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弘扬正能量

2022-02-17 17:51孙肖明
传播力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

◎孙肖明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融媒体中心,山东 德州 253500)

1909年舆论监督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但是舆论监督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发展状况,同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大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的一种,其本质就是公众的监督,但是只要提到舆论监督,通常会将其与新闻媒体相联系起来,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概述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

“舆论”一词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舆人之论”一词,舆论就是社会大众对公共事件、社会事务以及社会现象等所表达的意见和看法的总和,监督则是指监察与督促活动。对于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解释:首先,新闻媒体通过对社会中的热点事件或者社会中不文明的现象进行深入报道以及持续关注,从而对相关的责任部门或者人员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使其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调整与改正。其次,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某一种舆论已经形成,但是并没有引起社会上众多人员的关注,所以借助新闻媒体这个渠道将这种舆论放大,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

1.公开性

新闻舆论监督公开性的特点是由新闻媒体的特点所决定的,新闻媒体是人们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新闻媒体的存在使人们的知情权得到尊重。对于一些机关和政府部分,广大人民群众在信息获取上可能存在不对称性,导致这种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群众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新闻媒体可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将监督的信息给受众公开,使群众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另外,新闻媒体在信息报道中也发挥着放大镜的作用,新闻媒体具有广泛的受众,只要是社会新闻和社会问题经过新闻媒体,将会在瞬间呈现几何倍的扩散,家喻户晓,无处遮掩。

2.广泛性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其广泛性主要包含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客体的广泛性以及监督渠道广泛性三个方面。首先,在监督主体广泛性方面,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直接的监督主体是新闻从业人员,但是新闻从业人员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监督的,所以社会中不论种族、年龄、职业还是性别,都可以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这也有效地提升了新闻舆论监督质量与水平。其次,在监督客体广泛性方面,新闻舆论监督不仅可以对党政机关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还能够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可以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监督。最后,在新闻监督渠道广泛性方面,在过去主要是通过人进行监督,但是人的监督往往会存在不彻底或者监督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新闻舆论监督的渠道开始得到拓展,现代舆论监督可以借助报纸、电视、杂志、手机等众多渠道实现同步监督,进一步提升了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与水平。

3.及时性

新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及时,当前社会中信息更新速度很快,新闻媒体只有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消息传递给受众,才能够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新闻舆论监督与新闻报道一脉相承。在新闻舆论监督中舆论监督过程几乎是与社会事件同步进行,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搜集新闻舆论监督线索,并将新闻监督的客体以及对象公开传播,提高曝光度。

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突发公共事件新闻中虚假新闻、“三俗”新闻大行于世

在新闻行业中一直倡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不少新闻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过程中却失去了新闻最核心的内涵,新闻的真实性难以保障。在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突发公共事件,这些突发公共事件一般社会关注度高,一旦存在虚假报道,将会形成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严重的则可能会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但是部分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与报道中盲目地追求粉丝量与关注度,存在虚假新闻报道的现象,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比如,在去年,我国也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袁先生将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工作,养活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人民,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但是在其病重期间部分新闻媒体在不经过调查的情况下宣布袁老去世的消息,这体现出的不仅是对袁先生的轻视,同时也进一步反映出新闻媒体行业的乱象。同时,当前社会发展中“三俗”新闻也层出不穷,之前我国广电部门加大对百度等新闻软件的整治力度就是为了净化新闻舆论监督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文明上网的环境。

(二)新闻舆论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新闻舆论监督对于我国社会生活起到了巨大的督促作用,所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状况。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阻力。比如,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存在采访难、取材难、获得相关部门支持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最大阻碍。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新闻舆论监督必然会涉及一部分人员的利益,所以它的性质也决定了新闻舆论监督是一项“带着镣铐跳舞”的工作。新闻舆论监督在工作中接受大众的审阅与批评,所以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威慑力,它必须承担起惩恶扬善、弘扬正气的责任,但是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环境并不理想,导致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没有制度就没有约束。对于新闻舆论监督来说也是如此,新闻舆论监督关系着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同时也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必须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避免新闻舆论监督失去作用,而我国针对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难以满足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所以必须要不断完善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给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以制度保障,从而规避新闻舆论监督中潜在的风险与存在的问题。新闻法律法规的制定不管是对新闻媒体来说,还是对普通的公民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影响广泛的公开性报道,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企业或者当事人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侵犯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等。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新闻记者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过程中会受到部分被监督人员的威胁甚至是打击报复,所以完善制度势在必行。

