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机理
——以湖北四家涉农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为例

2022-02-18 07:44何美章尤美虹
中国流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农户

何美章,尤美虹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2.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一、引言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农业产业化强链、补链、延链、优链,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是强化经济内循环的重点难点、潜力后劲和基础支撑。然而,小农户作为农业产业化不可或缺的主体,其生产经营存在生产弱势、市场弱势、资本弱势、技术弱势和政策弱势[1-3],成为畅通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主要“堵点”。可见,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如何应对小农户组织的复杂性,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

如何让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畅通农业全产业链循环,成为近年来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政策方面,2021年5月26日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2 号)强调,要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打造联农带农的农业全产业链。在实践方面,2018年4月10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商建函〔2018〕142号),并组织了相关试点,拟将典型试点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四家拥有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经验的试点企业作为样本案例,以小农户进入农业企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为切入点,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展多案例研究,拟揭示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机理,探索新发展格局下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的新路径,为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提供参考。

基于上述背景和相关文件内容,为避免产生歧义,对几个重要术语的含义和关系进行界定。农业全产业链指依托农业而形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链式经济状态,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链不强调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全产业循环强调覆盖一二三产业;供应链是产业链的微观基础,产业链是相关供应链的集合,农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联结运行是农业全产业链一二三产业功能实现的运行逻辑;农业企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使小农户通过供应链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或者说使小农户进入供应链全产业循环,进而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农业产业化与全产业链

随着农业劳动要素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的下降,农业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来自城市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城乡间要素流动的障碍,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快要素在乡村以及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4-5],实现城乡间市场化的紧密联结[6]。优化农村市场和城乡间要素配置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培育市场活跃主体[7],在小农户经营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况下,小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是培育市场活跃主体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率为准则,以市场契约为基础,具有多样化组织形态。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具有区域集群性及差异性等特点[8],另一方面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经营管理滞后等矛盾和局限[8-9]。这些因素导致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实践组织形态尽管比较多样,但基本是“公司+”模式的产业组织形态,主要借助龙头企业构筑一条资本流向乡村的通道。

改造传统产业链,培育新型产业链,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工作。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决定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存在空间差异性,各地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化问题[10]。各地应紧跟国家政策,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以特色谋发展,把重点放到强链、补链、延链上[11]。燕洁等[12]提出,要以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产业链,以农民组织化构筑农业产业链,以农业品牌化引领农业产业链,以农业信息化支撑农业产业链,以农民职业化提升农业产业链。夏柱智[13]建议,要推动村庄以整体和能动的方式吸纳市场,自下而上地构建小农户主导的农业产业化。芦千文[14]主张,要加快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建设高质量的农业产业链体系。

(二)小农户进入农业产业链发展

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链为前提并强化农业产业链[15],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内涵[16],因此小农户进入产业链发展属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范畴。当前有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主流观点认为,现代农业具有绝对优势,而小农户的生产经营存在诸多弱势。叶敬忠等[2]认为,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存在生产弱势、组织弱势和市场弱势。刘卫柏等[3]认为,小农户存在分散经营的生产弱势、产业脱节的市场弱势、金融供给短缺的资本弱势以及信息滞后的技术弱势。叶敬忠等[2]认为,要以土地规模化、组织规模化、服务规模化的方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轨道。卢洋啸等[17]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支撑是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农业纵向一体化“三化”联合下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体系进行改造,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18]。

小农户进入农业产业链发展主要通过与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建立有机衔接。叶敬忠等[2]认为,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表现为个体型、组织型、关系型衔接机制相互杂糅的多元形态,尚未形成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平等、稳固衔接方式,小农户依然处于依附状态。刘同山等[19]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方式归纳为农业的规模扩大、劳动力节约、产值提升、产业拓展四种类型,认为保障小农户经营收益需要强化小农户与其他农业主体的利益联结。蒋永穆等[20]认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实质上是小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的产品链或资源链衔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是衔接的中介,不同的中介组合形成不同的衔接结构。

