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

2022-02-18 15:11李静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素养信息技术思维

李静

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运算能力、数感、推理能力、几何直观思想、模型思想、空间观念等多个方面,正因这一系列能力对学生日后学习数学和发展有直接影响,所以才会在课程教学时备受关注。对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可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氛围,并将一些较难理解的抽象知识以直观化状态为学生呈现,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成效。基于此优势,教师应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功能,挖掘其与数学课堂的融合点,以辅助学生快速形成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意义

从教学角度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使学生综合素养也随之提升,并且在落实该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主观思维能够得到持续性锻炼。另外,要想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基本学习方法,需要确保自身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在核心素养的推动下,学生群体这一系列能力皆能有显著性增长。从整体角度来讲,小学实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数学在人类文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数学素养是当前时代下每一位公民皆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既然教育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对数学技能与知识进行灵活掌握外,还应形成较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1]。由此即可看出,发展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授课中教师需做到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培育同步落实。

二、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现存问题

当前,部分学校应用信息技术所出现的常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作为先进教学手段,科学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信息素养作为支撑,换言之,只有数学教师本身有较强的信息素养,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及新课标教学要求。但实际上,部分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极为有限,一些教师仅能够做到使用基本课件完成教学,却无法结合教学实情有针对性地自制课件;一些教师在应用该技术教学时实操能力较差,无法将数学知识深度展示出来。总体来讲,信息素养较低这一问题会对课堂教学整合有所限制,更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2]。第二,忽略课堂主导地位。在数学课程中融合信息技术需要对二者的从属关系加以明确,应全面突出数学课程地位,并利用信息技术功能完成辅助教学。但在实际课堂实践环节,部分教师会对数学课程地位有所忽视,过度凸显信息技术的应用。针对此情况,教师应了解课堂上的喧宾夺主容易使课堂的教育作用逐渐淡化,并使课堂变为娱乐场所,这样不仅对教学进度有直接影响,而且会对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有严重制约。第三,信息技术应用片面性过强。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然成为数学教师的重点研究问题,可少数教师在应用该项技术时并未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其是否相匹配,仅按照自身想法盲目性使用。与此同时,部分教师设计的课件内容过于花哨,以至于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在集中状态,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第四,模式化问题严重,实际应用不强。为保证信息技术优势的有效发挥,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学生个体需求以及授课目标等多个方面设置合理的教学流程与方案,以促使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经过了解部分小学教学实情后发现,一些教师仅是对他人经验进行机械化运用,并未对其深入分析和取舍,以至于其所应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学生需求极不匹配,该项技术教学价值也未能发挥。

三、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新课改导向下,基于现代化教育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落实教学任务时应对以下两方面内容特别注意。其一,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中切勿为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其学习动力而一味引入该项技术,这种操作方式不仅会使课堂时间有所浪费,同时也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在整合知识与技术前应对数学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习实情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一些理解难度过高且极为抽象的知识点,可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完成教学,对于难度偏低的数学问题则无须结合信息技术。另外,为最大限度保证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效,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主体的实际学习状况筛选与之需求和接受能力相匹配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样可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和内化数学知识。其二,教师应对课件制作质量给予高度关注。数学课件质量是影响信息技术作用发挥的一项直接因素,若教师所设计的课件内容整体过于花哨,则容易使学生在课堂环节发生注意力涣散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习惯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教师切忌盲目追求视觉美,而应对内容加以重视,通过不断提升教学课件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3]。

四、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观念

为使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能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全面实现,教师应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加以创新,同时也应将学生的课堂地位进一步突出,时刻以学生需求与发展为教学依据设置教学内容和模式。将数形结合思维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将抽象知识以形象化状态展现,如此可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整体上来讲,基于数形结合思维构建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让数与形深度融合与转化,这样对学生发展空间的建构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极大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其理解二者的关系,从而提升学习效果。目前,小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将动画、文字、视频、图像以及声音有效融合,可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氛围也更加活跃。而面对新颖的授课方法,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如此一来,在无意识状态下学生则能形成较好的核心素养[4]。此外,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微课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对这些教学手段灵活应用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使其自觉参与课堂活动。

(二)活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受年龄影响,小学生主体数学思维尚未发育成熟,其在理解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时难度较高,而这对核心素养培育有直接影响。为避免此问题,课堂实践中教师需在多个方面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数学情境。该教学方式可改善数学课堂氛围,突出数学知识趣味性。从根本上讲,数学知识概念化和抽象化的特征是影响学生群体对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的一项关键性因素,正因如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该类知识时会有诸多限制,以至于整体学习水平提升极为缓慢。为促使学生能够对概念性知识深度掌握,教师可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对较难的数学知识进行分解,简单来讲则是采用简单方法处理复杂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对数学概念及本质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应用该教学模式不仅可辅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与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例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全面的理解,并让其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熟练掌握,鉴于此目标,教师可针对数形结合思想借助信息技术对该知识内容进行简化处理,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此外,在讲解数学概念知识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科学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数学概念深度探究,从而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具体来讲,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以及故事情境,在数学课程中设置故事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又可让其在无意识状态下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5]。

(三)妙用信息技术,激发创造性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应着重培养的一项能力。以往固化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一目标,而这对其后续成长极为不利。但应用信息技术可彻底改善此问题,并在课堂教学全过程引导和激发其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此外,该思维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在课堂实践环节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保证创造性思维培养目标能够深度落实。简单来讲,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教学中所要用到的材料和各项元素,让其勇于实践和创新。以“梯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线上学习平台中对图形进行分割、移动与旋转,从而完成面积公式推导[6]。在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学生可对梯形求解方法进行搜索,也可在创新精神作用下探索更多面积推导方法。由此即可看出,运用该教学方法对创新思维培养十分有利,同时也可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四)善用信息技术,展示抽象知识

小学教材中诸多知识皆具有抽象性特征,因此实际学习时会有一定难度,以至于学生难以做到深层次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严重制约其模型思想和数学思维的形成。而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引领学生分析和学习抽象知识可促使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高效完成。具体来讲,课堂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功能、视频功能、图片处理功能以及文字处理功能,以此将抽象知识进行直观展示,将以往的“静态演示”逐渐转变成“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深记忆,同时也可在直观教学支撑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以此充分凸显信息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特征。除此之外,抽象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将信息技术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开展教学,通过线条连接相关知识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并引导其独立思考数学问题。

(五)灵用信息技术,培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皆较为基础,该类知识对数学学习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这样不仅可让学生更为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同时也有助于其学习能力持续提升。在实践教学中针对学习能力提升设置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特点,让其在现代技术引导下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可立足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两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加强认知: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将提前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至线上平台,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完成初步感知,并由此形成知识架构;课后巩固阶段,则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强化应用能力。

(六)精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口头讲解+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性的授课方式强调的是单向知识灌输,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点,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极为不利。以几何知识教学为例,针对该类知识点,教师若仅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甚至容易使学生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改背景下,各小学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会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其目的是将数学知识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降低学习难度。鉴于此,教师在几何教学中可将射线、直线以及曲线以信息技术呈现,利用该技术对各种线条灵活变动,让学生在脑中逐步构建几何概念,深入培养其联想和想象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信息技术为前提向学生展示数学模型,辅助其解决角度问题,提升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优势。为保证信息化授课效果,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探索更多信息技术融合点,以确保该项技术能够在课堂教学全过程得以有效应用,同时也可借此技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大幅提升,从而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素养信息技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