(三)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责任感有待加强

新闻舆论监督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放大镜”“扩音器”的作用,是因为其背后是以公众社会作为坚强的后盾,这也为新闻舆论监督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那么,新闻舆论监督就必然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为人民群众发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但是前部分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为了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提高新闻的曝光度,放松了对新闻真实性的审核与要求,导致很多虚假信息的出现。

(四)情绪化表达、网络暴力、网络判决容易影响社会公众的正确判断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事件进行动态化的监督,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监督中纠正错误,将影响降到最低,但是当前部分新闻舆论监督中情绪化表达或者网络判决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正确判断。新闻舆论监督本身肩负着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历史史命,必须以更加公平公正的立场正确的评判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如果存在情绪化表达或者网络判决,社会公众或者个人可能会因为某种利益的驱使,从中煽风点火,黑白颠倒,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不仅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也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的影响。

(五)手段单一,多事后监督,监督效果不理想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的特点,这也就要求新闻媒体在时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社会新闻事件,跟随事件的进程进行持续化和动态化的跟踪监督。但是当前很多新闻媒体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监督,并表现出明显的事后监督,而事中和事前监督较少。虽然在实际的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可能使媒体无法介入对事件的实时监督,但是也有部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于事前、事中监督的主动性不高,只有当有关部门处理之后才对其进行报道,失去了监督的意义。

三、守正创新,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弘扬正能量的措施

(一)加强舆论监督意识,努力将事后监督作为事前防范和事前提醒

在实际的生活中舆情的发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的,所以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中应该加强舆论监督意识,努力做好关口前移,将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防范和事前提醒。首先,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监督意识。意识是指导行为的重要条件,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对于新闻舆论监督来说更是如此。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碎片化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新闻信息,而这些新闻信息真假难辨,并且质量也难以保证。可能其中会存在很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所以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树立舆论监督意识,加强对信息的审核,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以权威的声音引领社会正确价值观,关键时候起到压舱石和定盘星的作用。尤其是在面对利益诱惑或者利益抉择的时候,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坚守价值底线,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意识,弘扬社会正能量。其次,要进一步增强舆论舆情监督的人性化和可行化,多以事前防范和事前提醒为主。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加强对社会事件的事前防范和提醒,避免新闻社事件不良影响的扩大,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新闻舆论监督本身起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所以新闻舆论监督在其工作中应该做一个提醒人,而不是处理人。

(二)制定完善的新闻舆论监督法律法规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新闻舆论监督成为当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上面我们也已经进行了叙述,为了使新闻舆论监督进一步发挥监督的作用,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制度,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一定的约束,使其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力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弘扬社会正能量。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划定新闻舆论监督范围,明确新闻舆论监督界限。在当下不少新闻媒体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过程中存在侵权的现象,导致新闻舆论监督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使新闻媒体正确地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利,我国必须要从法律上对新闻舆论监督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使新闻舆论监督在其规定的范围内对社会事件等进行监督,避免越权的现象存在。其次,在制定新闻舆论监督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安全,避免他们在行使权利中受到伤害,这样才能够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守正创新,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

(三)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舆论监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提升新闻舆论监督在有效性,必须要以新闻从业人员作为切入点,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新闻舆论监督保驾护航。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在专业素质上要坚守底线,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舆论监督中为人民发声。在专业能力上要熟悉新闻舆论监督流程,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敏锐的观察能力等等,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首先,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聘请专业的人员给新闻从业人员讲解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人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要分享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应对信息化时代新闻舆论监督的挑战等内容,丰富新闻人员的知识储备,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更好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其次,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培训体系,针对当前新闻舆论监督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上升发展的渠道,使其在有上升的空间与途径。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让新闻从业人员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可以进一步督促其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新闻舆论监督人员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开展工作中不断学习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同时,新闻舆论监督人员还要树立创新的观念和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新闻舆论监督方式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创新发展。

(四)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

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舆论混乱的突出表现网络中充斥着众多虚假信息和不理性情绪,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新闻舆论监督不及时,而广大受众又急于了解事件的真相,所以会不断地猜测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也加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基于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与水平,使社会热点事件以及政府相关的政策文件等及时让大众知晓,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我国在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在条例内容的规定下,我国各个地区新闻媒体纷纷响应政策内容的号召,保障了信息的公开性和及时性,降低了虚假信息的扩散程度。回顾过去,部分新闻媒体采用信息封锁的方式希望能够降低虚假信息传播的范围,但是这种方式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做好疏通工作,广开言路,才能够避免社会不必要的混乱。

四、结语

新闻舆论监督是促进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守正创新,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弘扬社会正能量。但是新闻舆论监督中也会存在众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