(三)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现代供应链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组织管理模式的供应链,其典型特征是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技术渗透与应用、组织管理变革、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等[21-22]。围绕产品或服务的全链条整合与优化,不同层级专业化与一体化运营的现代供应链战略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是供应链及其管理是提升成员竞争力的手段;二是供应链组织的契约与协调机制具有统筹订单流、物流、资金流的突出作用;三是新一轮科学技术应用等能够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形成新的价值增长点。

百年大变局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收缩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地位的提升创造了条件[23]。在农业供应链领域,刘大成[24]指出,以高端农产品消费作为拉动起点的农业智慧供应链具有较强的发展动能,将拉动和引导农业全产业链资源配置优化,构建全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关系,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最佳路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对畅通经济循环具有重大影响。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重大冲击,风险增大,要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23]。

(四)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小农户进入农业产业链发展备受学者关注。特别是关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联结问题,已有很多学者从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等角度提出了相关联结机制。然而,现有关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主流研究认为,要把小农户作为客体嵌入作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在这种“嵌入”视角下,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处于依附地位,很难与现代农业形成稳固的衔接关系,大有边缘化之势。

近年来,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大力推进,为小农户持续稳定进入农业产业链创造了契机。供应链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不同于以往其他产业组织、实体组织和农民组织,这主要体现在流程、功能、方法、平台赋能以及供应链一体化创新等多个方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竞争力上,这决定着其引领小农户的能力。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引领小农户主动加入供应链,使小农户成为供应链上的重要成员。

因此,本研究在现代供应链视角下研究小农户如何以平等地位进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将以参与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农业企业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多案例研究,探寻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机理,以期丰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理论,为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驱动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提供参考。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机制与实现过程,既要回答小农户为何主动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也要回答小农户如何主动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本质上属于探索性研究。因而,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展规范的质性研究,探究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机理,同时采用多家案例企业资料,并保证资料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且可以相互印证,以减少主观臆断,提高理论的效度。

(二)案例选择

遵循探索性研究理论抽样的原则,兼顾所选择案例的代表性,本研究以参加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的四家农业企业作为案例样本。这四家案例企业分别用A 公司、B 公司、C 公司、D 公司表示,它们处于湖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农业细分领域,拥有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经验,在通过供应链创新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体系方面成效显著,其成功经验值得总结提炼。四家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参见表1。

(三)资料收集

本研究数据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四家企业提供的试点、示范申报资料。特别是2021年3月底,按照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函〔2021〕113 号),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开始,并要求从第一批试点企业中推荐,因此示范创建申报资料是对2018年以来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经验的总结。二是通过对四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访谈得到的数据资料,总计约6.8万字。调研时间、对象、内容等参见表2。

表2 调研时间、对象、内容

四、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

(一)扎根研究设计

1.逻辑起点:小农户通过供应链“联结”进入全产业链

2021年4月上旬进行的分组调研发现,参加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四家企业尽管在供应链协同对象、供应链具体结构特点(表1)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作为供应链组织主体,带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运行逻辑是一致的。比如,从A公司的供应链一体化结构(图1)看,其智慧生产、品质控制、供应链过程一体化、赋能小农户的供应链运行原理与其他几家企业大体是一致的。

表1 四家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从图1来看,A公司供应链一体化结构通过项(1)至项(4)即养殖模式创新、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智慧养殖、推进智慧生产,使小农户作为养殖户或蛋厂工人进入A公司供应链,成为供应链组织内部成员,完成角色转换;通过项(5)至项(8)即布局全球供应链、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推进新零售,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通过项(9)至项(11)即信息化建设、信息共享、产品可追溯,实现小农户身份与社会的联结,提升小农户社会诚信水平。通过上述供应链运作、创新与应用促使小农户实现角色转换,进而通过先进的生产方式、销售方式和金融服务保障小农户收益。

可见,小农户是通过农业供应链的组织联结、市场联结、信息联结、利益联结进入并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这正好同文献回顾与评述部分提到的组织弱势、分散经营的生产弱势、产业脱节的市场弱势、金融供给短缺的资本弱势、信息滞后的技术弱势等问题相对应。这些联结机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中得到了“一体化”解决,这是供应链这种特殊组织形式连接农业生产端到用户消费端全要素运行的必然结果。

