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编辑加工的异同

2022-02-17 22:14胡小平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书稿纸质加工

◎胡小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 100089)

继传统纸质出版之后,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数字出版业务发展迅速,编辑加工也就不再全是“白纸黑字”,有的工作还需在线上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编辑加工的相同之处

纸质图书是以纸张为载体的图片和书刊,一般指书籍,也泛指各类书籍、图片、刊物,特指书籍。纸质书稿一般指图书出版印刷之前的纸质审稿文件。数字内容产品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制作、编辑加工,并利用互联网等网络传播给受众(包括读者和听众)的数字出版产品。其内容制作、编辑加工、生产管理、营销渠道都已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出版产品的形态主要有阅读、视听、传感三大类,包括电子新闻、电子书报刊、数据库以及网络和移动终端出版物等。这些数字出版产品与传统的纸质书稿在内容编辑加工方面基本相同,都需要在政治敏感、知识内容、语言文字、体例格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把关控制。

(一)政治敏感关

审查和处理政治敏感问题是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编辑加工中的共同首要问题,在编辑加工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决定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能否出版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政治敏感问题审查主要是审查出版内容是否合法,确保内容不含违反宪法基本原则、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仇恨或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迷信、扰乱社会秩序和破坏社会稳定、宣扬淫秽赌博及暴力、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内容。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政治敏感问题审稿或审查时的主要法律依据主要有宪法、网络安全法、广告法、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纸质书稿质量保障体系、纸质书稿质量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等等。编辑应在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对纸质书稿和数字产品的内容“绳之以法”,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有悖公序良俗的内容予以删改或禁止出版;对于作者的不同观点,只要不违法,应当允许出版,以符合国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指导方针,而不能凭编辑个人的好恶行事,不许作者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总之,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都不得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禁止的内容。

(二)知识内容关

处理好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的政治敏感问题之后,还须保证其知识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可读性以及逻辑性等。纸质图书和数字出版物的使用对象都是社会大众,首先要确保其内容正确,不能向受众传递错误信息,尤其是中小学和大学教材,更不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要把好知识内容关,首先,编辑尤其是责编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广博的百科知识储备和认真的编辑工作态度。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专业的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必须由专业的编辑进行加工。非专业人士是无法做好专业内容的编辑加工工作的,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也就是说专业的人才能干专业的活。一位文科编辑去加工整理理工科图书纸质书稿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且,专业的人还得“专”,半吊子也是加工不出高质量产品的。一般出版产品的内容理所当然主要是本专业内容,但大多数纸质书稿会涉及跨专业或其他相关知识,作为“杂家”的编辑也应能应对自如。此外,即使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百科知识,如果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是做不好编辑加工工作的。所以说“水平高超、认真负责”是好编辑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选用高水平的编辑人才对于保证内容编辑质量至关重要。其次,规范编辑流程、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也是把好内容关的重要保障。一般首先由责任编辑(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均可担任责任编辑)对纸质书稿进行初审(一审),然后由编辑室主任(副主任)或由出版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复审(二审),最后由社长或总编辑或者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终审(三审)。三审制对各个审级都规定了具体的任务,在程序上交叉互补、递进制约,既可以实现对稿件的客观、公正评价,也可以避免由于编辑人员知识不足和工作疏忽造成的失误,有助于对稿件质量的严格把关。稿件发排出样时,先由照排人员毛校,然后出初样,送校对室校对。校对人员对初样一般是一校、二校连校(由不同人担任)。初样经两校后,称为“一校样”。一校样经照排人员改样后出样,交校对室进行第三次校对。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校对人员第三次校对后,责任校对应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前的通读工作。除重点图书和数字出版产品外,许多出版社第三次校对后的校样,实际上就成了终校样。终校样经照排人员“灭红纠错”后出的新样,就是清样。数字出版产品的这些流程一般在线上进行。

