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参
(海峡都市报,福建 泉州 362000)
在信息化时期,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促进了媒介的融合与发展,对传统的纸媒市场形成了深远影响的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挑战。据有关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时至今日中国的网民总量已达到了9.89亿,网络普及率也超过了70%,可见新闻媒体在网络方面的前景已远超传统纸媒,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挤压了传统纸媒市场的发展,其生存变得更加困难。受时代发展影响,曾经一些有名的纸媒大咖已经停刊,而且不在少数。虽然纸媒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积聚了富沃的市场资源,群体受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使其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市场竞争力也较为强劲,而且由于其合理的运营,行业利润水平也较为乐观。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其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纸媒的资源优势已经不在,尤其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力也日益降低。所以作为传统纸媒的新闻记者要想在迅速发展壮大的新媒体时代中夯实根基,就一定要进行采访与写作思路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经济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融媒体和传统的仅通过图文或音频来传递讯息的媒体有所不同,它会结合光、电、文字、声音等不同方法实现立体的全方位讯息的呈现与还原,同时利用网络、通讯、电视和电台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实现资讯的传递。融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会融合运用其他信息传递工具,所传达的消息可以触及人类大部分的感觉器官。因此,相比传统纸媒而言,融媒体会给人以颠覆性的感官冲击。
融媒体时代是指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及沟通方法,主要采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其信息传播工具较传统的报纸杂志等更侧重于速度较快、传播性更强的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计算机等。相比传统媒体,其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广泛、受众接受率更高、互动性更强,人们的舆论更加自由,更易于获取资讯并发布个人观点。
融媒体时期的媒介传播不论是传递的过程或是其所传递的主体都和以往的传统媒体出现了较大的差别。传统媒体如广播电台、报刊或是电视,均属公众媒介的类型。融媒体信息时代,传播主体不仅局限于公共媒体,还有自媒体也获得了繁荣发展。自媒体相比公共媒体而言,信息传播更加有效和灵活。不仅融合了种多样的传播渠道,媒介形态也变得更加多元,信息传播方式也更多样、速度更快。
传统媒体新闻记者的工作模式主要是挖掘报道材料,并进行再提炼和加工。但在这过程中非常消耗时效,容易造成消息落后,错失良好的新闻发布机会,进而影响人们的关注度。当前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拥有更广泛的信息收集途径和传递渠道,可以及时有效地提高信息的传播时效,进一步增强大众对融媒体信息的关注度,并促进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所以对于传统纸媒产业而言,新兴媒介的诞生无疑是极具威胁和挑战的,这就迫使传统纸媒向新媒体的方向进行转型和发展以谋求生路。
中国学者郭全中指出,“中国传统纸媒的转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内涵架构包含以下多个重要方面:价值观转变、策略转变、制度转变、管理机制转变、媒体形式的转变等”。然而在实际中,由于传统媒体的管理体系与资金投入的支持力度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向着融媒体方向的转型与发展,从而也限制了记者的思维转变。具体表现如下:
良好的逻辑思维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基础,它贯穿着传统纸媒体新闻记者全程的采写工作,也直接影响着其有效性的发挥。从现阶段来看,由于传统纸媒的新闻记者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新闻报道制作过程,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管理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思路的不断创新,也难以应对融媒体时代的众多变革,势必会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网络技术的变革下,融媒体中良好的互动性能更有效地释放社会大众的主观能动性,使公众可以同时扮演新媒体消息的接收者与传播者双重角色,这对传统纸媒记者的采写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部分中国传统的纸媒记者其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仅仅是扮演着新闻信息传播人的角色,对新闻报道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深度探索不够,所撰写的新闻报道作品往往无法吸引目标听众,从而造成了受众面越来越窄的局面。
对中国传统纸媒进行转制,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困难的系统性工程,必然会牵涉利润的再次调节与分配。一些传统媒体虽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传媒融合与改革,但其运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加之其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后、部分人对变革持抵触的情绪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导致了传统媒体的变革之路很艰难。
在以往,中国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记者都被叫做“无冕之王”,占有媒体的绝对话语权。但是在融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传递模式已由单向传递转为了双向互动,从以往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纸媒的新闻记者如果不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将无法切实解决受众的需要,无法吸引听众。
随着融媒体的日益发达,每个人都可以运用便捷的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新闻素材的采集和编辑,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高效传播的特点,选取切合当下的时事热点,都能够成为媒体新闻采集者,不仅提高了新闻报道资讯的新鲜度,也提高了公众的舆论影响力,这对传统的纸媒记者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传统媒体多以新闻录像拍摄和文字编辑等形式为主,各类新闻记者之间分工很明显,有专人分别负责新闻文字编辑工作和图像及音视频的处理工作,这也使得新闻记者们只关注自己所负责的模块,没有全面思维,综合技能较低。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人都是传媒人,不仅意味着传媒记者的门槛放低了,也意味着专业的传媒记者要更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把寻常人所无法传播的媒介内容以专业传媒人的眼光传播给社会大众。所以传统媒体工作者必须更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以满足新的时代要求。
