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分析

2022-02-17 20:22◎李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舆论抗疫民众

◎李 蓉

(珠海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在疫情出现之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纷纷发布疫情相关的咨询,但因渠道繁杂、信息存疑,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恐慌与无端猜测。面对这样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同时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舆论引导力,开展了多方位、深层次的全媒体实时报道,充分发挥出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和监督方面的作用。本文从疫情报道入手,重点对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起到的舆论引导与监督作用进行分析。

一、疫情初期的舆论态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由于社会对疫情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加之早期地方媒体报道处于缺位状态,未对疫情进行详细的报道,从而导致社会舆论呈现复杂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

(一)渠道繁杂,信息冗余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公民发声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而受到疫情危险性与相关性的影响,民众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疫情相关的言论,但大部分民众对疫情缺乏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于是更加倾向于接受和参照他人所发布的信息,从而导致大量非官方信息提供给相关数量的受众群体。同时,由于自媒体公众意识与责任意识较为薄弱,民众的信息辨别能力不足,也使得舆论生态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在疫情冲击下,一些民众会在网络中发布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的主观信息,而由于缺乏把关人的信息筛选,导致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输。换言之,在疫情初期,民众虽然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是考虑到部分信息发布者所处的情绪化状态及非专业性,可能会给受众带来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另外,在信息冗余的情况下,也一定程度会影响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力,在感知到周边环境有危机时,舆论也会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而在疫情暴发的情形下,普遍情绪化的民众其负面情绪也会增加,这并不利于政府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对主流媒体的防疫信息发布产生影响。

(二)情绪化传播致使舆论极化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观点、态度与情感,但也因为网络具有匿名性、疏隔性的特征,使得人们的网络发言具有情绪性,而受到疫情的冲击,这样的情绪化行为会被进一步放大,普遍情绪化的民众在情绪与事实之间,会更优先选择情绪,从而导致舆论极化的现象出现。舆论极化实质是群体极化,即群体对某一话题从一开始便有某种偏向,在经过不断商议后,逐渐发展形成极端的观点。

(三)以讹传讹致使舆论失焦

在整个疫情发展过程中,谣言一直存在,如疫情初期的“抽烟喝酒可免疫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的“全国多地超市不让开门”等,这些谣言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一方面,在疫情的外部压力下,为谣言的滋生铺设了温床,且谣言以其话题敏感性成功转移了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致使舆论失焦;另一方面,舆论失焦又无形削弱了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力,这势必会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

舆论引导也可称为舆论导向,具体指的是由政府、组织、群体针对某一个社会事件,以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为基础设置议题,目的是引导群众形成一定的社会信念、社会情感及社会价值观的一项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真正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有效抑制了不当的言论传播及负面情绪的蔓延。

(一)舆论引导彰显主导性、权威性和专业性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民众的信息获取方式更倾向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这也给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带来了挑战。而在疫情报道中,传统主流媒体应充分展现自身的主导性、权威性与专业性,从而有效将民众的眼光聚焦于全民齐心抗疫中。比如,在疫情初期,谣言四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普通民众并不具备专业系统的医学知识。为此,中央电视台栏目组通过直播的形式连线钟南山院士、李兰娟、王辰院士、雷神山和金银潭医院院长等医学权威,为普通民众全面深入剖析疫情,疫情信息也更加透明、公开地传递给大众,极大地改善了疫情防控期间的舆论态势。另外,谣言之所以具有传播力,是因为在公众关心的议题上的信息供给不足,从而使得公众的信息接收存在盲目性。而拨开谣言迷雾的关键在于主流媒体掌握舆论话语权,并针对性地提供权威信息,这也是破解谣言的最佳方式。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微博平台权威发声,一方面向民众广而告之政府防疫工作的进展,让民众能随时了解抗疫的情况和局面,从而稳定民众的情绪;另一方面通过介绍政府工作从而了解民众的实际诉求,实现政府部门与民众的意见互换。同时在疫情报道中,针对专家的发言与意见也着墨较多,通过专业化的解析,有利于消除民众的不确定心理,让科学走在谣言前面,进而推动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准确是公信力的保障,在热点事件的传播报道中,真相与价值观的引导,要远比速度来得重要一些。在疫情防控下,疫情报道应凝聚舆论焦点,让疫情防控处于舆论的中心,这样才能够聚焦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疫情攻坚战。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为获取最真实的信息,派出专业团队前往一线,同时总台还推出了《战役情特别报道》这一栏目,为民众提供实时的疫情动态,持续更新疫情的数据,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的主导性、权威性与专业性的特征。