(三)语言文字关

常见的语言差错主要有主谓、动宾、人称和数、动词时态等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冗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或表意重复等。文字差错主要有错别字;多字、漏字;前后颠倒字;图表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图片细节前后不一致;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错;外文错;少数民族文字错;国际音标错;拼音错;计量单位名称错;科技术语错;阿拉伯数字用法错;汉语数字用法错;图表位置错;引文与原文不一致;词性标注错误;参考文献差错或著录不规范;使用异体字、异形词;未按规范翻译地名或人名;地图没有标注审图号等。编辑的语言文字知识越正确越丰富就越能发现、辨别及正确处理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中的语言文字错误,但是编辑个人的大脑不是百科知识库,储量是有限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一次性发现和处理好全部错误,即使对于已发现的错误,凭个人知识不一定都能处理好。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借助工具书和其他参考资料。中文类的工具书主要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英文类的工具书主要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 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英语用法词典》(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葛传槼英语惯用法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学英语习惯用法词典》(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实用英语语法》(外研社)、《薄冰高级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各工具书最好能用最新版。其他参考资料主要有电子词典、相关网站和语料库等。二是请教同行专家或高手。对于凭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查找资料之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行家。在某种意义上说,编辑工作属于熟练工种,做的时间越长经验相对来说越丰富,有些问题对于新编辑来说可能百思不得其解,而对于老编辑来说已是轻车熟路。所以通过请教有时可轻松、顺利地解决问题。把好语言文字关之后就剩体例格式关了。

(四)体例格式关

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都涉及体例格式,这方面的问题宏观一点的是整本书甚至整套书的体例格式统一问题,微观一点的主要包括标点符号错用、漏用、多用;正斜体;黑白体;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误在行首、行末;空行、空格示空;需要空格、空行未空;字体错;字号错;英美式拼法不统一;体例前后不一致;图表设计不规范;小数点误为中圆点;冒号误为比号;专名线、着重线错;破折号误为一字线、半字线;图序标注错;表序标注错;公式序标注错;正文注码或文中注位置错;法定计量单位符号错;科学技术各学科中的科学符号错;乐谱符号错;简化字与繁体字混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同一面上同级标题位置错;转行格式不统一;阿拉伯数字转行错;外文转行错;正文注码与注文注码不符;外文复合词、外文单词漏排连接号;阿拉伯数字或汉语数字用法错;标题、段落、习题、注码等序号标注错;页码漏排、错排;不合要求的另页、另段、另行、接排、空行;书眉单双页位置错;笔画、音序错等。

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都存在同一产品多个作者的情况。一方面编辑需要对稿件体例格式进行整体把关。如果策划编辑在作者撰稿之前规定了整本书或整套书统一的体例格式,让作者遵照行文,那么这样的书稿或产品经过主编者统稿之后格式体例就相对统一,编辑在这方面的纠错工作就相对较少,否则,工作量就非常大,严重时需重新统稿排版,无疑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如稿件中存在较小一点的体例格式差错,编辑也需对其一一更正。也就是说,编辑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书稿和产品的体例格式进行整体把关。

二、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编辑加工的不同之处

数字出版产品与纸质书稿的编辑加工工作大同小异,上面主要谈了四个主要的相同之处,下面略谈几个不同之处。

(一)编辑加工的流程和质量

传统纸质书稿在出版之前需要审稿,数字出版产品在发布或上线之前也需要审查,但两者的流程略有不同。纸质书稿必须严格执行三审三校流程,一个都不能少,必要时甚至应该加审加校;而有些数字产品,尤其是纸质图书的配套或衍生产品,其主要内容来自原书,已经走过了三审三校甚至多审多校流程,而且一般情况下数字出版产品是研发和编校几乎同步进行,有时策划编辑也是文字编辑,不像纸质书稿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分得那么清楚,再加上数字出版产品要求出台时间相对紧迫,并且万一有错后期修改也较方便等等原因,有些数字出版产品的编辑加工就没有严格走完三审三校流程。即使是与纸质书稿相同的编校方面,数字出版产品的编校质量要求也与纸质书稿不同。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规定,图书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才属合格。有些数字产品由于其内容不像纸质图书那样经过正式排版,而且声像内容不便用版面呈现(多数情况是在版面中插入链接,即使呈现也是版面中的小版面),因此,字数统计不便与纸质图书采用同一方法,而且各出版单位算法不一,有的算字数,有的算字符数;有的计算差错率用万分比,有的用百分比等。