传统纸媒记者在搜集报道材料时需要在现场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随后还需对初始材料进行再提炼和加工,进行精心的剪辑和制作,才能形成最终的成稿。这中间花费的大量人力和物力是无法避免的。而新媒体则与之有所不同,由于资讯获得途径较多,受众较为广泛,其不需花费过多的资源,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媒体资讯的新鲜度。同时,新媒体在进行材料内容编辑时,也能够使用各种便捷工具进行辅助,甚至一部手机也可以实现新闻编辑的全部需求,极大地减轻了对传统媒体新闻记者的采写压力,极大降低了成为新闻记者的技术门槛。
如上分析,融媒体时代将传统纸媒新闻记者的采访写作思路进行转型为关键内容,是保证传统纸媒进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结合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融媒时代传统纸媒记者采访写作思路转型的对策,以供参考与借鉴。
在以往的社会发展模式下,中国传统纸媒是推动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战场,对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独占与掌控力,而新闻记者则在整个社会信息传递的链条中占据着居高临下的重要地位。竞争压力较小,再加上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国传统纸媒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采访写作制度,新闻记者仅须“按套路”进行创作即可,其思想上的局限已经显露无疑[1]。但是在融媒体时代,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普遍发展,对新闻报道的及时性、采编质量等各方面都形成了重要影响,同样也逐渐削弱了传统纸媒新闻记者的角色影响力。为良好地应对经济市场的竞争挑战,传统纸媒记者要对自身进行精准的定位,提高新闻行业意识,更敏锐地感受到新技术的发展脉动,从而及时进行采访与写作思路上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受众需要,丰富采访内涵,增加访谈深度,革新创作风格,以维护部分受众的忠诚度,从而夯实传统纸媒的发展基石。
在融媒体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以及全球的发展格局都出现了重大转变,资讯传播途径和渠道都实现了进一步拓宽,每个人都可以作为资讯的接收者、传播者。传统纸媒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要审时度势,从根本上意识到新闻记者人才的市场地位和价值,并指导他们进行采访创作的思路转变,以进一步优化新闻版面设计,凸显自己区别于传统媒介的特色优势,从而有效引导受众,抢占市场份额。虽然在纷杂的网络平台可以搜集整理大量的信息资料,但其品质却参差不齐,以至于有些内容会对受众形成误导[2]。而传统纸媒在长期的运营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权威性,甚至成为了社会大众评价新闻事件是非曲直的主要标准。而今天,在新兴媒介的支持下,传统纸媒可以有效缩小和普通读者间的距离,并进一步拓展其影响力。所以纸媒记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培训,积极参与专业的技术大会,紧紧契合社会大众的需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内涵,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记者必须要打破固定的思维限制,丰富自身的采访形态和写作思维,把融媒体的宣传优势整合起来,以满足社会大众的个性化需要,从而增加自己的听众群和粉丝范围。在此过程中,传统纸媒新闻记者必须尽力探索更为有效的采访模式,积极拓宽新闻资讯的获得途径,并善于捕捉时政热点,切实关心人民群众所关切的内容,以保证新闻资讯来源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并尽量全面地分析事件背后蕴藏的思想内涵,以增强新闻采访的针对性。具体来说,传统纸媒的新闻记者在访谈流程中,往往需要主动应对各种新媒介形式,把文本、图片、视讯等资讯内涵融入到一起,从而增强新媒体对访谈信息的可靠性,并以此适应当前全新的资讯业态,从而突出了新型媒体的特性。客观层面上说,虽然传统纸媒和新媒介的功能定位是相同的,也都是出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前者在访谈形态、设计风格以及对报道信息的内容表达上却和后者截然不同,因此,传统纸媒的新闻记者必须确定访谈主体,并设定与其相匹配的访谈写作风格,从多角度进行信息内容的报道。
传统纸媒记者要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凸显作者自己的亲和力,从而提升受众的阅读感受。同时,由于在话语表述上,互联网媒体富有新意,而且简单上口,又富有浓厚的人情味,所以传播的亲和力也更强。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新闻记者的创作思路也应该更加灵活,全面汲取互联网新闻报道的创作特色和资源优势,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以轻快活泼的格调获得广大听众的青睐,进而增强新闻报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3]。此外,传统纸媒新闻记者还需注意文字描述的精准性,最大限度地还原报道事实,以防止因模糊描述而形成歧义,从而突出新闻的传播价值。
融媒体时期信息传递的主要优点在于时效性好、互动性高。同时融媒体时期信息传递的缺点也一样非常突出,其新闻的真实性常常值得商榷。新闻信息无法保证真实感,成为了对融媒体时期的主要诟病内容。但传统纸媒记者却刚好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因为传统媒体对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较高,这也是传统媒体记者的优点所在。因此,传统纸媒记者要想获得转型发展,则需要把这种优点引入融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当中,以创作更多更优秀的新闻报道。
传统纸媒的新闻记者要想在融媒时代进行积极转变,首先要突破自己陈旧思想的桎梏。要从陈旧的传统思维中解脱出来,必须积极适应融媒体的潮流,从而形成自己的融媒体意识。同时传统媒体新闻记者也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及时性,对正在发生的最新消息、时政热点等进行精准把握。“打铁还需自身硬”。纸媒记者要想实现主动转变,首先就必须进行自身的实力提升。传媒行业由传统媒介到融媒体时期,是一种持续发展与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对新闻记者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中国传统纸媒新闻记者必须尽力提升自身的各项业务,以巩固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融媒体时期的各种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记者要想在采访和写作中进行思维的转型与发展,就要对自身进行精准的身份定位,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创新采访形式,提升写作水平,积极培育融媒意识,增强业务能力,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获得可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