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评论区公共性的构成维度及挑战因素

2022-02-18 01:33:41孙雪雨
视听 2022年2期
关键词:公共性维度用户

孙雪雨

微博早年的成功除了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助力外,“名人/明星效应”也是重要的“杀手锏”,几次帮助微博“化险为夷”。但这种效应也造成了个体间话语权的不平等,与媒体机构、明星、社会名人等为主体的“大V”们相比,普通用户在参与公共事件讨论时的零散、微弱的声音很容易被湮没在信息爆炸的微博广场上。于是,在大V发布的微博下发表评论逐渐成为用户参与讨论公共事件的重要途径。用户在评论区中的交流、论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舆论的发生、发展,影响着舆论进程。因此,微博评论区作为用户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空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微博评论区的公共性在用户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凸显。哈贝马斯将“公共性”看作一种民主原则,即每个人都有机会平等地表达个人的信念和意见,当个人意见通过公众批判变成公众舆论时,公共性就此产生。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理想的公共性必须具备普遍公开性、理性批判性和公共利益性三种属性①。虽然后期有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批判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论说,但学者彼得·达尔格伦认为,当下重要的不是否定这一理论,而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努力设计出新形式和新策略,延伸公共领域在概念、规范层面的理论价值②。学者达尔格伦在分析互联网的公共性时提出了结构维度、再现维度和互动维度③的分析框架,这三个维度为我们研究微博评论区的公共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一、微博评论区的公共性表征

简单来说,微博评论区是一个可以让用户对公共事件公开表达观点、平等交流的场域。评论区从早期的论坛形式演变为如今形态、功能各异的空间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目前,技术为用户赋权,用户的话语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微博评论区的公共性在用户交流、论辩的过程中逐渐显现。

(一)开放式 “广场”:传播结构的重塑

学者达尔格伦将社会结构与媒介结构归入结构维度中。社会结构囊括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因素,是建构公共领域的大背景。但由于社会结构过于宏大且难以把握,因而在具体分析中,不得不将其暂时搁置,转向媒介结构。媒介结构包括媒介的组织特征、所有权、制度、准入与禁入等政治经济属性④。

作为开放式广场的微博,其评论区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提供的“回复”“删除”“转发”“@”“话题”“超话”等各类功能,不仅为用户赋权,还促使我国传播格局发生了重构,以往传者垄断性的话语地位渐渐受到受者反馈信息的动摇,甚至被受者轻而易举地颠覆了双方关系。

用户借助评论区中的“转发”功能,可以随时转发自己较为赞同的评论。被转发后的评论与原主贴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信息模块,即使原主贴被删除,转发后的评论也得以保留,并成为一个新的独立主贴。这一转发过程在形式上构成了一种节点嵌套的传播模式,既扩大了原主贴的传播力度,又使原主贴下评论区的内容独立于主贴区成为新的话题。

评论区中的“@”功能在形式上属于一对一传播,虽然传播范围较为局限,但它能将信息直接转给第三方,实现精准传播。尤其是在某些求助类博文中,其他用户通过在评论区“@”能够解决问题的官方媒体或政府机构,主动将信息精准推送,从而有可能倒逼新闻生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用户与官方媒体共同设置公共议题的重要方式。

另外,评论区中的“话题”“超话”功能以“兴趣”为中介,连通了遍布在网络各个角落的“趣缘共同体”,只要在评论区带上某个话题或超话,信息将触达给兴趣相同的用户,极大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

总之,微博评论区借助技术颠覆了传统新闻的分发模式,成为可以触达更广泛用户的新闻分发渠道。这种分发优势使信息呈现出“普遍公开性”,微博评论区公共性的雏形逐渐被勾画出来。

(二)多元化观点:信息与意见的再现

学者达尔格伦将再现分为信息的再现和意见的再现。信息的再现表现为公共议题的呈现,包括议题的内容、属性、话语模式、多元化程度和意识形态倾向性等;而意见的再现指的是人们对公共议题的讨论或相关争论⑤。信息的可见和意见的可辨是公共领域的前提条件。

