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经济新闻报道角度研究

2022-02-17 22:14王代林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受众经济

◎王代林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社,四川 成都 610012)

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传媒业快速发展而不断丰富。经济新闻近年来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人群中正迎来良好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它在经济新闻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社会和市场竞争,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政策、媒体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经济新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境地、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有利形势更新发展理念,实现转型、创新和变革。

一、新媒体和经济新闻含义

(一)新媒体含义

使传统媒体在形式、内容、类型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的新媒体,定义虽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究其根本,是利用计算机(计算与信息处理)、网络(传播与交换)等新技术而产生的一种与传统媒体相匹配的新概念[1]。主要包括数字电影、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新媒体,本身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数字电视、数字报纸、触摸媒体等媒体,与广播、报纸、杂志和电视四大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一词可以从产业分化、人机界面、艺术运动及其手机短信、互联网、桌面窗口等多媒体形式来解读。不同的解释是由于不同领域、行业、技术、艺术和媒体的不同阐释。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其“所有人与所有人沟通交流”的特点的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动传播为特征的“第五媒体”或“创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者和接受者融合为平等传播者的媒体,拥有互动性和即时性、海量性和共享性特点的新媒体,可以同时进行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移动媒体、IPTV 等的个性化的交流,一些刊物在新媒体栏目中还包括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的博客和播客。关于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产业联盟秘书长、《连线》杂志、2013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等众说纷纭,一些传播学期刊有多媒体性和超文本性、个性化和社会化的“新媒体”栏目,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研究的对象不同,至今没有定论。与传统媒体相比,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互联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是继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媒体形式为载体,为终端用户提供经济信息和休闲娱乐的一种传播形式和媒体形式[2]。主要是与经济信息有关的经济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分支,其内容可定义为经济报告。

(二)经济新闻的含义

中国新闻实用词典对包括经济新闻、经济通讯、经济调查报道和经济时事评论的经济新闻的定义解释为,经济新闻可分为单只经济新闻的狭义概念和概括为对当前经济领域近期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事实报道的广义概念。对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有影响力的经济事实或涉及经济领域的各种事物进行简要报道的经济新闻,是生产、流通、消费等所有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3]。经济新闻,就范围而言,内容必须有价值;就时间而言,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最近发生的事件必须是“经济事实”“经济信息”和“经济选择”,否则即使是最近发生的事件也可能不是国内对经济新闻定义的新闻。经济新闻结合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指一种数字媒体对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的传播组织,是给受众传递世界经济信息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是最新自然经济现象的时效性、超文本化、数字化和互动性的报道。新媒体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经济新闻新媒体背景下的报道方式和模式的变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经济新闻的地位

使受众了解经济生活本质的经济新闻,事实上是通过激发受众对经济信息兴趣的社会信息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经济新闻的意义在于有了在传统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的帮助下进行的这种社会经济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4]。只能通过媒体来收集和感受社会生活的受众对经济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种报道。改革开放以来,该更加注重实现经济信息的传播和共享的新媒体,如一些地方反映了一些经济新闻的发展规律的党报,与公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充分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的受众,依靠新媒体对经济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能做到专业、权威、宣传统一、以小见大的经济新闻,某种程度上已经逐渐开始影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轨迹,甚至逐步推动区域从国家重点脱贫攻坚向区域经济腾飞[5]。经济新闻以《吕梁日报》为例,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基层的媒体,成立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吕梁日报》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党报,在引导和宣传地方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特别是在上个“五年”规划期间,成为当地多年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经济新闻[6]。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作用的地方党报,对经济新闻的报道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民生视角看经济新闻报道的意义

(一)经济新闻报道贴近人民生活,广泛服务希望能得到更客观、更丰富信息的人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享受更便捷的信息生活[7]。经济新闻报道作为大众信息渠道,用更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群众更加科学、准确地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使大众更加关注经济新闻报道,其作用越加明显,满足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经济新闻报道可以充分体现为群众服务的功能,使人们用更清晰、更深入的解读其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

(二)全方位、科学、准确的报道人们日常生活中内容的经济新闻报道

从多个角度进行,具有引导人们正确客观看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投入,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经济、文化、政治等重要方面的经济新闻报道,可以带动人们的思维,这是经济新闻报道的真正目的[8]。经济新闻报道在正确引导人们日常生活方面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利益。

四、新媒体下新闻报道的特点

一是互动即时性。与报纸、广播、电视等静态的、单向的传统大众媒体相比,使互动交流更加快捷有效的新媒体下的新闻报道则是动态的、双向的。通过微信、网站、微博等媒体,人们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稳定的发布信息,及时反馈各种意见,使新闻报道更加快捷方便的新媒体能够实现即时互动。

二是信息共享。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体进行共享和互联,可以让公众看到中国的故事,引导公众思想情感,交流思想,通过听到中国的声音,碰撞火花,增强凝聚力。这种参与式的交流和讨论吸引力、影响力更大,让人们在阅读和评论中交流思想,增强新闻报道的引导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媒体可以缩短新闻报道与读者的距离,形成民主和谐的舆论场,可以快速传播信息,有助于形成实现信息共享的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9]。

