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微服务“四要素”研究
——以三亚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2-02-17 17:09李晓玲
图书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三亚服务平台

李晓玲

(三亚学院图书馆,海南 三亚 570200)

1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等政策、方案指引下,我国高校以校园环境“全面感知”为突破口,积极引进AI、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智慧技术,发挥智慧终端设施优势,搭建智慧化校园平台,营造了“互联网+教育”的智慧育人氛围,实现教学、学生生活和图书借阅等多个领域的全面覆盖。

个性化“微服务”是以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介为基础,以师生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核心,以彰显学校特色为亮点的全新服务形态。在建设智慧化校园进程中,打造智慧图书馆、开展个性化“微服务”已成为满足师生读者阅读需求,推动高校图书馆向规范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路径[1]。面对读者精细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及时优化馆藏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准,加快服务体系与互联网教学、信息化教育的融合进程,通过搭建融知识服务、阅读体验、学术研究和深度学习于一体的“微服务”平台,推动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2 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微服务”实践

智慧校园环境下,人工智能引领高校图书馆从简单的阅读资源供给进入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新时代。三亚学院图书馆以AI技术为支撑,通过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有效解决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效能相对低下、服务项目过于单一等问题,充分满足了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诉求,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进行了积极尝试。

2.1 明确定位,确保个性化“微服务”实践顺利实施

随着“互联网+”不断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板块,通过积极融入智慧校园环境,及时优化、改造读者服务体系,为开展个性化“微服务”提供有力依托。一方面,明确了个性化的“微服务”定位。高校图书馆通过精准挖掘读者“微需求”,引入智能技术对传统服务项目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建好、用好微服务平台,创新读者服务模式,加快知识流转与信息共享。三亚学院图书馆依托超微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对“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和“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站式”阅读平台,迎合了读者新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精准界定了“微服务”的内容及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作为师生获取阅读资源、开展学术研究的主平台,在开展个性化“微服务”时,通过主动融入智慧化校园环境,研判读者新的信息需求,优化微平台信息推送机制,提升高校图书馆微服务质量[2]。同时,精准对接读者阅读需求,发挥智能技术和智慧媒介优势,对传统读者服务项目进行细化、拆分,构建开放、灵活的阅读平台,构建了特色鲜明、独立运行的微服务体系,营造了智能、开放的读者服务机制。

2.2 丰富内容,探寻个性化“微服务”体系的多元价值

高校图书馆要整合优势馆藏资源,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微平台内容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提升读者服务成效。一是以资源整合适应读者多元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信息分析、处理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通过优化微服务内容结构,拓宽微服务内容领域,为用户提供独特、个性化的阅读资源。三亚学院图书馆整合各类微平台资源,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超星移动图书馆等数据进行融合,为读者提供多层次、综合化的阅读服务。二是以特色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面对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要,高校图书馆应适时调整服务形态,突出地域资源的内容优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微服务内容体系[3]。三亚学院重视数字资源建设,通过对校内“三亚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和“三亚学院海洋研究所”“无纸动画实验室”等机构研究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形成了“三亚学院机构知识库”优质微资源,为读者全面、完整了解地域特色文化提供了全面、系统化支持,满足了读者对地域文献文化的阅读及研究需求。三是以个性化需求驱动学科服务建设。高校图书馆要以读者个性化需求为基础,通过对用户的浏览检索记录、阅读数据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满足了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要。为有效服务校内师生学习,三亚学院为读者提供了“新书推送”“好书推荐”等在线微服务,通过向读者提供图书内容简介、索书号和馆藏地等信息,方便读者及时查阅、学习。

