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2-02-18 01:15黄婕
公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新时代大学生

黄婕

摘要:大學阶段是塑造个人三观的主要时期,也是培育家国情怀的关键时期。中国在新时代所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以及取得的发展成效,都为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素材。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也被赋予了提升青年责任担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培育合格时代新人的现实价值。文章就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的培育路径展开研究,旨在凝聚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关键词:家国情怀 大学生 新时代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个人、家庭和国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之举。

一、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实价值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谈及“家国情怀”,并强调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群体。因此,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从个人及国家角度都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1.提升青年责任担当的需要

步入新时代以来,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了“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消除绝对贫困、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事件性”教育契机,以及在这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也为其提供了充分的“政治性”教育素材。从社会学维度来看,学生往往在重大事件与国家、民族利益相联系的节点,更能体会自己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通过这一次次洗礼家国情怀的培育有利于青年明确自己的身份以及肩上所负担的使命,使得他们做到心中有祖国,眼里有同胞。

2.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是产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华夏子孙产生民族认同的情感基础,是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促发展的必要精神支柱。家国情怀历经了千年的变化,固然具体内容等有所变化,但是其精神实质如保家卫国、家国同运等却一直被传承。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厚植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不仅有助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命运共同体意识。青年兴则国家兴,通过青年群体家国情怀的培育,最终实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目标。

3.培育合格时代新人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大学生是时代新人的培育主体,家国情怀是时代新人的必备素质。时代新人是民族复兴的实践主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国梦的实现,也更需要这样走在时代前列,以国为家、家国一体的青年大学生,用他们的担当作为去感召更多的人。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塑造时代新人的需要,时代新人与家国情怀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需要。

二、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只有学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配合家与国情感的嫁接,个人注重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实现家国情怀教育。

1.学校层面:注重大学生家国情怀学校培育,找准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主场域,而大学生则是影响其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学校应结合现实背景,坚持以大学生为根本着力点,把握其新时期的心理特征,统筹有形课堂和无形课堂,从而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立足有形课堂教学

有形课堂不仅仅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其他学科的课堂也属于其中。第一,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任何思政教育都会受到所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课程,在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引入当下社会大环境的元素,反映社会动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二,充分利用多种网络形式的便捷优势,开展家国情怀主题的线上讲座、微党课、微团课等,以新时代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其他科目的课堂也要融合家国情怀元素,结合教育对象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2)结合无形课堂辅助

无形课堂仍然秉承立足学生的原则,但有别于有形课堂的是无具体教学形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包括教育者、教育情境等方面。第一,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1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从自身做起,感化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指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创设的具体情境。[ 2 ]家国情怀的教育情境,则是旨在为实现家国情怀教育而创设的情境,如校园文化墙建设等。通过教育情境与家国情怀教育目的的高度耦合,从而对教学对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家庭层面: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家庭教化,找到家与国的连接点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家庭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在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家庭教化的同时,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家与国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传统,找到大学生家与国情感转换的连接点,从而促进其家国情怀的培育。

(1)注重家庭教化培养

第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了一个的重要观点:家庭本身是国家的缩影,[ 3 ]不仅揭示了家庭的本质,还表明了家与国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家庭是教育的单位,应该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能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部分脱离家庭教育开始相对独立生活的开端等原因而忽视了这种联系。第二,家风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家风的传承是一个家庭成员道德品格、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和自我调整”。[ 4 ]充分利用家风文化在大学生心中形成的认同基础,将弘扬优秀家风文化中蕴含着经世担当的爱国价值观作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有力的切入口。

(2)著力家国情感转化

家庭是个体与国家之间的“桥梁”。第一,在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中,家与国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家国情怀理念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在新时代的国家发展中也同样不可或缺。综合历史的发展过程、现实的需求及大学生独特性等视角,促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情感转化。第二,我国历来重视注重爱家与爱国的统一。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包含无数小家的大家。家国情怀理论,也正是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中“修齐治平”的文化积淀,不仅彰显了从自身到家庭再到国家的视野,还为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了现实依据。对家的关爱之情正是爱国之情培育的前提,家庭家国情怀教育就应立足实际,积极引导大学生看到家与国的连接点,助力其情感转化。

3.个人层面:促进大学生家国情怀入脑入心,找到知行合一的切入点

大学生本人是家国情怀教育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部分大学生受西方国家不实言论以及不良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不能对家国情怀形成正确认识。因此,要从受教育即大学生主体出发,提升其对家国情怀的重视,并且落实于行动之中。

(1)促进家国观念深入

有些西方国家依托媒体形式,宣传不利于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言论,甚至用他们的理论质疑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发展中所做出的爱国行为,企图否定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合理性,从而宣扬西方价值理论的普世性。如果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只是停留于地理意义上的爱国,或是自身家国观念不够稳固,轻易受到西方价值文化的影响,那就不是真正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大学生们要理性看待互联网上的言论,用正确的观念和方式应对外来冲击,从而做到家国情怀不光是嘴上功夫,是真正的入脑入心。

(2)落实爱家爱国行动

以实践为基本观点的马克思知行观认为从观念认同到行动落实还需要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上下功夫,“行”是“知”的基础。形成真正的家国观念是落实爱家爱国实践的基础,爱家爱国的实践是培育家国观念的最终目的。行动才是家国情怀最有力的诠释。在新时代,厚植家国情怀的实践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尽自己所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从时代新人的身上汲取榜样力量,积极学习,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兴衰荣辱,并最终落实到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体系建设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新时代小学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zssz ss006;FHB180544)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79:155.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7.

[4]方鸿志,刘广远.新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102-106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