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

2022-02-18 18:30贺阳
化学教与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能任务驱动能源

贺阳

摘要:以微项目的形式将化学能与热能、电能进行融合教学,通过对社会性议题“燃油车会‘消失’吗”的讨论,在证据推理、论证与反论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在真实问题情境解决中实现用高阶思维包裹低阶思维,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结合工程技术、经济、环保,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燃油汽车;能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任务驱动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2-0076-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2.017

本項目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与能量,是对研究与实践栏目“了解车用能源”的改编。以真实的社会性议题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引领学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强化其社会参与意识,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目的[1]。

一、驱动性问题的提出

以大庆油田为背景,百年油田自1959年以来已经过去60年,世界能源也面临危机,有人说百年燃油时代将终结,燃油车将消失,各国政府也相继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中国海南2030年将禁售燃油车。那么燃油车真的会消失吗?

二、项目解构、科学论证

项目实施计划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在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提取出关键问题,例如:燃油车为什么要消失?传统车用能源遇到哪些问题?用什么替代传统车用能源?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等。为了科学论证这个话题,我们需要对项目进行解构[2],如图1。

1.子项目一:车用能源的种类

第一小组学生结合工程技术、物理学知识,介绍了不同的驱动形式,汇报了车用能源的种类、能源转化形式、车用燃料种类、汽油柴油标号的含义。燃油车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纯电动车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燃料电池汽车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子项目二:为什么用醇化汽油替代传统能源?

问题1:传统能源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观点: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会引起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教师进一步提供世界石油储量、我国的能源结构、煤制油等资料。

问题2:汽车尾气中有哪些污染?是如何产生的?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学生观点:酸雨、氮氧化合物及二氧化碳等。

学生会进一步提供论据,从价类二维角度(图2)分析酸雨的产生,氮氧化合物和CO、碳氢化合物等成因,汽车尾气管的高温将空气中的N2和O2反应生成NO,进一步氧化为NO2,再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另一组同学提出反对观点,目前汽车尾气管已经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可将氮氧化物和CO转化为绿色无污染的N2和CO2,因此汽车尾气没有污染。

在本轮学生观点的碰撞中,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物质转化观。教师继续给出资料进行反论证,尾气管会加速氨气的排放,以促进学生更高阶的物质转化观,发展科学素养。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碳循环、巴黎协定,发展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催化剂的研究是一个极具魅力和应用前景的科研方向。

【资料】柴油车的脱硝装置,用尿素CO(NH2)2做反应剂与氮氧化合物催化生成N2,但会出现尿素逃逸,分解产生氨。

汽车尾气中除了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外,还有氨气的存在。随着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使用,机动车尾气的氨排放量显著增加,在发动机富燃料条件下运行会加速催化剂表面氨气的反应过程。氨气的生成过程归功于NO和H2的反应,而H2来源于CO和H2O的反应[3]。

问题3:选择替代能源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观点:热值、低碳经济、污染、来源、成本、安全等

学生结合热值、低碳经济、物质状态、来源、环保等分析辛烷、甲烷、乙醇、氢气的优劣。通过计算相关数值,结合多种因素科学论证这个问题。

对于乙醇的优点,教师提出是有人说碳零排放,激发学生的辩论意识,学生从守恒角度提出观点不可能,并给出论据产物有二氧化碳。教师引导学生从乙醇可再生这个角度再分析(图3),学生恍然大悟,进一步促进学生更高阶的转化观和守恒观。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觉得乙醇燃料是否适合大规模推广呢?

学生提出反对观点:不行,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乙醇汽油站多、南方少,因为北大荒有粮。大部分乙醇来源于粮食,而中国是人口大国,乙醇燃料的应用会出现与人“争粮”,使用乙醇燃料是要深思熟虑的。

问题4:对比蒸汽机、内燃机、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从转化效率、技术可行性等角度进行比较。

通过动画演示三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能量转化形式,从转化效率、技术可行性角度进行论证。

3.子项目三: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问题1:新能源汽车的种类有哪些?

纯电动、油电混、燃料电池汽车、增程式汽车等

问题2:结合电化学模型分析驱动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生结合电化学分析模型分析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能量转化形式、电流方向、闭合回路的形成,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物质的变化。以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模型认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3:那你支持哪种新能源汽车呢?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提出各自观点,引出二者的优劣。教师进一步指出这只是我们个人的观念,国家层面呢?通过播放视频“国器—中日车用能源,谁才是未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和日本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不同路线及原因,发展学生的大局意识,政府所做出的决策一定是居于本国的国情,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综合考虑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最后引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需要大量的电池研发人员,这是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使命与担当。由学生进行介绍电池研发人员的工作、研发方向、薪资、大学对口专业、工作对口公司等。

结束语:前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曾说过: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石材的耗尽,而石油时代的终结也将在石油枯竭之前到来。

三、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实践,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有效地将能源、环境问题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辩证讨论、归纳整理,模型分析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能量转化形式、电流方向、闭合回路的形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关注思维的进阶提升

在每次运用核心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后,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评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素养发展水平及目标。这个活动将工程技术、学科知识、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复杂情况,通过这个活动,锻炼学生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真实问题情境解决中实现用高阶思维包裹低阶思维,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崔书菲.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0.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张昕,叶燕珠,刘建桂,等. STEM视域下高中化学“微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以“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5):118-120.

猜你喜欢
电能任务驱动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闪电潮汐转化仪
丰富的能源
可输出电能的椅子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第11讲 电能与电功率专题复习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