2.3 优化机制,推动个性化“微服务”体系高效运行

在智慧化校园建设进程中,个性化“微服务”要求日益提升。高校图书馆要想做好微平台的运行管理工作,既要完善技术支持,也要优化个性化“微服务”机制,规范微服务平台运营体系。第一,充分认识到做好微服务的必然性、必要性。高校图书馆要在践行主动服务理念的基础上,专人负责微平台的运行与管理。通过配备具有不同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的馆员队伍,改善和提升微服务水平,提高个性化“微服务”平台运行效能[4]。第二,以智慧技术驱动个性化“微服务”。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优势,合理利用智能化服务设备,为读者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查询与阅读服务,推动图书馆智能化管理。通过三亚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纸电一体化检索平台”,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检索、查询图书期刊信息,优化读者阅读体验。第三,以资源整合助力个性化“微服务”。高校图书馆要融入智慧化校园环境,依托微服务平台,对分散的数据库、微应用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库订购、检索和使用分析等一站式管理。通过发挥阅读资源、微服务平台优势,提高知识服务和创新能力,构建新阅读、新科技的智慧服务形态,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5]。三亚学院图书馆高度重视微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2016年3月底开通了微信平台,通过深度解析公众号的运行规律和基础功能,链接“馆藏查询”“期刊图书资源”和“资源使用指南”等各种服务,彰显图书馆的服务特色,提升了读者服务效能。

2.4 模式升级,实现线下服务与在线服务一体化发展

面对智慧化校园环境,高校图书馆要主动谋求创新,通过发挥智能技术优势,营造智慧阅读环境,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和圈层化的阅读需求。一是充分利用微平台,拓宽图书馆的线上服务空间,培养用户了解微服务平台的操作技巧。三亚学院图书馆重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学习通等微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指南、使用方法的技巧指导等内容,提高了微服务成效[6]。二是充分利用线下活动,优化图书馆的线下服务机制。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读者特征,组织开展培训讲座和各种阅读推广活动,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三亚学院图书馆举办名师面对面、学生讲坛、阅读马拉松等线下活动,拓展了学生第二课堂,增进了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通过微服务平台整合线下活动数据,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奠定基础。三是深度研究数字阅读环境下读者多样化的阅读习惯,为读者提供丰富、个性化的“微服务”,提供分享、交流的“微空间”,实现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无限延伸。三亚学院图书馆深度研究高校师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推动纸质阅读与移动阅读融合发展,以“纸质阅读+微阅读”的服务形式为广大师生营造了校园阅读微服务生态圈。

3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微服务“四要素”解析

在智慧化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呈现开放、智能、个性化的形态。为提高读者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整合智能技术、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搭建基于智慧平台的微应用服务框架,通过构建以读者需求为核心的智慧服务体系,完善平台、内容、技术、需求等要素,向个性化“微服务”方向升级。

3.1 搭建微服务平台,推动各类服务平台“并行发展”

随着智慧化校园建设不断成熟,跨界协作、多平台并行发展已成为图书馆优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向。高校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微服务”时,要依托大数据技术优势,构建“智慧化+微服务”的服务框架。一是以“整体一盘棋”的思维对现有的微信、微博和阅读App等微服务平台进行统一整合,加大各平台联动、资源共享,使微服务功能深度融合、精准衔接,通过灵活选择适合不同平台的文字、视频或音频等服务形式,增强微平台内容的可读性[7]。通过向抖音、快手、视频号和直播平台等个性化领域延伸,制作相关视频,超越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形态,全面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二是要建好、用好微平台,通过精选推送信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内容。在开发个性化微服务实践时,应精准界定服务定位,通过精准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构建基于用户实际诉求的智慧化、个性化服务平台。比如,利用微信平台的实时推送功能,向读者推荐图书馆最新阅读资源,报道图书馆信息,或者利用App平台丰富资源内容,传播和推介阅读资源,开发特色服务。三是建设沟通社群渠道,完善服务交流体系。要综合考虑读者互动、交流需求,利用智慧沟通媒介,打造“微社区”,为读者提供信息交流与分享空间。在微社区中,设置读者留言、在线反馈模块,增加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切实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将微社区与微服务有机结合,在微平台内增设“图书查询”“服务办理”和“信息阅读”等功能模块,及时更新、开发新的服务应用,形成功能完善、设施更新的服务微平台。四是优化微服务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能。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融入微阅读环境,从推送内容、多元服务和运行体系等角度对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进行智慧化改造,成立了专门从事微媒体业务的工作团队,创造了“微阅+分享”的双轨制模式,打造了“特色书展”“丽娃共读”和“主题书展、最潮书架”等个性化微服务项目,强化了图书馆“文化中心”“信息共享中心”的功能。

