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丽华 孙 林
(1.肇庆学院图书馆;2.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161)
从公元前600多年藏有近三万“册”泥版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1],到当前藏有百万册电子图书的数字图书馆;从纽约街头仅有40本书的最小图书馆[2],到有500多公里长书架、存放着近8000万件(册)图书资料的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3];从卡尔·马克思留下脚印的大英图书馆,到如今人们踊跃打卡的各类网红图书馆,不难发现,无论以何种形态呈现、藏书规模如何、载体如何变化,图书馆一直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文化总是伴随和见证着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
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一种完整的文化形态一般包涵有4个层面:物质文化——工具、工艺、技术文明,精神文化——思想、艺术、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社会组织与制度,价值系统——风俗、伦理、道德、法律[4]。图书馆文化具备上述文化形态的4个层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与制度文化、价值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指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5],图书馆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总则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6],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发展高校图书馆文化事业,既是对人类文化的传承,更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需要自我建设和自我提升,完成从文化内生到文化外溢的过渡。笔者在总结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的概念、路径、特征等基本要素进行探讨,归纳出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的范式,分析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的实现阶段及实现机制,以期对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有所借鉴。
“外溢”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沈约的《绣像题赞》中“缛文内炳,灵姿外溢;水耀金沙,树罗琼实。”唐杜牧《吏部侍郎沉公行状》出现了“内积外溢”“温良恭俭,明智忠信;内积外溢,自然相随。”宋范镇《大报天赋》也出现了“外溢”一词,“款谒之辞称毕,孝思之容外溢。”以上3处“外溢”都有显露于外的意思。孙中山《民生主义》中“全国所用的货物,都时靠外国制造输运而来,所以利权总是外溢。”茅盾《子夜》五中“中国的实业能挽回金钱外溢的,就只有丝。”以上两处“外溢”都有流入国外之意。百度百科对“外溢”一词的解释是:向外流出[7]。
在经济学中,有外在性(Externalities)、外溢性(Spillovers)、相邻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s)、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等与“外溢”相关的概念。外在性又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8]。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影响,溢出效应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等[9]。
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以下3方面:
一是对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定义、组成、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少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文化进行了定义,其中,焦青[10]的描述比较全面: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图书馆文化为基础,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态势、知识体系及外在形象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杨晓辉[11]认为高校图书馆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网络文化5个方面。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如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受到领导实践力[12]和员工的稳定与连续性[13]影响,图书馆职员在培育和维持图书馆安全文化上有重要作用[14],数字服务的内容与技术支持、数字服务的功能和宣传互动影响着图书馆的数字服务文化[15],低碳文明对图书馆建筑文化产生影响[16]。
二是对文化外溢现象的研究。曾路[17]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关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外溢现象。胡良益、潘天波[18]分析了清代海上丝路漆器文化的外溢。吴雨霏[19]对文化产业的外溢性效应进行了定义,并将其分为知识外溢性效应、教育外溢性效应、技术外溢性效应和效益外溢性等。雷英[20]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自制电视剧的文化影响,以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外溢效应。李开盛、宁彧[21]认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实现从内生到外溢,一方面要从社会和制度的层面加以促进和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三是对图书馆文化外溢的研究。图书馆文化外溢研究集中在:①将经济学中的知识溢出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建设研究。晁明娣[22]将经济学中的知识溢出理论引入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分析了知识溢出效应对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影响,提出了知识溢出效应下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发展策略。李文文、陈雅[23]将集群知识溢出机制引入到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探讨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②图书馆文化要素的外溢研究。魏海霞[24]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外溢的必要性、目标与定位、途径。毛刚[25]通过对图书馆用户信息活动的研究,提出图书馆用户需求外溢的概念,并探讨了图书馆用户需求外溢的影响因素。③图书馆文化外溢效应的研究。毛赣鸣[26]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网络系统内生变量与知识溢出的关系,认为数字图书馆网络系统是在全球互联网中生长着的有机整体,其知识外溢具有全球效应。何开云[27]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具有外溢性,它会随着时间通过许多中间媒介进行传递和扩散,这些效益还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Zhang P和Chen W[28]从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视角,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知识传播效应,认为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进行知识传播中,会产生和谐文化效应、教育社会化效应、社会形象效应等。
