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与社会支持研究

2022-02-18 13:49姚庆惠
今天 2022年1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学校

姚庆惠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回民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99)

根据当前的研究可以得知,学生在研究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大多将其影响因素和发展特点等作为了研究重点,却很少有相关的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且很少有研究儿童个体的,尤其是从亲社会行为方面,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实证研究。所以本文从亲社会行为方面入手,对会宁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讨论了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1.会宁县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1.1 社会环境

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成长要素就是社会环境,如果儿童生活在健康的社会风尚中,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而成长在不良社会风尚中,那么就会对他们意志造成影响,导致他们难以分辨是非,进而随波逐流。我国在逐渐改善农村条件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然而以往对农村经济发展过于重视,却没有重视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因此农村社会风气并不完善。成年农民存在着一些滑坡的思想道德。一些农民存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将家庭利益和个人利益最为了主要追求目标,却没有重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存在着各种消极腐化现象,例如以权谋私等。一直以来,中国农民给人的印象十分朴实,但是目前这种印象逐渐被改变。由于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并且存在一些不良的外界风气,部分乡村企业和个体商贩只顾着发财,却没有遵守商业诚信,出售一些劣质、虚假产品,此外,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传销等活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此类不良的环境中,因此更加难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1]。

1.2 学校因素

学校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学校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可以使家庭和社会得到更好的连接,在教授学生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肩负着培养价值观,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培养重任。学校的教学程度等会对儿童道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通过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课程,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品德修养和教育方式等等,都会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来自同伴的影响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与同辈接触,与其交往最为密切,是他们主要的观察和模仿目标。同伴群体中可以产生多个交互影响,这种影响大多出于友谊和爱好,并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影响和控制同伴的行为。所以,虽然同伴群体并不正式,然而其内聚力和行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辈群体中的大部分成员都会自觉遵守共同规则,所以,儿童想要加入该群体,也需要做到对共同规则的遵守。如此,留守儿童的观念和行为大多会与同辈群体一致,如此才能够在群体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社会约束儿童的心理发展,且这种影响是长期性的。所以,个体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会受到他们的行为性质的影响,对他们的人格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群体行为关系着他们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品质,例如逃学盲目崇拜的不良的同伴群体行为,会给儿童个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

1.4 家庭因素的影响

社会学家提出,个人社会化离不开家庭教育,而家长是其社会化的首任教师。儿童在家庭中会建立最基础的社会关系,他们社会交往最初的对象就是父母和兄妹等,个体所在的家庭决定着他们的种族和经济状况等社会特征。再加上,父母会向儿童传递自身的价值观和信仰等。童年时期的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十分依赖家庭,所以,早期儿童十分渴望与父母沟通,这会对他们未来的道德发展和行为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在这一期间除了可以了解社会期望,还会逐渐以社会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背景下可以发展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所以,想要帮助儿童形成慷慨无私等道德品质,避免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就需要做好家庭教育。然而,一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并不是与父母生活的,父母没有重视对他们的引导和示范,因此,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利他和尊规等亲社会行为方面的表现更差[3]。

1.5 性别影响因素

根据相关数据可以得知,在农村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中,与女生相比,男生的轻社会行为表现更差,尤其是在利他行为和遵规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相关学者在经过研究后发现,学生在中高年级段所表现出来亲社会行为中,性别差异十分显著,男生相比,女生明显具有更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同时,通过研究儿童攻击行为可以了解,性别差异是轻社会行为最显著的特征,也就是性别差异也同样存在于攻击行为中,男生与女生相比,前者的攻击行为更强。

2.对策和建议

会宁县农村留守儿童能否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只关系着我国的教育大计,还关系着社会发展。为会宁县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还可以使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想要保证会宁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就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2.1 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利他的倾向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接触不到父母,难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有时必须按照监护人的期望办事,无法良好地表达自身的想法,例如对爱和自身需求的正常表达等等。所以,更容易培养他们的利他行为,但是他们的亲社会倾向更加内敛,所以应当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果他们的行为达到了预期目标,就应当及时帮助他们做好强化工作[4]。

2.2 利用女孩亲社会行为带动男孩的亲社会行为培养

详细的来说,社会更加期望女性的温柔善良,人际关系,谦让品质和情感支持比男性更强,并且做出这些行为的女性会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社会更加期望男性的独立性,果断性和支配性等比女性更强,同样,做出这些行为的男性会受到广泛的认可。在个体发展期间,会逐渐意识到男女性别的特点和社会希望各性别作出的表现。所以,女性的某些亲社会行为表现更明显,例如合作和谦让等,而具有支配性等特征的男性所做出的社会行为,更易具有消极性。同时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支配性和合作谦让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所以,从亲社会行为方面来说,女性对特定请求的听从性更强,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更具有依从性。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更加乖巧懂事的是女孩,更容易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所以应当借助同伴关系,让她们关心帮助自己的同伴,如此可以帮助男孩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2.3 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就是学校,学校主导着教育工作。所以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水平的教育。

