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无双,钱益萍,汤 静,龚素蓉,周 琦
(1.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2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127;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1]。冠心病病程较长,且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病情会逐渐加重,对患者生活质量势必会造成一定影响。生活质量是患者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综合性评价标准[2],体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研究显示,患者感知赋能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4]。患者感知赋能是指患者对于增强自身知识、技能和信心做出正确健康决策的感受与认知[5]。近年来,赋能逐渐变成一种优化健康结果和控制健康支出的策略[6]。患者感知赋能在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中已有广泛研究[7-9],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且不深入。本研究旨在调查冠心病患者的感知赋能水平和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医护人员评估患者感知赋能水平、制订相关护理措施,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借鉴参考。
1.1 对象2020年7—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收治于上海市2 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WHO 冠心病诊断标准[10];②冠心病病程>3 个月;③病情稳定,有一定的理解力,能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损害或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者;②既往有精神病史或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调查者。按照样本量估算方法,样本含量至少为研究变量个数的5~10 倍。本研究涉及变量共40 个(患者感知赋能变量4 个,生活质量变量36 个),因此样本量至少为200例,考虑到10% 的样本流失率,计算所需样本量至少为223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生活方式及疾病资料4 部分。①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是否工作;②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族史、婚姻状况、有无他人照顾、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等;③生活方式:包括睡眠质量、是否运动、吸烟史、饮酒史等;④疾病资料:包括病程、因冠心病住院次数、装支架个数、治疗方式、有无合并症、是否主动获取冠心病相关知识及获取途径等。
1.2.1.2 患者感知赋能量表(Patient Perceptions of Empowerment Scale,PPES)PPES 由Lewin 等[11]编制,叶美玉等[12]汉化并修订,用以测量患者的感知赋能水平。量表包括信息、决策、个体化和自我管理4 个维度,共11 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将条目平均分划分为4 个水平:>4.5 分为水平很高,≥4 分且<4.5分为水平较高,≥3.5分且<4分为水平中等,<3.5分为水平较低[12];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赋能水平越高。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2~0.89,内部一致性良好。
1.2.1.3 36 条简明健康问卷(36-Item Shot Form Health Survey,SF-36)SF-36 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13]研制,我国方积乾[14]教授翻译,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SF-36 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36个条目。所有条目得分相加获得原始得分,问卷得分=[(原始得分-最低分)/(最高分-最低分)]×100[14],分值范围为0~100;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7~0.89,内部一致性良好。
1.2.2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者向患者现场发放问卷,并解释调查目的及注意事项,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由其自行填写;对于需要帮助者,研究者仔细逐条询问后代替其填写;填完后及时回收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7.3%。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均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总体情况292例冠心病患者SF-36 平均得分为(64.02±12.62)分,生理职能维度平均得分最低为(40.75±39.71)分,社会功能维度平均得分最高为(75.91±19.28)分。
2.2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比较292 例冠心病患者年龄32~91 岁,平均年龄(65.09±10.68)岁,BMI 为(24.53±3.35),冠心病病程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2.00(0.50,5.00)年;因冠心病住院次数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为2.00(1.00,3.00)次。不同分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即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单因素分析详见表1。由结果可见,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睡眠质量、运动方式5 个分组变量对应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情况、有无他人照顾、吸烟史、饮酒史、是否主动获取冠心病自我管理相关知识、有无其他合并症、有无冠心病家族史、因冠心病住院次数、病程、治疗方式、装支架个数对应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N=292)
2.3 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得分情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292 例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平均得分为(41.18±4.90)分,处于中等水平。4 个维度的条目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决策(4.13±0.67)分、个体化(4.02±0.71)分、信息(3.68±0.91)分、自我管理(3.28±0.70)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得分与SF-36 得分呈正相关(r=0.293,P<0.001),与SF-36各维度得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详见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相关性
2.4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及患者感知赋能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具体变量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患者感知赋能、年龄、接受教育程度、睡眠质量以及是否运动5 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共可解释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异的16.1%。具体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4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1 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处于中等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292 例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处于中等水平,与李永秀等[15]的研究结果相近。表明患者感知赋能水平尚可,对于增强自身知识、技能和信心做出的正确健康决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决策维度用于评估患者为自身作出健康决策的能力的指标,在本研究患者感知赋能各维度得分中最高。这与龚伯雄[16]自我管理维度得分最高,李永秀等[15]和李璇等[17]信息维度得分最高的研究结果均不同。可能与本次调查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比较全面,能更好地促使患者作出相应健康决策[18]有关。自我管理维度用于评价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本研究患者感知赋能各维度得分中最低。这可能和本研究调查对象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且大部分为老年人有关。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19],年龄越大的患者自我效能越低[20],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20]。此外,本研究调查对象缺乏获取冠心病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主动性,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转化和应用有待提高。
3.2 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292 例冠心病患者的SF-36 平均得分为(64.02±12.62)分,处于中等水平,与罗秀琼等[21]和吴雪[2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低于Spinka 等[23]的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理职能是测量由于生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本研究结果发现,被调查的292 例冠心病患者生理职能维度得分最低,与李永秀等[15]的研究结果不同。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研究对象冠心病病程较长、疾病程度较严重、年龄偏高且BMI 多处于超重范围有关。社会功能指的是健康对社会活动的效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292 例冠心病患者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最高,与李永秀等[15]、与李献丽等[24]的研究结果均不一致。究其原因,一方面,本研究47% 的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 000 元以上,超过80% 的患者拥有全部或部分医保,患者生活及就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患者社会功能障碍呈负相关[25],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26],且社会支持是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27]。本研究92.47%的患者为已婚状态,93.15%的患者在生活方面有人照顾,提示其社会支持系统较好。
3.3 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293,P<0.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的感知赋能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与多项研究[9,17,28]结果一致。表2 显示,患者感知赋能与一般健康(r=0.254)的相关性较高,表明感知赋能更高的冠心病患者,其个人健康自评更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感知赋能是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P<0.001)。这提示高感知赋能的患者拥有更高的自我效能[15],其往往具有更好地获取疾病信息和控制疾病的能力与信念、较高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中,应注意培养患者的感知赋能,促使患者明确自我管理的责任,激发患者内在的动力,使其行为改变[29],作出相应的健康决策,进一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次研究所调查的292 例冠心病患者感知赋能和生活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应培养冠心病患者的感知赋能,尽量挖掘患者自身潜能,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从而优化其健康状况,达到改善其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由于受时间、人力、物力资源的限制,调查对象仅涉及上海市2 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患者,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局限性。今后研究可进一步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以验证本研究结果,并为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