2.研究路径:“动因—行为—结果”的普适逻辑

本研究按照“动因—行为—结果”的普适逻辑,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发掘小农户进入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有机衔接”基本点。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卢洋啸等[17]、刘同山等[19]围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所做的系统研究。他们提出,现代农业包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小农户进入农业产业链发展需要与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建立有机衔接。比如,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入,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等;二是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包括农业生产托管或土地托管、农业机械化服务、病虫害防疫服务等。基于这些理论观点,重点考虑小农户的要素性、主体性、能动性、社会性等经济社会属性,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四家案例企业的一手和二手资料进行摘录、分析、编码,并加以概念化、范畴化,构建证据链,识别小农户进入试点企业供应链进而参与全产业链循环的内在逻辑规律,最终形成理论性诠释。

首先,进行开放式编码。仔细阅读并正确理解四家案例企业资料,识别引领小农户进入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动因、行为、结果的主要机制和关键事件。基于理论研究进展,在动因部分将案例资料中关于小农户在供应链中角色、功能、作用的内容进行概念化编码,在行为部分将关于不同机制下应对措施的内容进行概念化编码,在结果部分将关于不同机制下行动策略实施后小农户与试点企业双方变化结果的内容进行概念化编码,形成二级编码条目。

然后,进行主轴式编码。将开放式编码得到的概念整合为抽象化的范畴,形成一级编码。并在二级编码、一级编码基础上,按照“动因—行为—结果”的内在逻辑,提炼出四个主范畴。

最后,进行选择式编码。主要是对获得的四个主范畴进行匹配、整合与提炼,形成汇总性概念(核心范畴)。本研究得出的汇总性概念见研究结论部分。

(二)扎根分析发现与阐释

基于上述逻辑分析和研究设计,对四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路径和机理进行扎根分析,重点回答如何联结的问题,即关注联结建立与变化过程,并进行过程剖析,厘清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联结机理和路径。

1.机理一:组织联结机制

在组织联结机制中,小农户是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必要基础。然而,目前的困境在于,小农户在农业产业链及供应链中是边缘化的,其要素性(包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及作为供应链成员的性质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造成了农产品的很多根源性问题,如品质与安全问题、规模与效益问题等。

对此,试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明确认识到小农户在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吸收众多分散的小农户成为农业供应链的一员。主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供应组织等)为桥梁,吸纳小农户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进入供应链循环。然后,实时、充分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包括农业种植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如优生优种、除病虫害)、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托管服务及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不断加固已经建立起来的组织联结,稳固小农户,使之不从农业供应链中流失。这些措施使得小农户的土地等生产要素价值在农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中更好地得以实现,生产效率更快地得以提升,进而形成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的组织联结机制的建立为小农户后续参与供应链全产业循环打下了良好基础。试点企业基于组织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结果和路径分别参见表3和图2。

表3 试点企业基于组织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结果(部分代表性证据)

2.机理二:市场联结机制

小农户是农产品市场交易的重要主体,但其市场参与能力极为有限,在市场交易、利益分配、与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互动中均处于弱势,丰产不丰收是常见现象。对此,试点企业在通过组织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及其生产要素参与农业供应链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市场联结机制帮助小农户更好地实现其在市场交易中的主体性。

在市场联结机制建设中,试点企业主动采取措施,从农产品种植养殖标准制定、培训与推进,品质建设与品牌打造等方面着手提升小农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体包括种植养殖的专业化、数字化、透明化、可追溯性建设以及全方位饱和营销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这些措施使得小农户能够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性,从而产生了可观的生产规模效益,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除此之外,能够快速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种植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些改变又反向增强了小农户对农业供应链的黏性。

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的市场联结机制的建立,可以较好地巩固小农户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组织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参与供应链全产业循环。试点企业基于市场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结果和路径分别参见表4和图3。

图3 试点企业基于市场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路径

表4 试点企业基于市场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结果(部分代表性证据)

