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 婧
2022年11月12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哈尔滨话剧院创排的话剧《坦先生》,作为黑龙江省新剧目调演剧目在哈尔滨环球剧场首演,获得良好反响。这部话剧是我省着力推出的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重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也是中宣部要求创作的讲好典型故事的剧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彰显了新时代龙江文艺劲旅的情怀担当。
这部话剧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工程教育家、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的奠基人和引领者刘永坦的真实故事创作,选题重大,意义深远。讲述了刘永坦扎根黑龙江六十余载,四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带出一支“雷达铁军”,完成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筑就祖国海防长城的故事。歌颂了刘永坦矢志报国、担当有为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塑造了坦先生饱经沧桑不变、历经风雨弥坚的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崭新话剧舞台艺术形象。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今天,刘永坦瞄准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贡献科技硬核力量,所彰显的精神无疑会给我们以灵魂洗礼与巨大的精神动力。
科技题材的戏剧创作成功的并不多见,表现科学家的话剧就更难创作。刘永坦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3个100杰出人物”等众多荣誉,2021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坦先生”是他的学生和同事对刘永坦的亲切称呼,也是他最喜欢的称谓。常人对科学研究比较陌生,对新体制雷达的原理、概念和术语就更少知了。刘永坦四十年如一日封闭式地工作,加上保密,很少与外人打交道,生活单调而枯燥,也缺少围绕戏剧事件开展的针锋相对的对手人物。这个题材似乎天生就缺少戏剧性,如何让人们看得懂、感兴趣、受感染,可谓难以着墨。
编剧为什么要写这个题材的剧本?是刘永坦为新体制雷达发展的奋斗不息?是他的科技报国?当然是。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就是一部平庸之作。从美学的角度讲,人们永远感兴趣的应该是人,是人的内心与情感。编剧谭博在剧本的创作中,没有把刘永坦这个英模人物写成一个概念化的人物,没有把国家、政治、牺牲、奉献等理念挡在人物的前面,没有用理念的冲突来代替性格冲突,而是在充分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前提下,摆脱英模人物习惯的塑造方式和行业戏的创作模式,摆脱真人真事的羁绊,把刘永坦还原成具有崇高情怀的普通人。科学家都是很理性的人,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们的情怀。剧本紧紧围绕刘永坦带领科研团队开辟中国新体制雷达之路这一中心事件,选择了新体制雷达的科研立项、理论创建、建立实验站、完成应用工程和捐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几个重大事件与关键时刻,以人物命运为切入口,将人物和事件扭结在一起,结构出一个完整的戏剧框架,并带有一定的布莱希特史诗剧式叙事风格。让刘永坦及科研团队核心成员等人物用自己的行动科技报国,并通过他们特定的性格方式去坚持和实现。坦先生在每一个戏剧事件中都有真实可信的行动轨迹。
题材的规定性,决定了这部戏无法走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纷繁的人物纠葛的路子。在剧本中,编剧紧紧抓住刘永坦带领科研团队发展中国的新体制雷达这条主线,将所有的情节线索和矛盾冲突都交织与集中到刘永坦身上,突出显示人物性格,给人物心理脉络注解。特别是在刘永坦和科研团队奋斗业绩的叙事和剧情推进上,坚决明确地给了坦先生舞台行动目标,并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对人物内涵给予充分的设计。剧本一开始,刘永坦以深沉的内心独白讲述了1840年以来中国百年海防的屈辱历史,隐含某种悲壮的色彩。剧本以人物作为历史危局的落点,给刘永坦确定研发新体制雷达的明确目标,为全剧的叙事与展开设置强烈的命运感和悬念感,也有助于主题的升发与内涵的张扬。波澜壮阔的海洋被赋予为沧桑历史、壮阔世界和博大雄浑的精神气质的象征,构成了这部话剧的美学和精神底色。
在人物定位和人物关系的体现上,把刘永坦与他人对于新体制雷达认知的差异和观念上、工作上的冲突,从外部情节引入内在情感,转化成有深刻生命内涵的情感纠结。一是人物的自觉意志。刘永坦自觉意志的目标无比坚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他这一点。他在戏里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事件都是冲着这点去的。二是人物的性格方式。这是刘永坦这个人物最鲜明、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他针对现实问题的态度和与之相对应的行动方式。三是心理控制。刘永坦把全部精力聚集到新体制雷达研发上,从不受外界的干扰,没有丝毫的精神内耗,从来不去想失败了怎么样,而是马上调整心态,分析失败的原因,顶着巨大的压力,一次次修改完善,最后出色地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剧本着重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表现他们面对困境是怎样竭尽全力地去战胜的。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灵轨迹,重点放在刘永坦人格的成长、境界的提升和精神的磨砺上,刻画他经历身心痛苦、灵魂震撼后思想的升华,最终实现科技报国理想的真实心路历程。
