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山 鲁小艳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发布会在提供信息、沟通情况、引导舆论、化解社会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疫情防控期间的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更是承载了解读信息、引导舆论、稳定民心、促进发展的重要功能。随着全民媒介素养的提高、5G技术与智能终端的普及,新闻发布会的关注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同时也对地方政府的新闻发布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发布会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借助媒体向政府发问并得到解答的机会,也为政府官员提供了一个向民众传达信息的机会,是政府部门进行新闻发布的最主要形式。从2003年开始推动新闻发布会制度建设以来,新闻发布会制度不断完善。作为贯彻落实党和中央政府政策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办好新闻发布会,不仅能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化解重大风险,还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品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事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政府通过舆论宣传做好危机管理、维护稳定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的心理分析,受众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最先得到事件的消息,对于他们形成较好的态度具有促进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类事件发布越早,越容易较早得到控制,减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发布的生命。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以及时、客观、准确为原则,较快地客观反映事件的基本情况,准确地描述和定位事件的性质。这样,地方政府能够更快消解社会的负面情绪,掌握新闻信息报道和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疫情防控期间的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呈现着不同阶段的不同策略,显示了地方政府的高超智慧和灵活的行政能力。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按照事物发展的五阶段论,可以分为:起始阶段、上升阶段、顶点阶段、衰减阶段、消失阶段。在疫情发生的起始阶段,地方政府及时发布信息,较快地客观反映疫情的基本情况,准确地为事件定性,为民众预警。疫情暴发的上升阶段,地方政府逐渐将新闻发布会日常化、规律化,回应社会公众的日常关切。疫情发展到顶点阶段,影响规模达到最大,地方政府通过全方位展现抗疫的措施,引导舆论,缓解公众恐慌心理。疫情逐渐消除,社会秩序有序恢复阶段,地方政府通过跟踪式的后续信息报道,进行反思、评估,恢复社会信心。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方政府大多都能准确把握疫情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应用不同的新闻发布策略,及时地传递信息,稳定民心,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权威性。
党和政府作为我国的领导机关,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地方政府发布的疫情相关信息基本都经过了反复的核对确认,对于时间成因、感染人数、处置措施等重点内容口径一致,“用一个声音说话”,有着高度的可信度,可以快速传递事实,澄清谣言,稳定社会。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聚焦人民群众,对于人民群众关切的重点问题能做到及时回应,对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予以重点关注,有利于赢得民心、稳定社会。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的国家法律,用来规范新闻发布的具体实施,“知情权”的表达也没有在我国宪法中明确体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于我国政府信息的公开和政府信息发布有着重要意义,但条例的某些规定并不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新闻发布会中建构的政府形象通常由新闻发言人进行展现,因此,新闻发言人所展现的才智和技巧十分重要。虽然我国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已逐步推进,总体来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素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新闻理论素养缺失,实战经验存在不足;二是缺少专职新闻发言人,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往往由办公室主任或宣传人员担任,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无法掌握事件的全貌,甚至会出现“雷语”和“官谣”;三是新闻发言人的权威性不足。就现阶段,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第一工作大多为政府行政工作,只是在发生重大事件之后进行相应转变,新闻发言人的权威性就会因此打折扣。
我国政府自上而下几乎都建立或完善了新闻发布会制度,但是对于新闻发布的反馈与效果评估机制仍然有所缺失。随着社会进步、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民众参政议政热情的增长,公众对于自身话语权、知情权的维护也要求传播双方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地方政府及部门更多关注向媒体发布信息,而忽略了公众的反馈意见。地方政府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了解受众心理,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
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传播主体从宏观上来讲,自然是地方政府本身,而微观上来看,新闻发言人的素质水平及其临场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与否。因此,从新闻发言人出发,建设好地方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多为兼任,即他们往往同时是各部门的领导。发言人的一言一行展示着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新闻传播技能,有大量的新闻发布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具备详尽了解事件现场情况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具备与媒体良好沟通的艺术,能够规范新闻发布内容,主动引导舆论,主动处置舆情信息,保持与新闻媒体的良好互动和融洽关系。
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发布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客观,应当设立完善信息公开的法律条例,坚决惩治瞒报、误报行为。对于新闻发布中的保密内容要进行详细规定,明确新闻发布中内容保密与公开的范围,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地方政府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要做大量的准备和筹划工作,主要包括:事前周密安排、事中科学控制、事后总结评估。新闻发布会的正式流程通常是这样的:嘉宾到场签到和接待工作—主持人介绍出席人并宣布发布会议程—发言人发布新闻信息—回应记者采访—会议其他安排—发布会结束。地方政府要有规范的新闻发布会流程,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需要有预警安排,要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
新闻发布的内容,特别是新闻通稿,要在切实做到准确、精炼、庄重、朴素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科学巧妙。表达要准确恰当,包括内容、语言、使用词语都要做到,这是对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表达要简练明确,多用单句、短句、直陈,要避免语言的堆砌。发布新闻,特别是负面事件的新闻时,最重要的是表明立场态度、表明措施信心。要将问题说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做到直截了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除了在线下设立发布会场地外,一般也会在线上联合各媒体进行同步直播,会后各媒体还会报道发布会的有关内容。完善与媒体的互动合作,是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取得良好反响的必要环节。地方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要积极与媒体互动交流,不偏向某个媒体。地方政府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事件,与新闻媒体保持频繁沟通。对于提供的事实信息要保持连续地更新,防止谣言和不实消息的扩散;要严肃对待媒体的所有采访提问;注意媒体报道的截止日期,以及时缓解公众的紧张焦虑心理。除了与媒体保持随时沟通外,还要以实际行动与公众保持随时沟通,因为只有行动才能真正解决事件。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各媒体平台成立新闻发布会官方账号,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等与民众积极互动交流,及时传递信息,扩大与媒体的合作范围,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地方政府还要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畅通与公众对话的渠道,尽可能消除公众意见的一边倒倾向,以政府为主体传递正确、积极的信息和形象。
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如何,以及对于各种效果的不同应对和处理如何进行,是地方政府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建立对于新闻发布会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要做好善后工作,保障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良性发展。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地方政府要及时评估新闻发布会的质量效果、收集来自媒体和公众的反馈信息、整理发布会音像资料,要对新闻发言人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以利改进新闻发布工作。危机事件过后,地方政府要对预案制订、现场控制、新闻发布、媒体沟通等所有环节得失进行分析,对新闻处置结果进行评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在大众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情绪逐渐平静的同时,调查工作与相应的新闻信息发布并不应该停止,应当继续对后续的处置安排进行跟进报道,持续开展舆情监控。要及时主动回应舆论监督报道,将政府的处置态度、措施、结果通过媒体公布出来。对于信息传播过程中,民众和媒体反映强烈的信息诉求,地方政府要及时回应热点,表明政府态度和工作,将新闻舆论引导到理性轨道上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总体表现良好,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实现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各项条件成熟,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也逐渐得到重视。完善地方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制度,才能够更好引导舆论、控制信息、沟通社会、树立政府形象。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专业水平;健全地方政府信息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于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规范力度;完善与媒体记者的互动机制,扩展合作;建立有效的评估反馈机制等等。如今,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疫情仍可能会零星发生,对于疫情的信息发布仍然需要各地方政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