3.机理三:信息联结机制

对小农户而言,及时获取农产品市场销售信息尤其重要,因为即使是同一种农产品,其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也可能不尽相同。然而,小农户获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因此,供应链组织通过与小农户签订农产品采购与售卖契约,拓展小农户参与市场交易和进行劳动力转移的渠道,满足小农户作为社会人的重要需求。

为此,在当前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试点企业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信息技术,积极采取措施,在农业信息化、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开发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开辟农产品互联网直销渠道、提供农业政策服务、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互动、促进政府与企业互动等,与小农户建立了必要的信息联结机制。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小农户及时获得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极大地促进小农户农产品在市场上交易量的增加与流通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产量的增加和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并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供应链建设。

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的信息联结机制的建立,可以较好地支撑小农户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组织联结机制和市场联结机制,加固小农户与供应链的关系,推动小农户参与供应链全产业循环。试点企业基于信息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结果和路径分别参见表5和图4。

图4 试点企业基于信息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路径

表5 试点企业基于信息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结果(部分代表性证据)

4.机理四:利益联结机制

小农户具有典型的经济特征,总体看是一个与农业生产经营紧密关联的经济单位。确保农业收入是小农户的一个重要目标,尽管其收入来源并非仅仅局限于农业经营所得。然而,仅仅依靠小农户自身的力量,很难获得合理的种植养殖收入,更难分享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增值收益。这导致小农户长时期按照固有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缺乏进行种植养殖结构调整、实施规范化绿色化种植养殖的能动性。

对此,在利益联结机制中,试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激励和约束策略,并主动及时赋能小农户。在激励和约束小农户方面,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技术、加强诚信建设、约定农产品回收价格等来增加小农户收入,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小农户获得合理的产业链供应链收益及增值利益;在赋能小农户方面,主要通过农业金融支持、农业规范化绿色化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等来提升小农户利益分享能力,从根本上激发小农户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有力措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小农户农产品的利润率,使小农户得以分享农产品加工及销售附加值,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化发展。

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加固了其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组织、市场及信息联结机制,从本质上决定了其参与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试点企业基于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结果和路径分别参见表6和图5。

图5 试点企业基于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路径

表6 试点企业基于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扎根分析结果(部分代表性证据)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1.多维联结机制相互作用,助力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全产业循环

本研究以四家试点企业为例,分析了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机理,以“动因—行为—结果”为内在逻辑进行发掘,发现其联结机制涉及组织、市场、信息、利益四个维度,是一个多维联结机制,它们协同保障和助力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全产业循环。

其中,组织联结机制是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必要基础,其解决了分散的个体小农户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效融入农业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问题,使小农户得以“正式”成为农业供应链上游供应端的第一环节,成为农业供应链持久创新的必要一环;市场联结机制是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必要纽带,其使得小农户能够真正成为农业产业链上的市场主体,有效参与市场交易和利益分配,实现与农业供应链上下游成员的互动与融合;信息联结机制是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催化剂,其使得小农户能够便捷高效地参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地实现自我积累循环、改造与变革,确保小农户及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利益联结机制是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定海神针”,是小农户进入农业供应链、获取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及其他回报的必要保障,影响小农户对农业供应链的黏性,决定小农户参与农业供应链的长久性。

在农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中,组织、市场、信息、利益等多维联结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促进,引领小农户通过案例企业农业供应链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机理参见图6。

图6 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机理

2.供应链多元创新契合小农户的多重属性

在农业供应链一体化运行与多元创新中,小农户身份的多重属性很好地得到了匹配,这使之真正成为农业全产业链循环中的一员,能够集成发挥自身多元属性功能,通过供应链实现小农户价值的倍数放大效应。一是契合小农户的要素性。农业供应链吸纳小农户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种植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等创新,畅通原料专业化供应等,盘活了小农户的生产要素,使之成为供应链的重要源头。二是契合小农户的主体性。供应链将小农户纳入集成经营与管理范畴,为小农户搭建与农产品流通及销售组织等市场主体对接、交互、交易的桥梁,强调了小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特性。三是契合小农户的社会性。供应链通过网络运营与创新,大力推广应用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直销等新型消费模式,快速联通农产品需求与种植养殖生产,切实推动了小农户生产经营“按需生产”的变革。四是契合小农户的能动性。小农户能够分享供应链融合创新带来的农产品规模收益、产业链与供应链增值收益以及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其他收益,实现多元化增收。这些多维利益既从根本上调动了小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小农户参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的热情。

