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艺作品中戏剧的多元化表达

2022-02-17 18:13:53
剧作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特警文艺作品

■ 战 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的提高,加之人文、艺术、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文艺作品也在不断地从创作方式上寻求突破。近年来,戏剧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文艺作品中,它不仅保留了戏剧的传统功能,还开辟出了“戏剧+”的多种模式。当戏剧与环境、生活体验相结合时,就产生了“感受功能”;当戏剧与真实人物事件相结合时,就产生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培育功能”。笔者通过观察、实践从而分析文艺作品中的“戏剧+”模式,着力思考“先进典型人物发布”这类文艺节目的创新发展,并结合实际案例,浅析戏剧的多元化呈现与表达。

一、戏剧元素的纪实表达

“先进典型人物”的发布不同于纯新闻,它不追求时效性,而是在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上加以挖掘和呈现。它兼具电视新闻专题的特质,但又与之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主要的功能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具有纪实风格,讲究艺术性。先进典型人物生活在平凡之中,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处于不同的人生坐标,但他们有着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先进典型人物发布”这类文艺节目呈现出“戏剧+纪实风格”的创新模式,它既保留了纪实的电视语言,同时又充分结合戏剧元素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使我们身边的这些默默无闻、平凡而又普通的先进典型人物得以生动还原,凸显出他们身上闪光的时代精神和道德特质。

利用戏剧元素塑造先进典型人物,立足点是纪实表达。首先要以人物的真实事迹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戏剧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反映真实为本质,用戏剧化的纪实表达引发共鸣。例如,在黑龙江省2022“最美医生”发布仪式中,第五组“仁心仁术”发布的是来自全省各地市从医多年、事迹突出的七位优秀医生。此环节发布运用了戏剧化情景再现手法,让演员来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并将七个时空的人物集合在同一个舞台,通过患者之间、患者家属与医生、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戏剧表演,再现每一位“最美医生”职业生涯中最为闪光的片段。他们中有在无影灯下竭尽全力、与死神抢时间的急诊科医生;有护佑生命、勇攀技术高峰的微创肿瘤普外科医生;更有迎战疫情、无所畏惧奔赴一线的抗疫医生。在发布仪式现场,演员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情景再现了七个戏剧化片段。这些片段都取材于被表彰的这七位医生的真实事迹。这一表现手法的核心是真实事件。演员利用或紧迫或平实、或激动或深情的戏剧表演调动观众情绪,引发观众共情,同时立体生动地完成了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塑造,也以“润物细无声”的表现手法升华出七位“最美医生”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光辉。

二、情景交融多元化立体雕刻先进典型人物特质

情与景一直是戏剧舞台所推崇的独特至高的艺术境界,“景生情,情生景”和“景中情,情中景”的艺术现象也为文艺作品中先进典型人物的塑造提供了巨大的表现空间。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黑龙江省派出了五百多名由公安特警和消防官兵组成的抗震救援大军,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震救灾斗争第一线,历时两个多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交给的任务,为保卫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抗震抢险救灾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为了表彰这个英雄的群体,展示新时代公安特警、消防官兵亲民爱民、不怕牺牲的崇高形象,在“平安龙江——2009年春节电视文艺晚会”中创作了以哈尔滨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支队长刘亚民率领五百多名公安特警、消防官兵、医疗救护人员穿越一处处死亡通道及时赶赴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县水磨镇三江乡进行抢险救灾这一典型事迹为原型的情景剧《警民鱼水情》。特殊的历史事件为先进典型人物及群体塑造提供了多层次的情景表现空间。节目开头利用背景大屏幕播放汶川地震实况新闻,配合舞台上阴郁的灯光效果,以“戏剧+真实事件视频画面”的模式为人物出场和戏剧表演渲染气氛。“公元2008年5月12日,骤然降临的灾难与悲痛自古蜀汶川直抵我们的心底。5月14日凌晨,巡特警支队支队长刘亚民奉命带领队伍赶赴灾区,开始紧张的救援行动,一路争分夺秒向三江乡挺进。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巨石滚落,根本无路可走。看着身处危险的队员们,想到没有一点消息的三江乡,刘亚民焦急万分。”随着讲述人层层递进的阐述,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饰演刘亚民的演员罗久江带领他的抢险救灾队伍上场。“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不管三江乡有多远,不管眼前的路有多难,我们都要上。哪怕我们伤亡惨重,也要冲过去解救群众。哪怕我们只进去一个人,也要告诉群众后援部队马上就到。哪怕我们全军覆没也要给后援队伍留下路标。”演员罗久江的这段台词深刻地反映出刘亚民虽身处险境、时刻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但仍坚守信念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用坚毅的眼神和果敢的身姿,细腻地刻画出刘亚民复杂焦灼的内心情感和执着坚定的信仰力量。随后,刘亚民率领的救援队在三江乡中心小学操场上驻扎后,立即成立了医疗救护队,给受伤群众进行紧急救治,还帮助灾区群众在危房危楼里抢运出粮食和生活用品。危险中抢运粮食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运动感和肢体表现力,节目中通过一段群舞展示当时警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情景。“戏剧+舞蹈”的模式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推进剧情发展的作用,也增强了现场的紧张感。同时,刘亚民将救援队拆分成多个小组,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分赴三江乡附近九个村庄实施抢险救援。“当队员们从各个村屯回来的时候,乡亲们一下子就把大伙儿围住了。原来他们把全村唯一的一头猪给杀了,煮了一锅肉等着大家。”围绕着这锅肉汤,演员们通过戏剧表演在舞台上还原了公安特警与灾区群众警爱民、民拥警的感人故事。从小切口破题,从独特角度进入,就因为这一锅肉救援队员该不该吃,刘亚民与乡长展开了一番激烈的争执,最终在村子里懂事的小女孩揪心的哭声中,救援队战友们终于同意和乡亲们一起喝上一碗肉汤。“乡亲们笑了,可救援队的战友们却哭出了声,一片肉一口汤一把泪,就这么和着吃了下去,刘亚民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好吃最难咽的一口汤啊!”此时节目接近尾声,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经典旋律响起,“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危难显身手,警民鱼水情,“戏剧+经典影视作品原声音乐”的多元化呈现,将龙江公安的英雄形象和他们在巴蜀大地在汶川灾区,用鲜血和汗水、用奉献和真诚谱写的壮丽凯歌演绎得跌宕起伏,感人肺腑。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层层叠加的情绪也把一幕幕汶川地震后抢险救灾的历史画面真实地呈现给观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在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5G时代即将到来,AR(增强现实)与XR(扩展现实)虚拟技术已经在一些大型文艺活动中得以应用。技术的升级与发展让文艺作品在艺术性上增添了更多浪漫唯美的底色。那么,“戏剧+虚拟技术”是否会给“先进典型人物发布”这一题材的文艺节目提供更有力的支撑,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尝试。让技术助力创意,让戏剧共享科技,用一公分的宽度,探寻一公里的深度,扎根群众,走进生活,让用“戏剧+”的温暖情感刻画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变迁,传递人间温度,使多元化的戏剧表达具有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特警文艺作品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大众文艺(2023年20期)2023-11-16 12:06:16
特警在身边 安全进校园
军事文摘(2023年16期)2023-09-04 07:10:32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新闻传播(2022年17期)2022-11-22 09:45:56
“95后”特警的用情守护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2:40
文艺作品
美术界(2022年6期)2022-06-29 01:59:46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7:26
高原特警之歌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22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传媒评论(2019年6期)2019-10-14 00:59:20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大众文艺(2019年14期)2019-01-27 11:31:55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传媒评论(2018年1期)2018-03-22 0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