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2022-02-18 02:59周波涛孙永谋戴如飞
医学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周波涛,魏 赫,孙永谋,刘 畅,王 杰,戴如飞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6)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是高血压疾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进展快,且预后不佳,伴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1]。现阶段,外科手术已成为脑出血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其中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最为常见,但基底节区位于大脑皮质深部,且临近脑底,常规开颅手术会造成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2]。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血肿穿刺引流术以其微创、便捷、安全等临床优势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疾病的治疗中,而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则是基于该术式改良而成的术式,不仅血肿清除效果好,而且对患者脑组织损伤较小,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本研究结合2018 年9月-2020 年8 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6 例HBGH 患者临床资料,探究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HBGH 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8 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6 例HBG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 例。对照组男35 例,女28 例;年龄54~72 岁,平均年龄(63.28±3.59)岁;血肿量30~70 ml,平均血肿量(46.17±10.35)ml;发病至手术时间4~21 h,平均发病至手术时间(12.52±4.68)h;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6~12 分,平均GCS 评分(9.12±1.32)分。观察组男37 例,女26 例;年龄53~74 岁,平均年龄(63.37±3.60)岁;血肿量30~70 ml,平均血肿量(46.25±10.40)ml;发病至手术时间4~21 h,平均发病至手术时间(12.64±4.70)h;GCS 评分6~12 分,平均GCS 评分(9.20±1.35)分。两组性别、年龄、血肿量、发病至手术时间、G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 证实为基底节区脑出血,且病例资料完整;②发病至手术时间<24 h;③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①由脑外伤、颅内动脉瘤以及血管畸形破裂等原因导致的脑出血患者;②凝血功能异常,伴严重出血倾向者;③GCS评分<6 分;④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依据颅脑CT 确定血肿位置,于最靠近脑皮质且尽量避开功能区与大血管处的头皮做直切口(4~5 cm),常规钻孔后扩大成骨窗,建立3 cm×3 cm 骨窗。随后以“十”字形切开硬脑膜,采用脑压板迅速切开皮质进入血肿腔,将硅胶引流管置入血肿中心,采用吸引器对血肿进行清除,首次抽吸量宜控制在30%以内,以防止腔内压力突降而导致再出血的情况。完毕后缝合硬脑膜,并对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装置进行固定,以保证持续引流,术后根据CT 的复查结果作适当调整。

1.3.2 观察组 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依据术前CT 定位结果,于颞侧头皮标记穿刺点。随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在额部发际内做横行切口(3 cm),颅骨钻孔后,以“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切开蛛网膜后,电灼处理皮层小血管,充分显露中颅窝底与外侧裂尾段。将引流管沿穿刺平面,自血肿前上方贯穿至血肿后下方,并配合注射器吸出血肿中的血液,以此降低颅内压,将硬脑膜与大脑皮层分离,随后将引流管外接于引流袋内,经CT 检查确定无再出血后,配合尿激酶等溶液进行血肿腔灌注,当残余血肿量<10 ml 时,拔出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情况(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癫痫等)、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残留血肿量)/术前血肿体积×100%。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总分42 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损害越严重。预后情况:于术后6 个月,采用GOS 评分[5]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6]进行评价:GOS 评分:5 分表示预后效果优,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4 分表示预后效果良,伴中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3 分表示重度残疾,但意识清楚;2 分表示植物生存,仅有呼吸、心跳等最小反应;1 分表示死亡。ADL 评分:共14项,包括躯体生活自理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4~56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术后1、6 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6 个月GOS 评分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GO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GO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HBGH 是临床常见的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疾病,多由血压骤升引发的颅内动脉破裂所致,而颅内血肿的出现,不仅可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同时还可压迫其周围组织,引起缺血性坏死及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害,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7-9]。因此,及时清除血肿,缓解其对神经功能及周围组织的损害,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所在。现阶段,HBGH 的治疗多倾向于外科手术,其中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最为常见[10-12]。但该方案手术时间长,且对周围组织及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13]。而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可利用头颅CT 等影像学技术精确定位血肿靶点,通过抽吸清除血肿,可在最小损伤条件下达到良好的血肿清除目的,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在基底节区等皮质深处的血肿治疗中具有更为理想的应用价值[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HBGH 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血肿清除效果佳等优势,其手术操作更为安全、高效。此外,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可有效降低HBGH 患者的再出血及并发症风险,分析认为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定位精确、手术创伤小,可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同时无需经过血管区,大大降低了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神经功能方面,两组术后1、6 个月NIHSS 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这是由于该术式血肿清除效果好,可有效缓解其对神经功能的损害,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在预后方面,观察组GOS 评分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对HBGH 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HBGH 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率高,且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风险低,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预后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