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演类真人秀节目中的符号消费研究
——以《披荆斩棘的哥哥》为例

2022-02-17 20:40:23郑亚珂
传媒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真人秀哥哥编码

郑亚珂 孙 灿

一、引言

近年来, 众多视频网站都开始投入到自制综艺的制作上,涌现了很多有创新意义的节目,为视频行业和综艺市场都带来了新的一番景象。《披荆斩棘的哥哥》 是芒果TV推出的全景音乐竞演类真人秀节目,节目播出过程中引发了现象级讨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该节目及其相关衍生内容播放量高达31亿①, 毫无疑问成为爆款网综。

我国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度, 符号消费随之走入人们的视野。 正如鲍德里亚在其书中指出的那样“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过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个传达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过程。同传统的消费不同,现代消费并非仅被经济所驱动,商品开始包裹上意义的外衣逐渐符号化, 消费者追逐其符号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者对商品进行编码,消费者能动性地解码, 从而完成其自身的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构建。

当下, 消费主义的盛行有赖于大众传媒的助推和构建。李良荣在其著作《新闻学导论》中明确指出“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介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信息产业。”大众传媒的产品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为了实现市场经济最大化, 大众传媒的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也就愈发明显。大众传媒通过对符号的“操作”与“制造”影响着公众的符号消费过程。

二、《披荆斩棘的哥哥》符号系统的建构

文本的概念最先由文化研究学派提出, 随后大众传播研究将文本分析纳入其研究方法之中。 若研究综艺节目符号消费的过程,可将文本分析应用进来,从制作者的角度下手分析节目的符号系统是如何构建的。 可对节目中的图像影像、节目流程、语言、视觉风格、人物设定等符号元素进行解读。本文将从《披荆斩棘的哥哥》中的节目模式、视觉效果以及人物设置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竞演类真人秀节目对于文本符号的运用, 以及对其消费者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模式编码:社会关怀的符号构建

《披荆斩棘的哥哥》的节目赛制为公演+团战,根据不同赛事考核设置, 哥哥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进行自由组队,凭团队的优胜来淘汰选手。这种团体对抗考察着选手们的团结合作能力, 使其在淘汰压力下更加努力奋进。与传统的真人秀节目不同,竞演类真人秀节目在规则制定上营造出一种自由平等, 携手奋进等具有人文关怀的氛围,剔除了被人们常常诟病的“毒舌”评委、无聊的争吵和队员间的“勾心斗角”。节目的规则设定传达出一种友情互助,真诚与关爱,鼓励与信任,理解与同情的情感文化。如,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中,功成名就的黄贯中并不擅长舞蹈,刘迦看到贯中哥手脚不协调跟不上拍子,就主动上前教他窍门和技巧;在“神仙打架”的二公舞台结束后,三位哥哥面临淘汰,不仅同队伍的哥哥洒泪不舍,其他队伍不少哥哥也都心情沉重, 可见哥哥们之间的惺惺相惜。 这都映射着现实生活中年轻观众群体在读书时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奋斗的过程。 这些极具人文关怀的气息很好地迎合了观众心中的喜悦感和幸福感, 在推动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同时也符合民主平等的社会理想。

此外,我们也可在节目中可以看到“梦想”“成长”等概念。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成长、梦想、蜕变”几乎是贯穿始终, 节目极力呈现出哥哥们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年轻人是《披荆斩棘的哥哥》的核心观众,他们大多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渴望榜样和偶像的力量。在观看的过程中,投射自身,希望能够像舞台上的偶像们一样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理想。这种对“努力”“梦想”“蜕变”的认同,促使他们进行符号消费,进而引起网络热议以及持久的关注。

(二)影像编码:媒体奇观的视觉建构

影像编码是一种非语言符号系统, 常以听觉视觉等作为信息载体。在《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中影像编码包括:舞美、打光、舞台设计、宣传片等多个要素,节目将这些精心编排的视觉符号传达给观众。

在竞演类真人秀节目中, 色彩视觉设计是信息呈现的有效手段,它包含主题色的选取、前期视频宣传、后期制作等设计要素, 在精心制作后将视觉符号置于受众面前,能够带给观众最大的舒适感。色彩实则也隐喻着节目风格,奠定了节目的基调,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在《披荆斩棘的哥哥》 节目中, 节目组选择深红和深蓝作为主色彩:节目logo以深红为主:一个盾牌,一团带刺玫瑰,一行“call me by fire”英文,紧扣节目主打的“披荆斩棘”概念,展现出哥哥们如火般拼搏奋斗的精神; 节目中的平面物料, 如选手拿的手卡以及后期制作的字幕特效都是红蓝配色加以火焰的元素。

真人秀节目往往涉及到梦想、奋斗和成长,所以在色彩上更倾向于选择红、蓝这种传递出积极向上、温暖的暖色系色彩。 红蓝色也常常被人们赋予“热情”“力量”“拼搏”“生生不息”等正面意义的视觉符号含义。在《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中,节目片头呈现的是红蓝赛博朋克风的画面:与地面擦出火花的酷炫摩托、节奏爆燃的电吉他。这样的色彩氛围, 一方面将不同人物的酷炫性格表现了出来,也和哥哥们追求梦想的形象相吻合,另一方面能够迎合当下年轻人为偶像梦想而奋斗拼搏的审美需求。

