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2022-02-18 02:18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高职

周 峰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背景

2021年是“十四五” 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 面对第二个百年伟大目标和新征程,创新仍然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经济领域要寻求大突破、大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要求有新型的生产方式以及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有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 高职院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面向市场和产业办学,其理应成为创新创业的 “生力军”。 培养具有“双创” 意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是当前深化高职院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失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 产生积极的社会、 经济或者文化影响; 培养学生创造、 创新及对未知探索的精神; 通过成功或者失败提升学生敢于承担风险,坚持不懈的个性品质; 实现教育多元化改革,拓宽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职业选择; 推进学科交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发挥校企结合作用,推动师生创新创业活动与时代的紧密结合。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重科研轻教育、 重理论轻实践” 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创新教育课程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目前仍然以举办群体性的讲座或者报告会的方式进行,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学生在几个小时的课堂讲授中无法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树立积极的创新创业观。 此外,很多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混为一谈,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学生不仅无法理解创新创业的本质与精神导向,而且对时代背景、 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定位缺乏深刻的认知[1-2]。

2.2 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和创业两者相辅相成,无法分割。 创新是创业的动力支持与必然途径,而创业是创新的实现方式之一,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是创业者开疆扩土的生命源泉。 因此,在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技术思维,为其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教师只在产教融合的校园环境中传授知识,缺乏社会属性[3],其教育资料主要参考课本和网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接触抽象和思考的可能性,易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日常学习中,当学生遇到新知识和新技术或爆发出创意时,因其缺乏创业意识和完美的外部条件,无法将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无法使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4-5]。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举措

3.1 确立制度引导创新创业体系完善

学校不应只充当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也不应局限于学生,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都应普及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领导人员应起表率作用,带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内树立良好的风气,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鼓励政策,将创新创业与教职工业绩考核、 职称评定挂钩,将其作为学生获得奖学金、 保送研究生等的参考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 “双师型” 教师,他们与社会联系密切,参与企业项目众多,知识储备与研发能力出众,能够把握当下技术热点,与企业频繁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强认知[6]。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锻炼出色的动手能力、 专业技能和坚韧不拔的职业素养。 要积极推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创新教育实践学习的探索,形成 “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引导” 的教育体系,多方面完善“双创” 教育体系的构建。

3.2 辅导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

课程教育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创新创业的教育目的、 教育价值都需要通过课程教育去实现。 学校应完善创业辅导培训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可开设 “SYB 创业” “商业沙盘模拟” 等选修课;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服务学生、 成就学生” 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横向上多彩实践平台、 专业能力课程和校本专题课程相融合,纵向上基础能力模块、 专项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相贯通的 “能力本位+” 课程体系。 强化厚植学生文化底蕴,精湛学生一技之长,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相结合的科研队伍。 将理论研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智力保障,力争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理论体系。 建立创业导师工坊,邀请校外专家、 校内创业讲师、相关背景的专业教师和成功创业的校友组成 “专兼结合” 的创业导师团队,定期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和辅导,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高度重视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选拔工作,将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实际结合的优质教师团队将大大提升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3.3 搭建服务平台以优化创新创业服务

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设立创业扶持专项基金,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社保服务和评选优秀创新团队、优秀个人等不同种类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的资助机制,支持鼓励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第一,通过开展创客工作坊活动、 创业校友宣讲、 “技能节” 和 “科创成果展”、 评选大学生创业年度人物等打造创客文化; 第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力,为创业活动打好坚实基础,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创新或创业行为,培养学生直面失败的勇气,不骄不躁、 敢于人先的精神,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加强师生合作、 协调推进,进一步增强校园全体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着眼社会对人才多元化和创新精神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各级各类项目的系统化训练,采用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及“专业应用+工程背景+创新实践” 模式,培养具有世界视野、 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4 推进创新创业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的最终归宿应是服务人民、 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双创” 教育归根到底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部分,高职类院校在构建 “双创” 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不能背离基本的教育规律,尤其是要避免出现“双创” 教育与专业教育 “两张皮” 现象。 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单元,也是决定 “双创” 教育属性的生命线。 高职院校构建 “双创” 课程体系时要突出强调“全方位” 融入学校原有教育体系,即探索形成由基础能力、 专项能力和拓展能力三大模块组成的多层次课程体系,推动 “专创融合” 不跑调。

产教融合是当下发展趋势,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强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关键。 “双创” 项目孵化如果离开企业、 政府等力量的参与,就会陷入 “自说自话” 的空转状态。 要坚持以产业园为支点,共建特色产教联盟,依托联盟与园区企业搭建平台,撬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 “区园企校共发展” 的办学特色。 同时要构建 “全链条” 的项目孵化机制,实现与产学协同育人的办学体制机制有机融合。 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 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和社会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能够有效转化成果的实施路径[7-8]。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优化资源配置,共同推动成果转化。

建立以学校培养为主导、 企业运营为辅助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创新创业项目成功落地。 一方面,改造升级大学生创业园,设置 “电子商务空间” “科技孵化空间” “综合服务空间” “文化创意空间” 等一系列定向的服务场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项的辅导场地、 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进而扶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 另一方面,积极提升内部所需软件能力,建立相关的组织或团体所需相应体制机制,保障创新能力的形成及不断延续。最终搭建好学生与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形成良性专业人才培养与成果转换的发展趋势。 学生进入企业后可向其他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技术技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企业学习与提高,为创新创业打造一个生态闭环。

4 结束语

在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大形势下,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双创型” 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经济转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还应遵循“融入行业发展趋势、 融入技能创新要求、 融入典型创业经验” 的思路,将创新理念、 方法和元素融入每门课程教学,实现从“双创课程” 到 “课程双创” 的转变; 打造“理论培训、 项目孵化、 技能实训” 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基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内新增的“双创” 主体就像大海中的一艘艘小船。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使他们不仅能够顺利出航,而且能够应对逆境,破浪前行。 以创新、 协作的视角来探索人类发展的新问题,以包容、 开放的胸襟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以积极、 共享的姿态参与创新发展的新潮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链、 人才链与产业链、 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助力创新创业成果真正转化为促进全球发展、 社会进步、 人民幸福的蓬勃力量,亦将凝聚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协同创新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促进校企创新创业交流,培育更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进一步为实施创新驱动,促进 “双创” 发展,既创造新供给,也释放新型消费。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高职院校要发挥优势,搭建更多“双创” 平台,与企业融通创新,提高 “双创” 质量和效率。 要强化创新驱动,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打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和跨界融合。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