(二)舆论引导实现正面传递

在疫情肆虐我国疆土的情况下,主流媒体作为我国群众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应做好正向性的舆论引导工作,从而稳定民心、增强人民的抗疫信心和坚定人民抗疫决心。首先,在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应加大国家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向民众普及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让广大民众能对疫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既能增强民众的防护意识,又能够进一步拉近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从而起到稳定社会民心的作用。其次,在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也应掌握舆论引导的基调,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的优势,积极报道国内外相互帮助、共同抗疫的新闻,由此增强人民抗疫的信心。最后,在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也应多开展“真善美”故事的传播,从而坚定人民抗疫的决心。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真实事件记录、平凡素材积累的方式,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央视记者蒋晓平率先进入到收治患者最多的金银潭医院,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场景,并在2020年春晚上为全国人民直击重症区的现场。央视还制作了《天使日记》《零点的武汉,这里有你不知道的故事》《一线抗疫群英谱》等系列节目,有效传播了抗疫中的感人事迹,在坚定全国人民抗疫决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精准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从“时度效”入手,除了实时更新疫情的疑似、确诊与死亡病例数据以外,还通过与抖音等平台合作的方式,制作了疫情相关的海报与短视频,为公众传播疫情相关的信息,体现出了“时度效”中的“时”;加大正面报道的力度,让疫情相关数据与信息更加精准透明地传达,稳妥把握好疫情报道的“度”;政府承担感染者全部医疗费用,极大地安抚了患者焦虑的情绪,同时对相关政策积极宣传,有效推动了联防联控与救援治疗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时度效”中的“效”。

(四)积极开创舆论引导新模式

首先,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主流媒体应也灵活运用多种报道手段,将疫情信息全面、准确地传达给人民群众。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将新闻报道视角投向社会各个层面,并以多样化的报道主题向全国人民充分展示了抗疫的决心,这其中有领导干部深入抗疫一线看望工作人与病患的宣传,有专家学者攻坚克难研究新冠病毒的报道,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直播现场等等,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报道主题,增强社会的向心力,也助力了舆论聚集,让舆论回到正轨。其次,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还发挥了新闻评论这一传统优势,对疫情防控期间的舆论引导工作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如央视新闻微博,紧跟舆论导向,将新闻评论直指舆论焦点,答民之关切,传民之诉求。同时,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还将视点下沉,从人文视角出发,描绘了疫情风雨下全国人民合力抗疫的画卷,通过具有故事性和人物性的方式记录与报道,让疫情中民众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在危急时刻仍然有人默默坚守,增强民众安全感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这也体现出是我国媒体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另外,在此次疫情报道中,还开创了以“Vlog+新闻”为代表的舆论引导新模式。比如,央视推出的《武汉观察》系列Vlog,便是“Vlog+新闻”的报道方式,以央视新闻记者张峻为第一时间,将镜头深入疫情一线,感受生活,讲述故事。还有人民日报发布的《一个武汉伢的武汉日记》Vlog,这一系列的Vlog是由博主“蜘蛛猴面包”提供的素材,再由人民日报对提供的素材进行剪辑,这充分体现了公民记者与专业平台的优势互补。“Vlog+新闻”的报道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其具有“体验感”“人性化”“触及性”等特征,也因为这些特征,在我国抗议期间的舆论引导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监督功能的发挥

(一)增强信息发布的透明性和时效性

面对重大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主流媒体更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新闻主持人白岩松就在央视直播中说道:“在没有出现特效药之前,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候,就接连出现湖北省红十字会疑造假捐赠回单、口罩统计食物、医疗物资分配不均等问题,在经过主流媒体的报道后,将这些问题公布于众,相关问题得到了快速解决,这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所起到的监督作用。

(二)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在此次新冠肺炎抗疫和防控中,就存在形式主义之风,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面对这样的风气问题,主流媒体更是要发挥监督功能,力求实现批评报道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比如,2020年2月12日,新华社报道了多地基层干部反应的问题,存在“表格抗疫”“开会防疫”甚至是“痕迹抗疫”等形式主义的做法。

(三)增强新闻报道方式的融合性与多样性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主流媒体应明确自身的舆论监督中的定位,发挥精准传播效应与深刻剖析的作用,积极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利用融媒体的优势,深化报道的内容,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和聚焦能力,真正地提升主流媒体监督功能的实际效果。如央视频客户端的专题页面,开启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的“慢直播”,让老百姓可以24小时无间断地看到施工的进展情况,之后还提供了全景VR指标,让千万网民可以在线观看工程的进展。

四、结语

总之,在疫情防控下,主流媒体应发挥自身的主导性、权威性、专业性优势,并主动谋取媒体的深度融合,以多样化、融合性的报道手段方式,向全国民众传递客观的态度、正能量,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与监督的功能,增强民族向心力,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舆论抗疫民众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