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爱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日益凸显,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农业现代化促进作用明显。农村三产融合是突破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1]。
农村三产融合扩大了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提升了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率,对降低农村发展机会成本、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首要选择。加快粮食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品牌打造、现代营销等环节的纵向融合,通过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高新技术等横向融合发展精致农业、观光生态农业推动现代农村三产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提升农业比较收益,而且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对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拓展农业的需求市场和增值空间,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各地三产融合已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我国农村三产融合仍存在规模较小、融合程度浅、层次不高、产业链条短、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我国生产和流通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战略性转变,从生产决定流通转向了流通引导生产。俞彤晖等[2]提到,商贸流通角色逐步由产品交易者向消费引导者转变,由市场接受者向生产组织者转变,农村流通数字化转型与一二三产业发展均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成为三产的融合剂和催化剂,直接驱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升级。流通创新能力已成为农村三产融合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数字化发展赋能流通产业,成为我国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流通数字化创新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已有研究对流通在农村三产融合中的作用关注度不高,基于此,本文将关注数字化赋能流通产业问题,研究其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
农村三产融合的概念源于日本的六次产业化理论[3]。2010年,日本农林水产省颁布的《六次产业化·地产地消法》正式把“六次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国内学者认为,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农村三产融合本质上是产业融合,关键在于创新[4],它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受技术或制度创新影响而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现象。乡村振兴战略下,三产融合发展如何找到突破点、需要怎样的融合发展推进机制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5]。
近年来,有关农村三产融合的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逐渐增多。一是关于农村三产融合度量的研究。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度量标准尚不统一,在指标选取和产业融合度量两个方面仍存在分歧。在指标选取方面,部分学者从产业融合类型[6-7]、产业融合路径和效益[8]等角度构建了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度量方面,其权重测算方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主观赋权法,如层次分析法[9]、专家打分法[10];另一种是客观赋权法,如熵值法[11]、因子分析法[12]等。此外,还有学者用灰色关联度法[13]、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14]等对农村三产融合进行评价。二是关于农村三产融合影响因素的研究。从金融发展角度出发,探究金融对三产融合的影响发现,金融深化通过投资、储蓄等效应作用于农村产业融合[15],数字金融依托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助推产业融合[16]。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城镇化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但其效果受财政支农水平制约[17],而数字化转型对产业融合发展起促进作用[18]。
在流通创新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提高流通业发展效率角度出发,围绕流通组织创新[19]、流通技术创新[20]、流通业态创新[21]和流通创新发展思路[22-23]进行研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应用,数字技术逐渐向流通产业渗透,为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流通数字化发展和智慧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24]。谢莉娟[25]提出,数字化能提升流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未来商贸流通发展的新常态,同时各类电商平台的开放也为流通数字化创业渠道打造和乡村扶贫做出了贡献。数字化转型通过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流通低效问题[26]等创新流通模式,促进农产品流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国城乡存在数字鸿沟[27]。
现有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这些文献大都对流通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不够充分,仅研究了两者中的某一个方面,有关流通创新发展和变革对农村三产融合先导和决定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从流通数字化角度,结合农村三产融合现状,探讨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以期为加快我国农村三产融合体系构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网络设备已无法满足流通产业规模扩张及流通需求增加的要求,高效流通的实现需要互联网的普及应用,需要基于数字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需要流通媒介交互能力的提升。据报道,智慧化、数字化是农产品流通升级的大势所趋,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更要加快推进[28]。在互联网与流通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衍生出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准确、快捷、现代的“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信息平台,成为农村三产融合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农村流通信息平台的建设,使农产品流转时间大大缩减,农产品搜寻、退换货成本等交易费用大大降低,区域信息不匹配问题得到改善,节约了三产融合交易成本,提高了融合效率,有利于发挥农村三产融合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农村劳动生产效率。根据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有促进效应。
数字技术渗透于农村流通的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各个环节,并通过互联网建立连接、产生关系、实现交互,使农村流通渠道各成员之间紧密联结,农村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2020)》①显示,2014—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由13.37 万亿元增加到37.21 万亿元,增长了178.31%,其中2014年网络零售额为2.79 万亿元,占比20.07%,2020年为11.76 万亿元,占比31.60%。从数据看,网络交易已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各种APP 上线,突破时空限制,扩展农村产品销售途径和范围,大幅缩减商品在农村流通的时间,实现了流通高效化,促进了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借助数字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有效实现对流通过程的动态追踪,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快速找出问题环节,充分发挥数字化运营提升流通效率的优势。与此同时,农村三产融合所需的各类资源也可借助高效的流通渠道直达农村,提高农村三产融合的竞争力。根据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流通渠道数字化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信息技术催生了供应链金融等数字金融模式。数字金融极大降低了流通过程中的融资约束,打破了传统金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可为农村三产融合供应链的参与者提供土地使用、产品生产及深加工、销售、储运等环节所需要的供应链融资服务,缓解金融约束,削弱信息壁垒,使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同时能够合理改善资金配置,扩充流通业融资渠道,优化流通产业布局,有效提高农村三产融合效率。张嘉怡[29]将数字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金融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数字金融服务将金融机构、农户主体、产供销链条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及物联网增强农村供应链整体的融资能力,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加入,提升农户对金融服务的使用意愿和积极性,并以此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根据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流通数字化为流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通过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流通结构不断改善,流通规模持续扩张;二是流通渠道的数字化创新,以即时性的市场需求扩展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和市场范围[30],提高了流通规模扩张的边际收益与辐射能力;三是数字金融通过技术化手段为流通业提供更加充分的融资可能性,推动流通业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流通规模增加。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扩大流通规模,可更加有效地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联结,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能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流通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根据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流通数字化发展通过流通规模持续扩张对农村三产融合产生影响。
