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妙 童 锐 黄海铭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系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等工作中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包括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岗位、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国家之间的一些关系[1]。道德规范的设置旨在增强教师个人的修养素质,从而可以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长远来看还可以反哺社会,促进科技发展、文化传承。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与中小学有所不同,但其教书育人的社会工作性质,所遵循的法制法规都是相同的,其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爱国守法。“爱国”是每个人民一出生就应该践行的职责和义务,包含了人民对自己的党和国家、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是公民忠于祖国的一种情怀和高尚情操。而“守法”则是遵守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特别是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爱国守法不仅阐释了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对高校教师职业政治伦理提出了要求,是教师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总体行为准则。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飞速跨越,国际化的逐步发展,爱国守法在这个时代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中小学老师,在国家基础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一群思想上、心理上均未成年的学生,老师们更是要注重家国情怀、爱国教育,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老师们具备高尚的爱国情怀、能够遵守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自己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如果老师个人立场尚不坚定,谈何爱国。高校教师也一样,虽然面对的是思想上相对成熟的一群青年人,但是因为网络的发展,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多种多样的西方文化、技术等,老师们更是要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西方的科学技术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可以使用,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主心骨,我们可以模仿,但我们终极目的是超越,有更多中国自己的卡脖子技术,这就要求高校老师具有更高的政治素养[2]。
(2)敬业爱生。这是作为教师行业的基本职业要求,是老师能够入行的先决条件和从业标准,也是教师爱国的直接体现。爱岗敬业要求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具体工作中投入自己的激情与热情,专心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家庭关系。关爱学生重点在于一个“爱”字,从“爱”字的本身含义来说,面对学生要用心,耐心、虚心、爱心、真心等等,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提高自身站位,身怀悲悯之心,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生命。
在中小学里面,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老师更容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心理,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像自己孩子一样的小花朵,老师们愿意亲近他们,愿意听他们的童言无忌,不太成熟的各种表达。遇到情况特殊的孩子,老师们总觉得这样的孩子未来没有定性,还有无限可能,再加上面对的学生群体大多较为固定,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不自觉的付出更多的爱心。在往届的许多道德模范中,都可以看见中小学老师的身影。而在高校教育中,因为一些课程的特点,老师们甚至不能认识自己授课的学生,在跟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就差了一些,这更要求高校老师们践行职业规范,探索关爱学生的方法,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意外,能够给学生更多爱的感受。总之,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遵循敬业爱生这个基本规范。
(3)教书育人。这是教育教学关系的概括,是教师职业内容的最重要一部分,阐述了教师关于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责和使命,对教师的本质工作做了要求。要求老师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也要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人,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书和育人没有先后之分,应该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学生心灵的感悟成长能够端正其求学态度,学术学习自然有所提高,而学生知识体系积累,体悟治学道理之后,其个人的思想也将发生良性改变。
由于高校的一些社会属性和新时代对高校的要求,很多老师可能更注重于教书,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育人的更多工作。如何尊重学生个性,提高高校教学效率仍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探索,但是老师们要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在中小学,教书育人同样重要,这就要求中小学老师要牢记“教书育人”初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良好品行、学习习惯培养。概括来说,教师的本质工作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4)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强调的是教师日常行为的道德规范,要求老师不仅在学术知识、专业储备上能为表率,也要求老师们在日常交往,语言、衣着、作风等等以身作则、堪为表率。这就要求老师们能够用扎实学识建议自己的学术权威;注重个人修养,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人格魅力、学术风范来感染学生;在个人理想方面要志存高远,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职业追求,引导激发学生树立高远理想;在社会生活当中,要遵守社会文明,这可以从一些细节来完成,比如说教师不说脏话、不辱骂学生、不发表危害祖国尊严的不当言论,在学校不着不得体的服饰等等。
从遗传学角度来讲,孩子的基因跟父母高度相似,他们表现出很多跟父母相似的特征,智商方面的事情老师们无法改变。但是孩子的个人发展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们具有非常强的模仿和适应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呆久了其语言、个人气质发生着很多改变。所以老师们要遵循这一科学规律,在外在环境给予学生正向引导,作风正派、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因为高校教师职业专业性、研究性、公共性的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了严谨治学、服务社会,而中小学由于其固有考纲、固有知识点,很多范式教学,其道德规范强调了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的最后一条,也是在不同规范版本更改后新增的一条,这是新时代对中小学老师的要求[3]。虽然中小学的知识是基础知识,较为简单,但基础知识的启蒙对于后期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选择有着深远影响,这就要求中小学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能够不断开阔知识视野,不论是对国家时事变化、政策变化、文化变化都应有所涉猎,作为一个普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好通识教育,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老师自身素养也得到极大提升。
严谨治学是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严谨”要求高校教师处事严格谨慎、说话严密严肃。“治学”就是说做学问有个治的过程,治强调一个管理的过程,要求高校教师加强自我管理。能够弘扬科学精神,追求探索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由于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了培养优秀专业人才,要求高校老师有高深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内容,赋予了高等教育教师职业专业性的特点[4]。另外,高等教育教师职业还具有研究性。在很多高校中,都对老师的科研工作提出了量化的考核,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了老师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所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了“严谨治学”。
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教师的社会要求,体现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高等教育公共性的特点。在OBE教育论点盛行的时代,老师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规范从社会层面对老师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勇于承担社会义务,能够将自己所学反哺社会,回馈国家。为国家交通、经济、军事、文化发展服务。
教师道德规范是教师执业的根本要求,虽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中小学有所不同,但是其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教育,具备人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只有读懂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够更加自如地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