在微博中,公共议题大多以主贴的方式呈现,但也有不少议题产生于微博评论区。如在引起全网对性骚扰事件再关注的“清华学姐”一事中,微博ID为“董晨宇RUC”的网友评论并转发了一条梳理该事件的微博,其评论——“有兴趣可以百度下面这四个名字:汪康夫、陈加钱、符福山、李剑雄”⑥——将用户的注意力从“清华学姐”个案转移到20世纪70年代群体性“性侵冤案”中,使用户不再只针对“清华学姐”个人的对错进行论辩,更多地反思了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环境以及法律体系等。可以说,用户“董晨宇RUC”通过评论重设了公共议题。

从另一方面来说,以上案例又属于意见的再现,是由原主贴信息衍生而来的信息。一般来说,评论区中的评论内容大致分为就事论事型、衍生型、不相关不表态型三类评论。其中衍生型评论的可辨性最高,具体包括反思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联想到同类事件、谴责官方媒体不发声等。在上文提及的“清华学姐”一事中,大多数网友均围绕事件主体人物的对错进行评判,而用户“董晨宇RUC”的评论拓宽了评论内容的纵深度,将“性侵”这一公共议题由个体转向一般,在丰富评论区观点的同时又为用户提供了新的论辩角度。

虽然人人都可以在评论区阐述自己的观点,但由于不同用户在年龄、阅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原文本往往有不同的解读与阐释。所以应当认识到,评论区中的任何信息都可能被质疑、补充或修正,任何意见也都可能受到批评、解释或再解释。

(三)显隐性互动:意见交互场域的建构

互动维度囊括了大众与媒体、大众与大众的互动。学者达尔格伦认为互动是建构公共领域必不可缺的要素,互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领域的功能⑦。

所谓互动,是指那些对消费者反馈响应更为积极的新技术手段,人们在互动环境中所能做的都是技术设计者预先架构好的⑧。微博评论区在技术的支持下,一方面为参与者创造了必要的互动条件,另一方面也优化了参与者的互动机制。

微博评论区属于多层级回复型中的树形分支结构,即只显示直接对于主贴的评论,但这些评论又构成了单独的互动子模块,可以无限延展,供用户无限互动。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评论区中形成了多个意见交互场域,用户可以进入任意一个或多个场域参与讨论。另外,微博评论区中的“转发”功能使评论区的内容不再完全依附主贴,经转发后的评论内容可以成为新议题,引发新一轮互动。这一技术使原来的“主客”二元对立视角下的互动模式演变成了“主客主”的新型互动关系,这极大地激发了用户参与互动的热情。

除了上述能清晰看到互动痕迹的显性互动外,微博评论区还催生了不少隐性互动模式,如“点赞”功能,用户在点赞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赞”还赋予了用户“一人一票”的权利,某一观点在“赞”的量化下会成为热门评论,后进入评论区的用户将优先看到该条评论,也最有可能进入该互动子模块与其他用户交换意见。

此外,“图片”“GIF”以及“表情”等功能则通过符号较为隐晦地传递用户的观点,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互动需求。用户在使用这些互动技术时,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关注、生产评论内容的惯习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话语权的实现从意识形态层面逐渐渗透到主体行为中。

二、微博评论区有限公共性的影响因素

当微博评论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其自身的公共性将成为社会对该区域的核心期待。根据学者达尔格伦的三维度理论,微博评论区已经显现出公共领域的雏形,但仍有一些现实因素在不断消解其公共性。

(一)兴趣圈层消解开放式公共领域

微博开放式广场上存在着不同的兴趣圈层,用户与用户通过“关注”连接在一起。基于“关注”关系,微博在评论区又设置了“铁粉”功能,只要用户在30天内与关注的博主互动超过5天,用户将自动获得铁粉标签,这进一步强化了圈层传播。

在圈层机制中,微博评论区成了一个由和博主具有关系或者有相似偏好的成员构成的虚拟社区,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彼此紧密相关。铁粉标签在形式上强化了圈内人的身份认同,帮助群体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联结,因而在评论区互动时,为了被群体接纳或者避免冲突,带着铁粉标签的用户会与其他铁粉保持言论一致,而这极易使评论区出现群体极化现象。

此外,根据微博的推送机制,铁粉会在第一时间收到博主的信息,能够即时在评论区互动,更容易占领评论区的热门。这种精准推送远比普通用户偶遇式地发现公共事件并参与讨论要迅速得多。一般来说,用户在微博上对公共事件的讨论是即时性的,因而评论的时间点至关重要,加之微博评论区默认“按热度”排序,所以一旦普通用户“迟到”,错过参与公共事件论辩的最佳时机,其评论将会石沉大海。