1.被解释变量:农村三产融合水平(IA)
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业为基础和依托,借助产业联动、技术渗透等方式形成的新商业模式。它能够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将工业化模式融入农业发展理念,加大资金设备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高效化。用服务业的技术和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可以拓宽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有机衔接农产品及农业服务中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提升农产品价值。基于此,本文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农业服务化水平、农业与工业融合水平、农业与信息业融合水平以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五个指标来衡量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三产融合水平衡量指标及方法
2.解释变量: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CDI)
近年来,数字化发展在多个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流通业为例,智慧物流等流通模式的数字化发展为流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衡量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对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畅通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推动流通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指标,衡量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
(1)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DIG)。互联网是流通数字化的重要渠道,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流通效率往往更高,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接入端口数代表了一个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数字化程度。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网络零售到“互联网+”,再到数字化发展,电子商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接入端口数及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三个指标来度量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
(2)流通渠道数字化(DCC)。流通渠道数字化通过提升渠道信息化水平、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等提高流通效率,畅通流通渠道。因此,本文选取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电子商务销售额占GDP比重来反映流通创新效率,同时参考杨水根等[31]的做法,以批零比率,即批发商品销售总额与零售商品零售总额之比来表示流通渠道结构。批零比率越低,居民用于零售商品的花费越多,流通渠道越畅通,越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3)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水平(INA)。数字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扩大了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融资约束,为流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外,以移动支付等为代表的数字金融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本文通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来衡量流通产业金融服务水平。
流通数字化发展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流通数字化发展指标体系
3.控制变量(CON)
考虑到农村三产融合水平还其受其他因素影响,为更加准确地分析影响三产融合的因素,本文引入经济发展水平(GDP)、农村基础设施建设(IN)、农村固定资产投资(FAI)这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用来考察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三产融合水平的影响,以人均GDP 的对数来衡量[3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极大改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从而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参考张亦弛等[33]的作法,选取衡量农村基础设施的7个代理指标,用熵值法计算出总指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表示。
借鉴李心愉等[34]的做法,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并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IAit是被解释变量,即第i 个样本省份在第t年的农村三产融合水平,CDIit是解释变量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也就是流通数字化发展的总指数;Xit是流通数字化发展各维度的综合水平指数,CONit为控制变量,β 表示相关变量的参数估计值,μit表示随机扰动项。
本文研究范围为2014—2019年我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统计年鉴等。
基于流通数字化创新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参考石大千[35]的研究,利用熵值法求解各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各年各省份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及其各维度的综合水平指数还有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考虑到我国各省份的农村三产融合状况存在差异,且面板数据为短面板,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表4中的第2、第3列回归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能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这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其中,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和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水平对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影响较大,且显著。
从整体上看,通过数字化赋能,流通渠道迅速扩张,流通效率显著提升,为农村三产融合所需的各类资源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得到提升。具体来讲,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的系数为正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提高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能有效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提升,即H1成立;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水平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即农村三产融合水平随着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即H3得到验证;虽然流通渠道数字化的系数不显著,但其符号为正,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H2的合理性。
回归结果表明: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包括农产品安全供应、物流配送、消费品经营等在内的农村流通网络逐渐完善,为农村三产融合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驱动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发展畅通了农村流通渠道,提升了流通效率,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加大数字金融在农村三产融合中的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三产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优势作用。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大大缓解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困境,将农业拓展到销售领域,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纵向融合,但由于商品种类和市场需求受限,流通渠道数字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优势尚未得到完全展现。流通数字化建设借助区块链、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助于扩大农村流通渠道,提升农村流通效率,合理配置农村农业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市场信息导向,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因此,应大力推动流通数字化发展,提升流通产业效率,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流通数字化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为证明结论的可靠性,需要进行稳健性检验。由于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可能存在时滞效应,因此,将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和两期的数据纳入模型,重新进行回归分析,表4第4 至第7 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类似,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有效性。