3.2 丰富微服务内容,实现从一维到多维的“立体升级”

内容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微服务”的重要基础,无论如何向智慧化平台“迁移”,精品内容始终是影响读者认可度的重要前提。第一,向读者提供微服务内容时,要注重倾听用户反馈意见,做好微服务内容的筛选、加工和编辑,通过提高内容阅读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参与阅读、转发和分享。通过将读者荐书纳入微服务体系,设置微信荐书模块,使更多优质图书进入读者阅读视野,提高服务成效。第二,聚焦育人要求,创新阅读推广机制,塑造服务品牌。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围绕“全面育人”要求,成立“教工读书协会”,组织开展

“教工书房”“海大朗读者”诵读大赛、“一小时读书”等阅读推广活动,形成了以教师阅读推广为主体的服务品牌,有效引领、带动了学生的阅读行为,全面推动书香校园建设。通过以教师阅读推广品牌建设为基础,为个性化“微服务”做出了有益探索。第三,综合考虑不同读者的差异化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项目。通过对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科学判断读者的阅读爱好及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阅读信息,实现个性化服务[8]。为读者提供个人阅读空间,用户在完成注册后,可以建立“我的图书馆”,通过收藏个人感兴趣的文章、保留检索记录,实现从阅读平台向读者平台的“立体升级”。

3.3 整合微服务技术,优化读者阅读的“智慧体验”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深入,智慧处理分析技术、智慧设备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提供了有效支持。第一,优化服务场景。智慧化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推动读者服务、业务建设等领域的智慧化建设,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微服务”提供多种场景。比如,引入云课堂、无感借阅、智慧书房、机器人服务等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项目,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南京大学图书馆坚持拓宽阅读服务空间,通过研发“图宝”咨询服务类机器人和“图客”图书盘点类机器人,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深度融合。第二,融入课程建设。微服务平台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形态、拓宽服务空间的全新阵地,是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全新增长点。同济大学图书馆以“闻学课堂”为切入点,围绕师生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为课程建设提供资源支持、展示空间,通过发挥微平台优势,为学生提供知识讲座、互动体验和文化展览等多种服务,实现课程建设与阅读推广的有效融合。第三,优化服务空间。借助语音识别、计算视觉等智慧技术,引入智能机器人、座位预约系统和RFID技术,改善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智慧图书馆+服务”空间,加快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进程[9]。

3.4 挖掘微服务需求,推动微服务供给与需求“精准衔接”

智慧阅读环境下,微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优化读者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提高服务效能的增长点。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融入读者新的阅读习惯,利用微平台对图书借阅、查询和信息公告等传统服务项目进行合理优化,提高微服务实效。一是以微平台为基础,发挥智慧技术优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微服务体系。要坚持为读者提供最佳服务体验,比如,为读者提供图书查询、文献下载、成绩查询等服务项目。二是融入读者习惯,发挥微服务平台优势,做好读者意见收集与信息反馈工作,开发贴近、符合读者诉求的服务项目。在建设微服务平台时,要在完善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精准研判读者需求,开设新的服务项目。综合师生的深层次需求,增加打印复印、座位预订、学科服务、文献反馈等服务项目,增强微平台的用户“黏合度”。三是推进馆际协同,推动微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构建常态化的馆际协作机制,相互借鉴、推广各图书馆的特色微服务项目与运行经验,加大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力度,提高微服务的影响力[10]。

4 结语

智慧化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以个性化“微服务”为智慧建设的“突破口”,积极融入全面育人环境,通过建好、运营好微信、微博、移动图书馆App和官方网站等“微平台”,为用户提供阅读资源查询、图书借阅推荐、学科服务等多种“微服务”,搭建师生情感反馈、深度参与的“微社区”,通过向用户持续更新、定时推送阅读信息深化读者互动交流及反馈机制,回应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全面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三亚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小三亚』——罗甸
尚赫训练营燃情三亚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