(三)人物编码:形象审美的符号构建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开始习惯消费增长的物、物质财富乃至服务。物开始包围人”,消费对象由物质转向其象征符号的意义。 麦尚文曾谈道:“从社会层面看人物价值表达及信仰维系的实现取决于于公众认同所能达到的程度。”可见,在真人秀节目中表演者的身体也演变为一种符号,重塑着形象审美。人物编码对于促进观众认同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中对人物的编码表现为对人物的形象构建,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人物的专业化。在《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中,选手都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 欧阳靖曾经在比赛中连续七周夺冠,是中国嘻哈教父级别的存在;霸占热搜榜单的李承铉是韩国前take男团成员, 具有不俗的舞蹈功底和唱歌能力。而即使唱跳能力欠缺的黄贯中、言承旭等也有着家喻户晓的代表作。 节目镜头对选手们别具一格的造型、精美的服装以及表演中精彩的实力进行了充分展示,呈现出的影像编码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展现的人物形象是观众心里关于美丽、能力、专业的形象范本,表演者也就成为了大家愿意效仿的对象。

二是人物的个性化。在过往的真人秀节目中,节目组更愿意选择年轻的表演者,《披荆斩棘的哥哥》 节目另辟蹊径打破了年龄的界限,33位男星平均年龄39岁,每一位哥哥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完美诠释了节目的主题“滚烫的人生永远发光”和“永不陨落的精神力”。擅长武打的赵文卓尽展硬汉形象, 反差萌收获了大批观众的喜爱;Ricky头戴红花,烟熏妆惊艳出场,让我们看到这个舞台的包容。可以看到他们都在拒绝定义和规训,试图逃离单一男性审美的束缚。 这些都表明同质化的男性偶像语境无法满足大众的期望, 节目通过塑造这些性格鲜活的选手则与“自由”“多元”等愿景不谋而合,得以引发观众的认同。

三、自我认同与符号消费

(一)观众对节目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 最早由心理学家Erikson提出,指个体在自尊、能力、宗教信仰、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则进一步发展这个概念,他认为“自我的认同假定了反思性觉知的存在, 且是在个体的反思活动中被惯例性地创造和维系。”作为符号互动论的基础,自我认同要求个体将“自我”作为客体置于社会关系之中, 而后依据个体不同经历背景自我思索后进行身份构建。由此看出,自我认同实则和个人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指出,“以大众的解读方式而言,文本的价值在于它可以被使用,而非它的本质或美学价值”。由此可见在受众的符号消费过程中,“文本的相关性”驱动着意义的传递,而“相关性”得以实现的途径主要是将观众过去的经历背景与节目联系在一起, 从而进一步实现观众对节目的认同。

竞演类真人秀节目连接着媒体平台与受众,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平台构建了“文本的相关性”,使得观众能动性地完成认同。《披荆斩棘的哥哥》 作为一档火爆的网络综艺节目,通过在人物、模式、影像编码上进行符号化构建,塑造了鲜明的视觉符号和人物想象,顺利传达符号及其象征意义,由此实现观众的自我认同。

(二)观众对节目的符号消费

在当今消费社会中, 商品兼具着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个体之间可以通过符号消费行为建立联系,不同的群体因其组成成员背景经历与消费偏向的差异呈现出各自的独特性。所以,当一个符号系统的涵义得到延伸时,它就能够调动更多的个体完成对集体的皈依与自我认同,促使符号消费行为顺利完成。

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传递信息的网络消费产品, 更是一个通过对人物、模式进行编码的符号系统。节目的符号和象征意义随着节目的推进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调动起观众的反思性意识:当观看一次次竞争激烈的表演时,观众会将舞台上努力拼搏的选手影射到自己身上; 看到站在舞台上被淘汰后泪流满面的选手, 观众也会回想起自己相似的经历,从中找到契合点。这些节目中传达出的丰富意义都满足着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通过意义和符号系统的构建,促使观众能动性地消费着(者)节目的符号价值,完成自我认同意识的构建。 这种意识也可反作用于受众促进其进行二次消费行为。可以说,《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传播的过程是人和符号在意义流动中完成的, 这个过程包含着符号消费和物质消费,满足着受众心理需求。

三、结语

我国的网络视频行业有着富足的文化资本和不断扩张的国际市场、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机遇。随着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内容变得更加精良,加大了观众的可选择性,同时网络视频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把握好当下的机遇,在网络视频内容制造与生产过程中,做到内容引发观众的认同和互动, 这就成了媒体人应当深耕细作的思考方向。

总而言之,《披荆斩棘的哥哥》 之所以成为一档成功的网络自制综艺,是因为节目从策划、编排到创意上都顺利完成了符号的构建、输出了丰富内涵以及有效扩大了其自身意义,能够满足着(删去)受众的需求或者说潜在需求, 从而促进人们的自我认同和符号消费。《披荆斩棘的哥哥》 节目的符号体系不只是节目制作方单一的呈现传递,受众互动行为也充斥其中。在观看节目后,观众能够结合其自身背景经历, 完成能动性的自我认同从而进行二次符号消费行为。

注释:

①《披荆斩棘的哥哥》收官在即,数据报告抢先看https://mp.weixin.qq.com/s/cTeZary-T_4VmMBPW1efRA。

猜你喜欢
真人秀哥哥编码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军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7-28 08:40:26
哥哥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9年22期)2020-01-14 03:16:24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智族GQ(2019年9期)2019-10-28 08:16:21
哥哥的生日
Genome and healthcare
还猪哥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