表4 农村三产融合水平(IA)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进一步探究流通数字化发展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作用机制,并对H4 进行验证,本文基于模型(1)构建中介效应模型:
其中,CS 表示流通规模,用流通产业增加值、流通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流通产业就业人数等指标衡量(先进行权重分析再求出总指标)。通过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来验证流通规模扩张的中介效应,分三步:一是检验模型(1)中β1的显著性,即检验流通数字化对三产融合的总效应;二是检验模型(3)中β2的显著性,即检验自变量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和中介变量流通规模之间的关系;三是通过控制中介变量流通规模,检验模型(4)中系数β3和β4的显著性。使用该方法判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的标准为:如果模型(1)中的β1、模型(3)中的β2、模型(4)中的β4显著,则表明中介变量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如果模型(1)中的β1、模型(3)中的β2、模型(4)中的β4显著,但在模型(4)中的β3不显著,则表明中介变量发挥完全中介效应。
表5第2 列中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的系数为0.718,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两者显著相关。第3列中,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系数为0.843,表明流通数字化发展显著扩大了流通规模。第4列是控制中介变量后,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流通规模、农村三产融合水平三者的回归结果,加入中介变量流通规模后,农村三产融合水平与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之间的显著性关系没有发生变化,但其系数由0.718 减小到0.398,流通规模与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显著相关,系数为0.380,表明流通规模在流通数字化发展与农村三产融合之间确实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对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总效应为0.718,直接效应为0.398,占总效应的55.43%;通过流通规模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320,占总效应的44.57%。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发展以流通规模为传导变量,对农村三产融合起到促进作用,验证了“流通数字化发展→流通规模扩张→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高”这一作用机制,H4得到验证。
表5 流通规模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数字化赋能流通产业,使流通效率快速提高,流通规模迅速扩张,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流通数字化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等,成为农村三产融合的催化剂和重要助力。本文通过构建流通数字化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测算,然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具体影响,最后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流通规模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发展能有效提升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其具体表现,一是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对三产融合的影响正向显著,即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通过缩减农产品流转时间、改善区域信息不匹配状况节约了农村三产融合的交易成本,提升了融合效率;二是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对三产融合的影响为正。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拓宽了农村流通渠道,让农村三产融合所需的各类资源借助高效的流通渠道直达农村,提高了农村三产融合的竞争力;三是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增强了农村供应链整体的融资能力,吸引了更多经营主体的加入,促进了农村三产融合;四是流通规模扩张在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表明流通数字化发展通过流通规模扩张对农村三产融合产生影响。
为了加快流通数字化发展,从而更快更好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改善流通数字化发展环境,提高农村三产融合水平
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鼓励流通数字化建设。而流通数字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必须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着手,构建推动流通数字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要进行城乡统筹协调的流通体系改革,以推进城乡双向流通为重点,制定完善的促进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彻底扭转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以农村流通数字化创新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财政对农村流通数字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流通企业数字化、规模化和服务化水平,按照建设大流通、引导大生产、形成大市场的要求进行农村流通数字化创新,扩大农村流通规模,全面消除不利于农村三产融合的流通制约因素。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夯实农村三产融合的基础
农村三产融合需要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撑,作为农村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基础设施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加强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农村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联结,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对农村三产融合持久需求的释放。一方面,应提升农村信息网络覆盖广度、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创建流通数字化平台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各地应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农村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农村流通数字化平台、农产品仓储设施(如物流园区、冷库、配送中心等)、数字化装卸搬运设施、现代化流通加工设施、数字化交易场所设施建设等。同时,加快发展供应链动态联盟、农产品电子商务、第四方物流外包等新兴流通组织形式,建立一体化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实现流通组织之间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农村流通效率,从而有效扩大农村三产融合的市场需求,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提升。
3.加强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助力农村三产融合
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能有效连接农村生产、流通、分配链条,并对农业农村资源进行重组,推动农村各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当前,信息技术在流通渠道上的应用还不多,无法充分满足新的供需要求,其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应加强对流通渠道的数字化建设。首先,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立一体化的农村流通产业链条,搭建智能交易网络平台,使大数据技术贯穿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为农产品生产提供最优的供应商,及时为商品流通提供最便捷的渠道;其次,助力农村电商、社区电商、村庄电商发展,通过各种APP,全面扩展农村流通渠道,提高农村居民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考虑到目前仍有大部分农产品通过批发渠道流入市场,应进一步加快批发市场数字化转型,建设大型数字化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具有综合功能的批发市场平台。
4.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加大城市商业资本对农村三产融合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农村三产融合蓬勃发展,农业新模式不断显现,但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供给不足尤其是偏远地区、中小农业企业金融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数字金融通过服务中小企业,拓宽了金融服务覆盖面,扩大了金融普惠效应,有效缓解了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在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设立专门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机构与地方中小企业密切联系起来,加大创新金融资本对农村三产融合的支持力度。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积极引导城市商业资本向农村市场扩展,利用“供应链金融+批发市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将资金配置到产业链主体(特别是农户)的手中,加强商业资本服务对农村三产融合的支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白杏杏对本研究具有重要贡献,特此表示感谢。
注释:
①《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2020)》详见http://dzsws.mofcom.gov.cn/article/ztxx/nd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