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作为媒介的社会功能
——以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作品为例

2022-02-18 00:05王雯静
新闻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诺兰蒙太奇手法

王雯静

(山西大学 太原 030006)

现如今,蒙太奇已成为电影理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它的应用也在国内外电影中随处可见,而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他的电影中对于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可谓是“炉火纯青”。我国媒体的相关评价是这样的:“诺兰在故事的讲述中,擅长将故事巧妙地打散,使讲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表演。对故事时间的处理,在每一部影片中都有独到的创意[1]。”由此可见,对于故事叙述本身,诺兰在自己电影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技巧,他十分擅长利用蒙太奇将电影中的时空进行灵活转换,且通过多样的剪辑拼接手法给观众非凡的观影感受,以此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复杂交织的感性情绪与大脑之中的理性思考。可以说,借助电影这一媒介,诺兰向观众所要传达的想法与理念无疑具有了最理想的传播效果,也对受众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时空交错的组合拼接——故事内容的整合功能

一部电影中,内容展现是重点且有关背景的交代也不可或缺,因为观众只有真正地融入于故事内容中才能更好地感悟电影。在电影拍摄中,“内容为王”的原则依旧适用,而故事背景则是电影内容从头到尾进行叙述时所要依托的基础,而蒙太奇手法能够在主题背景下成功地实现故事内容的充分整合。我们知道,电影的拍摄是从一个个镜头开始的,镜头的组合拼接无疑是蒙太奇运用在电影中的精髓,相同几段镜头的拍摄经过不同的剪辑和组合将会展现出不尽相同的叙事脉络,诺兰就是不断地借用镜头之间的切换组合,将故事赋予新的意义使电影自己“说话”。

蒙太奇创造了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电影世界。诺兰的电影《记忆碎片》就是典型的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蒙太奇手法诺兰将电影故事“打碎打乱”在一起讲给受众听,最终它们之间会形成一个闭环完整展现故事内容。电影《记忆碎片》中的男主角伦纳德·谢尔比得了短期失忆症,只能记住十几分钟以内发生的事,所以他的记忆就和影片一样是一堆杂乱的片段,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必须不断在脑中重建自己的记忆世界,以此来理解当下自己所处之地与所做之事。故事围绕男主角寻找并杀死一名奸杀他妻子的凶手展开,诺兰通过对彩色场景和黑白场景的来回切换为我们讲述了这件故事的始末,但其中对于时空的把握并不是单一直线向前的。镜头之间的来回切换组合使故事内容一会儿在当下发生时,一会儿又置于过去回忆中。蒙太奇手法的接续运用使这部电影充满了迷惑与悬疑,在主角伦纳德寻找凶手的过程中,故事的脉络看似逐渐模糊又在不断清晰。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皆是将自己头脑中的所有记忆与现下所发生的种种不断连接,凭借它们来构建我们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诺兰正是利用这一点,借助此影片告诉受众:客观存在的“我”会因为精神世界的改变而对现实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但客观世界始终是客观的。在电影中,看似客观存在的时空也被组合拼接成难以看懂理解的内容,但经由电影完整的叙述架构我们又不得不感慨:原来故事内容皆已呼之欲出。

当然,在对时空的表现上,诺兰不仅将蒙太奇手法运用到了单一的故事内容中,他还借此手法在同一影片中构建了三条不同的故事线,这部电影就是《敦刻尔克》。这是一部以“二战”历史事件为依托的叙事改编电影,整部影片围绕战争主题向我们再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各种历史画面与相关事件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从青年士兵视角着眼,围绕英法军队面对德国军队的残酷经历为内容的战争片在2017年上映时获得社会一致好评且获奖无数。电影的绝妙之处在于它的三条故事线,并且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时间周期。第一条线是英国士兵在敦刻尔克港口等待撤退,时间周期是一周;第二条线是一位带着孩子的英国老大爷在国家的号召下,开着自家游艇前往敦刻尔克搭救他人,时间周期为一天;第三条线是英国空军阻击德国兵的袭击,时间周期为一小时。在同一部影片中要想将三条故事线完整且明晰地展开实属不易,正是由于诺兰对蒙太奇手法的熟练把握,实现了多空间多时间妙不可言地交错推进。同时,通过对“海陆空”三个宏大场景之间多个镜头间的不断切换,不仅使电影的整体逻辑缜密,而且还令其基调始终维持着紧张又刺激的氛围。在这部影片中,诺兰成功运用蒙太奇以“战争”为轴心将三个故事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影片内容的推动上,具象生动地借助电影这一媒介向社会公众艺术化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二、点面相系的交织呼应——情绪感知的强化功能