3.处于供应链源头的小农户是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重要成员

2021年5月,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的核心是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即去除农业全产业链研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流通、销售、品牌推广、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的堵点和梗阻,使之成为一个紧密相联、高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从试点企业看,农业供应链创新是促进农业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有效路径,其中处于供应链源头的小农户是实现供应链全产业循环的重要成员。小农户直接承担并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在种植养殖结构改进、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成效看,处于供应链源头的小农户稳定性与黏性的增强极大地提升了全产业链循环的稳定性,其典型表现是高效打通了一二三产业通道,提升了农业供应链上相关主体融合发展的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小农户的长久稳定发展成为全产业链循环的稳定支撑。

4.农产品创新及溢价驱动城乡循环并以国际循环助推促进

一方面,供应链可以充分促进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及其生态效应的发挥,在竞争中农业供应链平台企业具有农产品和市场双重优势,可全方位创新农产品全渠道流通的多元化业态。一是农产品品类品质创新,包括品种改进与更新、品质提高、生态化等;二是农产品加工产品创新,涉及清洗分割、即食食品、食材、熟食、酱料产品开发等;三是农产品流通销售创新,包括分级分类、按需包装、计量组装、体验消费等。这些农产品创新品类在供应链企业运营区域乃至全国市场流通消费,可以促进城乡循环、国内大循环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供应链是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微观基础,其价值链创新是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根本动力。这些创新带来的价值,包括优质优价、产业延伸增价、品牌溢价等,可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创新与品质提高,与此同时持续推动供应链运行效率和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农产品从国内城乡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并相互影响和促进。

(二)管理启示

本研究对农业供应链通过创新与应用吸纳小农户、提高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具有一定启示。

1.以“供应链+小农户”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

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中对分散农户的组织是一大难题,“供应链+小农户”是大势所趋。应鼓励和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综合数字平台建设,发挥其灯塔式的引领作用,实现前台与农户及客户联系、中台与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联系、后台进行供应链管理,实现平台相关方、企业、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形成供应链上下游联动效应,促进经济下沉循环发展。

2.以供应链协同破解小农户产销对接难题

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吸引小农户的多维联结机制,为克服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流通弱势提供了参考。因此,围绕小农户与市场对接,一方面,核心企业要加强供应链组织中市场渠道、利益分配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等的建设,组织全链按市场运行并保障各方权益;另一方面,党和政府的基层组织、农村的村组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种养规模、社会服务等的统筹,组织小农户按标准生产并形成规模,按质按量按时交付,包括统筹农村特色优质资源向供应链聚集、培养小农户和社群按标准生产的习惯、培育诚实守信的民风。

3.以供应链资源整合拓展农产品品牌溢价

农产品品牌溢价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应整合供应链关联资源优势,拓展品牌溢价,形成产业集群、区域集群大品牌格局。一方面,在供应链内部整合资源,打通一二三产业通道,创造品牌溢价;另一方面,加大重组或并购力度,在链与链之间,通过优链、强链、并链,加强品质控制、优质优价、加工增值、品牌营销等。同时,借助新一轮信息技术与乡村振兴资金优势,引导关于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舆论导向,推动品牌化与高质量发展。

4.以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农户资金需求问题

供应链核心企业可以代理银行开展小农户融资的贷前甄别、贷中监督、贷后控制工作,为创新供应链金融授信创造条件。因此,应鼓励银行与企业通过协商确定授信规模并简化流程,构建智能化动态授信机制,制定客观科学的面向农业产业链上小农户的信用评估办法,为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平台提供贷款通道。同时,引导金融机构顺应农业产业链形态变化,满足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探索多样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特色农业产业链量身打造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金融产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专家委员会委员陶君成教授为本文提供了有益建议,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2021年4月上旬的分组调研,特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产业链供应链农户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