总之,身份标签区隔了不同用户,甚至使普通用户在公共事件中失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评论区的公共性。

(二)技术架构难以促进理性对话

目前,微博评论区仍保留140字的限制。这一限制既决定了微博评论的短小精炼,又满足了用户随时记载、发布偶然迸发的灵感的需求,但同时也造成了评论内容的碎片化,消解了“元叙事”。这种碎片化的评论往往是情绪化的表达,极易在舆论场掀起风波,而如三段论式的理性话语却难以存续。长此以往,评论区内难有理性的对话。另外,评论区支持表情包、缩略词等新型互动,虽然表面上丰富了用户的表达,但在解码过程中容易造成意义误读。因为通过表情符号传递的观点具有不可测与不可控的特性,这增加了对话的难度,影响了理性讨论。

实际上,技术资本占有的不平等是导致微博评论区难以理性对话的重要原因。即使评论区的内容可以独立于主贴而存在,但这是以评论区的开放为前提的。当前,主贴人拥有的权利依旧大于参与评论的主体,主贴人拥有“关闭评论区”“开启评论精选”或“删除评论”等权利。一旦某些官方媒体关闭自己的评论区,实际上就等于关闭了用户相互交换意见、观点的空间,关闭了用户理性对话的空间。这从根本上切断了理性对话产生的可能,制约着微博评论区公共性的发展。

(三)商业逻辑限制公共性发展

微博虽然一直强调“社交+媒体”的属性,但其实质是一个商业平台,抢夺流量、追逐利益是其本质属性。作为微博附带功能的评论区自然免不了商业的侵蚀,评论界面上方、评论区内均被设置了广告点位,微博评论区正从一个舆论平台演变为电子广告版甚至是大型购物商城。

除了微博官方平台在评论区设置电子广告版,其他衍生的商业链条也活跃在评论区。比如水军、卖货等群体,这些人伪装成普通用户,有组织、有目的地在评论区传播虚假内容,扰乱了用户间的正常对话。由于这些群体深谙微博的运作、审核机制,因而能熟练借助点赞等量化手段成为热门评论。这些评论往往会消减后进入评论区的用户对公共事件的讨论热情。

一般来说,评论区的表达与沟通属于陌生人社交体系,人们基于兴趣或事件聚集在评论区,在IP地址和网名的掩护下自由地表达、交流,不用刻意打造自身形象,可以说,微博评论区的优点之一便是真实性。但是商业因素入侵评论区后,不仅降低评论区的内容质量,还削弱了内容的真实性。久而久之,用户将不再信赖评论区,评论区的公共性也会逐渐被商业吞噬。

三、结语

微博实际上是信息和评论的集合体,如果只有信息,没有评论,或者说,如果只有主贴,没有针对主贴的各种评论,那么主贴只能作为一个“话头”,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对话结构,因而公共性也就无法产生。所以,评论区承载着建构微博公共性的重任。借助学者达尔格伦“结构、再现、互动”三维度理论的分析,我们对微博评论区构建公共领域产生了一定的期待,但在现实中,微博评论区仍面临着诸多难题。技术一方面降低了评论区的准入门槛,但另一方面又把大部分“数字难民”拒之门外。于是这又将问题引向另一处:公共领域能否超越阶级而存在?文章对此没有展开讨论。其实无论是对技术的使用还是建构公共性,最终的落脚点都落在“人”身上。公共性的主体是人,只有在人的参与下,微博评论区的公共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探究微博评论区公共性的维度上,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应当被考虑进去,而这恰好是文章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研究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注释:

①[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 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52.

②Dahlgren P.The Internet,Public Spheres,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Dispersion and Deliberation[J].Political Communication,2005,22(2):11.

③Dahlgren P.The Internet,Public Spheres,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Dispersion and Deliberation[J].Political Communication,2005,22(2):147-162.

④尹连根.结构.再现.互动:微博的公共领域表征[J].新闻大学,2013(02):60-68.

⑤Dahlgren P.Televis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Citizenship,Democracy and the Media[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1995:15.

⑥董晨宇RUC微博.https://m.weibo.cn/2797792320/4573340205067207,2020.12.1/2020.12.10.

⑦Dahlgren P.Television and the Public Sphere:Citizenship,Democracy and the Media[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1995:19.

⑧[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209.

猜你喜欢
公共性维度用户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6:32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