三是追溯永久性。在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以其自身的优势,使新闻报道留下相关记录,其自动留存功能非常有价值,将永远存在以供统计和追溯。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借助网络平台的新媒体将形成一个独立的新闻网络系统,体制机制和运作方式的变化可以让宣传工作更加轻松高效,为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变革实践宣传和历史查询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新闻报道缩短新闻报道与读者的距离。

五、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民生视角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新闻对民生的报道水平不高,群众接受度不高

由于缺乏良好的服务载体,经济新闻报道中的民生信息服务性低、专业性强,民生报道标题和开头很花哨,不符合生活实际,缺乏全面性,让人在阅读信息时感觉难以理解,也有一些不符合人民生活的经济新闻报道,导致经济新闻报道乏味。内容质量有所下降的经济新闻报道和民生报道过分追求迎合大众的口味,导致人们难以获得有效信息,大大降低了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作用[10]。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要结合新媒体发展,要注重群众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经济新闻报道在信息报道方面要从民生角度更全面、更深入地报道,方便人们快速、及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新媒体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的首要理念实际上是群众接收贴合他们的新闻信息,最显著的标准就是“信息化”。因此,经济新闻报道需要构建多模式发展渠道,注重贴合群众和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只有具有更好的信息化水平,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二)经济新闻报道模式化,信息内容滞后

部分经济新闻民生报道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经济新闻报道死板,报道模式严重滞后,用更多篇幅机械叙事和解读行业现象,缺乏信息的深度,所用数据早于发布日期,让人难以产生阅读兴趣,经济新闻报道模式弊端依然明显,一些经济新闻和民生报道群众难以接受。今天,创新发展不仅是时代的标志,也是经济新闻报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经济新闻报道过于专业,缺乏与受众的互动

按照传统的报道方式,经济新闻报道相对单一,与群众的互动性减弱,很容易出现生硬冷硬的群众真实意愿无法准确客观及时地体现出来的现象,导致新闻报道效果不佳,观众不喜欢,尽管他们非常专业,拥有大量数据[11]。经济新闻报道是经济领域的近期事实。在新媒体时代,徘徊在传统新闻报道边缘的经济新闻报道如果仍以图文为主,没有通过视频、微信和小程序与受众互动,给群众有更多的交流空间,这不利于信息的传递,且具有不利的社会意义或社会影响。

六、新媒体语境下经济新闻报道策略分析

(一)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强更多经济语言

彭澜教授参考社交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她发现,当前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网络中,主要体现在社交网络的网络用户的需求水平是社会大众一般水平。当社交媒体出现时,在传统的虚拟社区中,开始关注信息传播背后的关系传播的人们,更多地转向获取社会资本,具有对社会归属感的需求。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者,新媒体的特点使经济报道语言通俗化,为经济新闻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经济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比如,在购房、投资和理财过程中,发布的信息必须从财经新闻报道的角度,一定要核对脉搏,用人民自己的语言讲述人民自己的故事,同时我们必须适当增加经济专业类语言,软化经济报道语言,严格审核。选择真实可靠的信息后,经济语言可以增强情景感,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加更多的选择,提高听众对经济问题的理解。

(二)加强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满足受众理性思考

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大数据分析,让观众可以接触财经新闻,阅读经济新闻的结论,让经济新闻深入人心。因此,我国财经记者应用经济学家的眼睛和视角来分析经济现象、经济问题,要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方法理性、客观、公正地得出结论,防止“假、大、空”报道,使观众可以在经济新闻中获得有思想的报道。经济新闻的线索来源于现实生活,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观众更喜欢分析性强的深度报道,为此多与经济学家交流某个行业或部门局部问题的新闻工作者,应多读经济学书籍,透过全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整体性问题深入了解新闻的本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挖掘其深层含义使得分析报道的最终效果也应该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从国内面临的消费物价指数、银行汇率、教育收费等这些热点问题入手,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用听众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讨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更容易引起大多数观众的共鸣[12]。深度经济新闻报道的指导给观众最真实可信的信息,我们的记者编辑要加强经济新闻深度报道,加强财经前沿新闻,把起点放回新闻话题上,最终应该回归现实生活。

(三)选择民生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民生、民主、公民权利相互依存,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贴近现实、生活、群众的民生新闻。要求报道内容必须立足民生,报道内容从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到生活方式、文化等兼具物质需要和精神特征的整体状态。只有注重人民现实需求,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主要内容,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生存的根本,新闻报道服务于广大受众,直接对受众负责,媒体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新闻应该成为人民的“代言人”。并要从民生角度报道经济新闻,应尽量与受众密切接触,加强民生经济新闻报道,重要的是要说出观众最真实的想法。经济新闻的记者和从业者不应将自己视为专家和学者,应该了解和理解受众的诉求,成为观众和消费者的“保护神”。现代社会,认真开展舆论监督的经济新闻报道,要选择将人民生活信息放在首位的经济视角为维度,坚决揭露曝光违反经济规律的不良商家和企业,密切关注群众需求,与观众紧密接触,让广大观众了解经济新闻报道的意义,从而真正帮助群众更加科学、准确地接收经济新闻报道,贴近人民生活,指引人们正确客观看待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受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