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娟,贾赟,李寿福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甘肃陇南 746000)
中小学阶段,学生对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理解并不透彻,而网络、App、电视等路径会将大量不良信息、负面信息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从而形成反社会、反人类的错误思想。同时,中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变化的关键阶段,一旦面临自己无法快速、有效解决的问题时,非常容易走上极端,破坏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和谐,影响社会稳定。《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问题带给学生的危害性,必须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预防和杜绝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
情绪识别的方法,目前多采用面部表情、身体行为和语音信号分析。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来的情绪主要有焦虑、烦躁不安、自卑等[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重视对存在类似情绪的学生的积极引导。有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会感到十分紧张,甚至会发挥失常,这样过于紧张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长期下去,学生会抗拒自我突破,变得更加不自信,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还有的学生情绪较为暴躁,在班级中经常与同学和老师发生冲突,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绪的产生可能是自身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可能是家庭的成长环境使其有这样的情绪表达习惯,但是这样的情绪会使其面对事情过于冲动,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的学生存在自卑的情绪,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性格过于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情绪会使学生自己心里承受过多的负面情绪,有害心理健康。
在行为上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会表现出对抗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甚至会说谎、偷窃、逃学或者离家出走。对抗行为的具体表现是,过分自以为是,爱与家长和老师唱反调,对老师和长辈没有礼貌,对家长的意愿服从性降低。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中常常意识不到是心理问题,常常被误认为道德问题,仅仅通过批评和惩罚等简单粗暴的措施,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加重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为,经常在学校打架,甚至打父母、打老师,遇到问题总想着用拳头说话,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破坏性行为具体表现为,毁坏公共设施,对家具、玩具、文具等物品进行破坏,这也许是其自身排解情绪的方法,但是这种不良的方法更是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倾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重视。另外一些学生还存在说谎、偷窃、逃学或者离家出走的行为,从这样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不满情绪,需要引起重视,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尽快解决问题,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处于青春期的部分学生对于社交相对排斥,会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与别人交流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另外,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积极引导。
出于种种原因,青春期的学生容易焦虑,常常会闷闷不乐,愁眉苦脸,经常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考前过度紧张、对环境事物有恐惧感。害怕针、怕黑暗、怕鬼怪等,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失眠、梦中惊叫等。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容易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需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事物,舒缓焦虑情绪。
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出现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会影响学生的品行。即使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起来相对偏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还容易出现嫉妒心,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会用打击、中伤别人。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掉掉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通过戏弄别人让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这些不良的品行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利于成长。
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学习提不起兴趣,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不积极参与,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使学生不能够积极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另外对于学习中的困难,学习成绩的起伏不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面对,容易受到成绩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稳定。
青春期的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逆反心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对抗行为,例如,不服教师的管教,与教师对着干,不听取他人的建议。在家庭中的表现是不尊重父母长辈,不服父母长辈的管教。情绪容易激动,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青春期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有的学生追求“病态美”特意控制自己的饮食,不想长胖,久而久之会出现进食问题,甚至会出现厌食的现象。另外,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也会出现暴饮暴食的问题,对于垃圾食品没有节制,出现肥胖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其自身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学生的性格过于内向,心思较为敏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喜欢与他人交流,常常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再加上不能及时有效排解就会成为心理负担,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有的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更加积极,活泼开朗的性格更容易暴露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家长和老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其有效解决。因此,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应该重视对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中发现问题,找到其自身的原因,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引导其更加积极地健康成长。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深远,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会使学生更加阳光、开朗,良好的家庭关系也能够使家长及时看到孩子的问题,在家长的关爱与引导下,孩子的成长也会更加幸福,获得的精神力量也会更强,也更加不容易患有心理疾病。但是有的原生家庭不完整或者家庭的幸福指数不高,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甚至还会感到压抑,对于孩子本身的心理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其在外面遇到困难时,在家庭中得不到有效帮助,还会加重心理问题。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其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学校的环境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相对复杂,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学习中的压力等,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一些学校的学习任务重,作业压力大,校园的环境压抑,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学习的压力剥夺了其玩耍的时间,使其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精神得不到良好的释放,会降低学生的快乐指数,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重视对其进行干预和疏导,使其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与家长和老师沟通,给予其更多的关爱,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2]。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问题,请专业的心理导师,为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向老师咨询自己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引导。另外,加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在面对一些生活的压力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避免不良情绪对心理造成影响。学校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走出教室,参加活动,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培养责任感和良好的竞争与劳动意识,使其有机会接触新鲜事物,提升自我修养。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的家长参与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从家长的角度,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积极引导并加强心理疏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关的干预工作,实现家校合作,全方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学生更加喜欢游戏、玩耍,适当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其在活动中排解不良情绪,促进其更加积极、阳光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在校园活动的安排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使活动既充满趣味又富有内涵。可以结合节日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例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为老师、长辈们表演节目,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建立学生的自信,释放自己的紧张情绪,丰富课余生活,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事情上。另外还可以通过体育比赛等活动,例如,班级篮球对抗赛、拔河比赛,可以使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感受体育精神,收获更多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情绪释放,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增强团队意识、建立深厚的友谊,促进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和榜样,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将不良情绪、负面心理以体能消耗的方式释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乐观、阳光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在学校的环境布置中,重视引导学生的积极情趣和良好兴趣爱好的养成。建立图书室,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丰富思想,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在前人的智慧中找到自身的成长方向和情绪的发泄口,促进其精神的建设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小学的不同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不同的作用。教师在不同的学科科学、合理地创建教学情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例如,语文学科可以通过一些课文中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生活,采用文章中的名言警句,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还有科学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精神中汲取养料,培养良好的探索能力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根据数学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数学的学习中训练自身的思维品格。在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才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音乐的学习中舒缓情绪,使学生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抒发,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其成为良好的情绪抒发口。还可以在美术的学习中通过绘画宁神,培养学生的耐心,也能使其在绘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在体育课程中通过运动,强身健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促进身体中的多巴胺的分泌,使学生更加快乐,更加阳光。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积极引导其健康成长。
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其进行干预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实际的情况,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疏导。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还需要学生自己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生活,家长和学校也要重视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其缓解压力,能够有控制情绪的能力和排解情绪的渠道。在学生自身和学校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