剧本在有机的叙事框架中,把现实与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宏观上,把人物始终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上来把握,把刘永坦的奉献与国家建设和几代中国人的期盼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世界雷达发展为参照系,传达历史与时代的真实气息,反映人物本质精神,着力突出了坦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这一主要性格特征,并以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披肝沥胆的敬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子精神,多侧面地表现了这一主要性格特征,集中体现了坦先生在追求和达到科学高峰的过程中,所散发出的专注、独立和享受的精神之美、人格之美。在微观上,对人物内心进行深层次的剖示,清晰表达了人物的个性、情感和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境遇,揭示深藏在新体制雷达研制的英模事迹背后的人物情感变化与心灵深处撞击出来的思想火花,让剧中人物在深沉和多样化的情感历程中显示生命的价值和艺术的力量。
剧本塑造了一群很有特色、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新体制雷达的成功,是刘永坦及其科研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团队成员和刘永坦也有颇多碰撞冲突,但他们知道坦先生的忠诚与智慧,是他最坚决的支持者和信任者。这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在精神层面上,其实是“一个人”,集中体现了坦先生的风格和作风——永不服输,绝不向国外的封锁低头,独立自主,追求卓越。编剧设计了三个代表性的科研团队人物——于子庆、郑宁和赵玉成,他们是最初的科研团队成员,更是核心骨干。于子庆是刘永坦的博士生,曾在美国某著名雷达试验室进修,他心无旁骛地跟着刘永坦做科研,可以说是坦先生的化身和影子。刘永坦十分欣赏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本科毕业生郑宁。郑宁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科研团队,在刘永坦的力荐下连续五次破格,但他却不喜欢寒冷的北方,一心想调回南方。团队中也有中途因为个人追求原因而离开的赵玉成,但他没有背弃团队的精神,成为某国际公司的技术权威,终生感恩坦先生。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离不开妻子或母亲的支持。剧本中的二号人物是坦先生的妻子冯秉瑞,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他俩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学,夫妻相濡以沫走过四十多年,是坦先生科研的不懈支持者。剧本没有正面写他们爱情外在的轰轰烈烈和海誓山盟,而是让含蓄、内敛,甚至略含苦涩的爱情带上时代特殊的印记,科研人的浪漫是并肩奋斗,他们的爱情更感人、更深刻。戏的最后,夫妻俩将坦先生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基金,用于人才培养,让情比金坚的爱情有了坚实的着落点。
剧本中虚构了海军战士张建军这个人物。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雷达兵,他盼望着新体制雷达能够早日应用到海防上。刘永坦的父母以跨时空的方式出现,与刘永坦进行心理对话和交流。刘永坦的老师——世界著名雷达技术专家谢尔曼教授也以跨时空的方式出现。代表国家和上级部门的陈局长,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刘永坦面前。这些人物将刘永坦的人生历程以人物动机和情感的支撑融入事件,以情感逻辑推进情节发展,同时为舞台上塑造这些不同的鲜明人物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剧本从审美层面和人物命运切入,以独特的视角,多维度地集中反映刘永坦带领科技团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研制中国新体制雷达的砥砺过程,他们与国家发展和海防建设紧密相联,突出了写实性与“主旋律”精神,把个人的崇高理想提升到家国情怀的美学层面。在理想和现实、个人和群体的驳难中,折射出生命的热度与精神的高度,包含对这一表现主体的回视与沉思,与观众进行精神层面的对话与交流。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剧本中提出了我国教育与科研中重资历、不重能力,重论文、不重应用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侧面反映出坦先生及其科研团队的重大贡献、学术人格与报国情怀。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适当介绍新体制雷达的科学知识,具有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
剧本在发扬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使用心理时空和现实时空交替的表现主义手法,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借鉴吸收影视、戏曲等艺术元素,有效实现间离空间和情感线索的外化,与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接轨。如采用跨时空心灵对话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用“倒插笔”揭示人物前史来丰富人物性格,借助岳飞《满江红》等诗词来抒发人物的雄心壮志,通过外界和同事朋友的怀疑与反对来反衬坦先生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以夫妻之间真挚朴素的情感交流表现人物的温馨情愫,诸多场景以浩瀚的大海为背景衬托人物的博大胸怀,以贯穿全剧的贝多芬《英雄进行曲》烘托人物的英雄情怀。在剧本的表现上,虚实并重,大开大合,充满诗意,丰富、拓宽了艺术表现力与艺术张力;在人物塑造上,真切自然,真情实感,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让观众触碰人物心灵,引发情感共鸣,能够在精神层面与人物进行对话交流,让坦先生这个时代楷模可触可感可叹可学,彰显艺术的力量。
总之,扎实的剧本为二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挥空间,愿话剧《坦先生》的主创们以更高的标准,继续努力,精益求精,将这部戏打造成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