(二)编辑加工的范围

除了编辑加工流程,数字出版产品的编辑加工范围也与纸质书稿不同,其涉及范围更广更泛,比如,数字出版产品需要考虑产品功能、运行程序、对音视频的特殊处理、编辑制作、用户体验以及对作者的技术要求等等,而纸质书稿的编辑加工几乎不会涉及这些方面。

1.程序功能、音视频的利用和处理

数字出版产品与传统纸质稿件编辑加工一个主要的区别恐怕要算程序功能以及对音视频等媒体的处理方面。传统纸质图书、报刊、杂志,是将纸质稿件上的图文编辑加工好之后进行纸质印刷装订即可制成最终产品。此类出版物如果需要配置音像资料,以前是将音像文件做成磁带、光盘、U 盘附在纸质产品如图书上,读者通过播放磁带、光盘或将优盘插入电脑等设备听声音、看图像。后来在纸质产品上制作MPR 码、印刷二维码,读者通过移动设备扫码后在移动设备上听声音、看图像。纸质书刊本身最多也就只能做到图文并茂,没法实现图文声像齐备,也不存在给纸质书报刊编写代码、编辑程序的问题。而数字出版产品就不同,一个数字产品既可以是图文产品,也可以是图文声产品,还可以是图文声像产品。也就是说,它的媒介利用度远远高于传统的纸质书报刊,完全可以自我实现而不需要借助别的媒介。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数字出版产品的形式和呈现方式会更加灵活多用、形象生动。所以数字出版产品的编辑加工过程中用到的程序编制和功能设计的概率远远高于传统纸质书稿,对音视频等多媒体的应用便利性也远远大于纸质书稿。

2.设计制作运行

数字出版产品与传统纸质稿件编辑加工在设计制作等方面也不一样。传统纸质图书的设计一般仅限于纸质版面的设计,如版心的大小、钉扣切口的宽度、天头地脚的距离、内文标题及正文的字体字号、页眉页脚的位置以及封面装帧设计等,内容准备好了之后送排版厂印装即可。而数字出版产品的设计制作工作远远要比这些多得多、难得多,这里仅就数字出版产品的测试和发布进行简单阐释。数字出版产品的测试牵涉到产品制作方、开发方和目标客户群体。产品的测试贯穿于产品设计开发的始终。产品测试主要包括产品功能测试、用户体验测试和终端及软件系统测试。功能测试重点是测试产品提供的功能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比如,图文是否能够正常显示、音视频能否正常播放以及链接能否正常打开等等。用户体验测试主要评估终端用户对该产品的使用情况,比如,用户是否会用,用得顺不顺手,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或问题,产品存在哪些缺陷或不足等。终端及软件系统测试主要产品在其所应用的载体或系统平台的稳定性、兼容性进行测试。数字出版产品的发布主要可分为在线发布与镜像发布。在线发布主要通过客户端将电子书、数据库等数字产品送达终端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镜像发布主要是将数据库等数字产品安装到用户本地,为其提供基于本地局域网的检索、查询、阅读等内容服务。数字出版产品的发布主要涉及元数据准备及营销推广两方面。元数据准备需要确定产品名称、关键词、分类、简介、图标、价格及服务模式等;营销推广包括广告宣传、微博微信推广、知名大V 推荐、专题社区推广等。

(三)对编辑能力素质的要求

数字出版产品和传统纸质稿件的编辑加工对编辑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不相同。尽管两者都要求编辑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国家政策方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主旋律;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具有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但从事数字出版产品编辑加工的编辑还须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存储和传输技术、数字内容加工转换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要对数字出版产品设计开发、数字内容投送和传播、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网络广告投放和计费、数字版权保护做到尽可能多地掌握,能够使用产品开发工具和用户管理工具,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终端设备能够进行熟练操作,有能力在作业过程中和产业链各方进行无障碍沟通。

总之,数字出版产品与传统纸质稿件的编辑加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编辑需要针对两类产品的特点和要求准确把握、灵活处理,以便做好两类稿件的编辑加工工作。

猜你喜欢
书稿纸质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