的传授,在生活实践中贯彻道德教育,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 质疑问难,自由探究

为践行“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优化“传道授业”的教学内容,岳麓书院一改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诵习辞章,重新确立了讲学与自学相结合,灵活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会讲是书院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教学制度,将学术讨论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同学派的学者可以在同一开放的空间中对于同一话题发表见解,进行自由讲学,互相讨论,互相促进。无论是日常的升堂讲学还是学者大家的聚会论道,都不是单向地传授知识,而是选择教学内容中的要点与难点,进行具有论辩性质的讲授。学生基于自学,在听讲的过程中如遇到疑难处,可直接向教师提问,表达自己的困惑与看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问题和想法进行解答评述,灵活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对其加以启悟,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想,充分体现平等包容的对话前提,营造良好动态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相关资料记载,“朱张会讲”之后的几年,朱熹和张栻两人的学术观点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二者学术思想的相互接纳、吸收、重组,足以证明此次会讲使得他们相互影响,促进了思想的流动生成。会讲本质上是一种合作行为,将升堂讲学和平等探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是真理生成的过程,“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5],各种思想碰撞、交流,产生新的意义,学生从中获得新的认知。

三、宋代书院教育模式对当今语文对话教学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平等对话

21 世纪开始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之一在于确立个体的主体性,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应该关注人性,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对话教学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岳麓书院“质疑问难”的教育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敬师”却不“唯师”;教师博学,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发挥引导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态度。对话理论强调主体的独立完整性、包容性与交互性。师生之间的对话,以交往的形式打破了中心主体独白式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对话教学的主导者,牢记人格平等是对话教学的前提,转变角色,树立对话意识和正确的教学观,接受学生的“不完善”与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对话的主体意识,正确处理好倾听与言说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思考,激发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之间对话的热情。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也处在“未完成”的状态,需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共同参与语文对话教学,建构教学解读。

(二)创设情境,互动生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自由的实践,学生应该在一种师生合作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开放互动的教学活动,寻求理解。交往互动是实现阅读对话的基本手段,也是语文对话教学的应然状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是师生双方基于自身认知经验,在心理、情感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交往互动,共同对文本进行教学解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文本)之间是相互交织的。

宋代书院中的讲会制度允许学生与老师进行自由论辩,将对话因素引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围绕具有启发性的主题开展教学。师生自由研讨,并共同整理编写学术典籍,促进了学生的内化迁移,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对话情境的创造和运用是进行对话教学的核心,教育的对话实质是从主题探究开始的,这就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在开展语文对话阅读教学时,要把握文本的独特性,要有明确的语文阅读目的,重视教学过程,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对话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体验与文本联系起来,缩小学生与文本的心理距离,发挥主题的引导性,做到有的放矢,不流于“一问一答”的形式,不遮蔽对话的真实性;合理地应对学生的提问,解答学生的困惑;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每个学生充分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合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对话的具体化。在将对话精神和原则贯穿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能够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进对文本的思考,实现教学相长。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在线教育为“不停学”提供了可能,数字化、网络化、直播化的教学新模式给师生提供了新的课堂平台和载体。在这种可视化的学习型社会中,教师更应该学习好教育科学技术,灵活运用新媒介,采用巧妙多样的方法和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的对话氛围,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环节,踊跃发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保证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立足文本,启发诱导

文本在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师生共同开展阅读教学的媒介。文本具有潜在性和未完成性,教师要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重视文本的基础性作用,在对文本进行深入把握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思考文本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思、把握文本的内涵。

岳麓书院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儒家经典的解读释疑,提倡学贵有疑,知行统一。教师和学生面对同一问题进行互动探讨,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所讲,而是基于自己阅读经验和学习所感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予以解答引导,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解答都应具有启发性。在当前的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在个人经验方面的不足,并准确把握文本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情,把握文本的独特性,明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自学探究的空间,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体验,设计有价值的话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自我解读时存在的偏差,敏锐捕捉对话时机,采用恰当的提问与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通过独立思考形成合情、合理的见解。

正确实施语文对话教学是时代对语文教育的呼唤,有利于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局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师生通过对话理解他人,同时也在对话中反思自身,寻找精神的归属。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书院师生
朵云书院黄岩店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记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