学校应当为留守儿童组建相应的管理小组和教育小组,并做好对工作计划的制定,进一步管理好农村留守儿童,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在完成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和家长联系制度的建立后,可以实时动态地管理学生及其家长。

学校应当以留守儿童为目标,加强联系其家长和监护人,采用互通信息,定期举办家长会等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加以掌握。学校还可以假期或春节进行家访,与他们的家长进行密切的交流,采用校内外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良好成长[5]。

此外,学校还应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或开通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教师应当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个案辅导和科学引导。做好对心理咨询活动的定期开展,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尽量保证他们的良好成长。

教师和同学可以从情感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予以更多的关怀。教师在教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还应当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爱和照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对他们予以关心,如此可弥补他们缺失的情感。还应当定期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交流,保持与他们监护人的密切联系,如此可以从生活和学习等情况方面,做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及时把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当做好生活指导老师的专门安排,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面地学习指导和生活指导。学校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例如主题班会和讲座等等,将更多积极向上的信息传递给农村留守儿童,以此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教授他们学习做事和爱人的方式,帮助他们自我管理等等。

2.4 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板块

亲社会行为在社会行为中就有积极性,人类社会对其十分认可。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最早出现在生命早期,在整个发展阶段,他们的年龄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如果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社会关爱,就难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留守儿童如果缺失父母的关爱,父母如果忽略了对其的教育和指导,就会导致他们形成父母依恋关系,进而对其亲社会行为造成影响。所以,应当予以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社会支持,父母应当更加关爱他们,定期给他们打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与他们进行交流的同时,多予以他们鼓励[6]。

想要采用更多的社会支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国家团委和妇联等部门就应当做好自身的工作,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间建立教育关爱板块,如此可以将更多的爱提供给农村留守儿童,采用这种循环模式,可以促进他们轻社会行为的发展。此外,还应当在镇,村和学校间组建相应的关爱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建立相应的图书室和文化阅览室等等。为各村留守儿童设立亲情活动室等等。社会群体应当对农村留守儿童予以更多的重视,多屋开展关爱他们的活动,在物质和情感上予以他们更多的支持。

2.5 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根据研究得知,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他们在获得更多社会支持后,可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且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公开倾向和匿名倾向,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关系并不明显,意味着,亲社会行为的公开倾向和匿名倾向主要取决于个体主观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会对他们的行为倾向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越多的社会支持就可以促进他们做出越多的亲社会行为。所以,应当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如此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并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应当从经济上予以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家庭贫困[7]。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社会支持和性别差异都会对他们的新社会行为造成影响,所以政府在做好现代农村的宣传的同时,重视存在问题行为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给予他们社会支持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男女生一视同仁;助力更多的榜样培养男生的轻社会行为,要求他们对同伴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如此可以无形中改变他们的行为;此外,学校也可以对男生实施移情训练,让他们试着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或要求他们参加角色扮演活动,如此可以使他们在遇到类似的实际生活情境时,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首先,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中国政府大力的政策扶持与关心对留守儿童问题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政府一直在对留守孩子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自二零零四年起,各级政府、妇联、团委等部门和机关相继采取措施,对留守孩子实施关怀行动。二零零六年十月,经我国妇联组织领导,由民事部、教育处、治安部等十二个有关政府部门参与的农业留守孩子专项工作组建立。二零零七年五月,全国妇联、教育处、公安部等十三个政府部门共同印发了《有关进一步实施"共建蓝天行为"一—一我国关注乡村留守流动孩子大行为的通告》,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行为也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从波玉"留守儿童家园"的具体情况来看,这里地处山区深处,交通并不便利,但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并在贵州有较高的知名度,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政策的大力扶持,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较高,来自各级政府的不断帮扶,从物质上,政策上带给"留守儿童家园"很多便利。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园硬件设施及软件设备的完善,另一方面在有关部门的关怀引导下,"留守儿童家园"的各种制度也在不断改进中,对留守孩子的帮助也就更容易落到实处。

此外,由于不同民族的农村留守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的亲社会行为,所以,针对少数民族来说,父母除了应当从经济上予以农村留守儿童支持,还应当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予以关心,为他们提供情感寄托的场所,从情感上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学校也应当为他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此外政府也应当做好对相关政策的制定,给予他们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为他们的成长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8]。

结束语:

我国在发展城市化期间,新兴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日后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可以促进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但是,我国具有大量的人口和广阔的土地,然而西部出现了不平衡发展等等,因此许多农民进城工作。这就导致了乡村儿童在幼年就难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教育,再加上农村缺乏学校教育资源,想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就应当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利他的倾向,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等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