人们在观看电影时,五官会不自觉地被同时调动运作,这时候是眼与耳同大脑神经的连接尤其紧密。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与持续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人的情绪感知能力会被唤起且会受到当下所处情景的影响,这是前者;对后者而言,情绪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持续产生作用。电影声画结合的特点使得其更容易给观众营造一定的氛围,此时人的情绪或多或少会被影响,而这一情绪通常被称为“激情”,即短时间内爆发的一种情绪,它有着冲动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征。因此,一部电影若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唤醒观众的情绪,并激发观众对影片中的人物或情节的“共情”能力,那么不得不说它已经成功了一半。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所导演的影片——《星际穿越》中,就成功激起了观众强烈的感知人类大爱及父女之爱的能力。故事发生在苏联时期的北美地区,那里经常黄沙漫天且环境不断恶化,男主角库珀一家及周围居民饱受周围恶劣环境的折磨。在如此情景下,作为前NASA宇航员的男主角带着之前在家中和女儿一起发现的“谜团”同数名NASA宇航员开启了拯救人类的太空之旅。在影片中,库珀离开家人的镜头因为蒙太奇手法的加持使观众的悲伤情绪瞬间被唤起,诺兰将男主角离开驾车驶离家与飞船脱离地球升入太空这两个情景相衔接,让画面同声音一齐作用,在渲染放大家人内心喷涌而出的悲伤时也强化了观众对于离别的感伤。这种镜头直接的衔接切换会使观众短时间内在大脑中做出反应,人们会不自觉地认为父亲的离开成了永恒,就如同飞船驶离地球一般地无影无踪。点面相系的拍摄手法让人们对“爱”有了更深的感受,就如同电影中的台词一般,“最重要的是爱,它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蒙太奇将它凸显到了极致。

三、虚实结合的杂糅再现——意识观念的导向功能

爱森斯坦有关蒙太奇的系列理论中就曾提出,“电影是传播思想而不是故事”[2],这么看来这一理论同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含有的社会功能是相契合的。蒙太奇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不受各种现实规则的束缚和常规逻辑的拘束,可以随着人类的想象力自由驰骋。电影最重要的不是传播事实,它的素材与灵感虽源于生活但理应高于生活,蒙太奇的出现为我们搭建了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它让人类的意识观念可以融入电影其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播。

每个人都会做梦,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就曾说过,“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的。[3]”可见,梦境往往与现实相关联,这样一虚一实的世界常常会让我们不由自主产生各种想法与思考,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就是一部围绕“人的梦境”拍摄的科幻类大片。诺兰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为观众打开了一道意识的大门,这当然离不开蒙太奇的“功劳”。

观众跟着该片的主人公不断在现实与梦境中游走,有时还会在“梦中梦”中迷惑——眼前究竟是现实还是虚无?诺兰在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利用蒙太奇的手法,通过在镜头与镜头间建立某种联系使观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较为专注地辨别出现实与梦境,在为观众创造更为高阶的观影体验后也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世界的真切感受。镜头的剪辑与拼接让这部影片在最后40多分钟里实现了现实+五层“梦空间”的交续前行,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在这里皆被应用——在把握准确时间点的同时实现了每一层场景间的来回切换,而在这复杂又烧脑的背后,观众不得不感慨:究竟什么是现实?诺兰在电影最后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当镜头留在旋转的陀螺上时电影就结束了,而这样的镜头却让观众产生了经久不散的回甘与复杂的情绪。在几番观看并深思熟虑后,可以肯定的是:诺兰正是站在哲学的角度建构这部影片的。整个影片的宏观立意和微观细节表明,诺兰在巧妙嵌入哲学意义的同时,力求更进一步地实现这部电影的社会价值,告诉我们物质世界中时空分割的巧妙,本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思维与存在的联系。■

猜你喜欢
诺兰蒙太奇手法
假死疑云
错位蒙太奇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诺兰电影文化特质的多维解读和综合探究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评介
公益广告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浅析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