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是指高校图书馆内生文化建设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其所处文化环境产生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遵循从文化溢出源到文化接收者的溢出路径,溢出内容是资源、服务、技术、价值观等文化要素。同一个高校图书馆或同一个高校图书馆集群(高校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等),既可以是文化溢出源,也可以是文化接收者。
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具有以下特征:①社会性。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实现。②独特性。每个高校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集群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图书馆或图书馆集群的文化特色,因而其文化外溢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③多方位性。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发生时,不止一项文化因素产生外溢。④广泛性。体现在文化外溢的受众广泛、影响面广泛。⑤持续性。图书馆文化外溢伴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历程。⑥角色转变性。文化溢出源与文化接收者在文化外溢的过程中会分别发生角色转变,接收者转变成溢出源、溢出源转变成接收者。
经过长期建设,高校图书馆收藏了种类丰富、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源,除了满足校内师生需求外,还通过社会化服务,将资源外输,实现资源外溢。资源外溢一方面是高校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的自身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文化建设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举办2020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中指出:“在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基础上,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的作用,开展全民终身学习相关活动,形成社会资源共享机制”[29]。资源外溢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价值。
资源外溢有3种实现方式:
一是单个图书馆作为文化溢出源对其所处环境的其他文化主体输出资源。如海南大学图书馆以海南文献库、海大文库、古籍库、版本库、馈赠书库等特藏资源为基础,建设了海南大学图书馆地方民俗文化协同实验平台,强化以海南历史与民族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国内外学术交流[30]。
二是单个图书馆与其他行业的文化主体共同实施资源外溢。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开通校友在线图书馆,设置图书馆新闻、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等栏目,又与宾夕法尼亚州立校友会合作,校友可访问宾州州立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3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与校友会合作创建校友在线图书馆——Hopkins Knowledge NETTM,为校友提供终身免费的在线学术期刊、报纸、电子书等,还提供学科资源订阅服务[32]。
第三种实现方式是在高校图书馆集群内实现,主要形式是资源共建共享。如由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牵头成立的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平等协作”的原则,开展馆际借阅、文献传递服务[33]。再如,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在内的27家高等院校以及国外的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合力建设的“高校古文献资源库”,面向30家参建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34]。
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除了“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外,高校图书馆还面向社会用户开展多种形式的用户教育。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开创性地为企业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教育内容涉及如何获取专利信息、如何掌握商情信息、如何有效获取全球公司与行业名录、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介绍等[35]。
从早期的外借、阅览等文献实体服务,到近代以来出现的书目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网络化知识服务等[36],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一直在发生演化,服务对象也一直在延伸和拓展,服务外溢成为高校图书馆目前和将来的重要服务形式之一。如安徽省高校图书馆自2014年11月,面向持有效身份证件的社会公众、本校毕业生、合作单位人员、外校师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提供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纸质书刊室内阅览、图书外借、数字资源使用、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37]。再如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大学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38]。
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文化可以从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业务的自动化、服务的网络化和生存的数字化4个方面来构建[39],技术外溢是高校图书馆技术自信的体现,是实现资源外溢、教育外溢、服务外溢的技术支撑。技术外溢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共建服务平台,如2018年5月,CALIS管理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共同成立CALIS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联盟,建设一个开放的、可动态扩展的、支持个性化发展的图书馆云服务平台[40];CALIS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了“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向高校图书馆提供应用软件云服务,帮助各类高校图书馆联盟搭建联盟级SaaS平台[41]。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建设、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场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这些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既是馆员共同认可的价值判断、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共同倡导的理念,也是联系馆员与读者的纽带。通过日常服务工作的开展,图书馆的价值观通过馆员向读者传送,价值观外溢由此得到实现。
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的实现一般遵行以下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文化溢出源的内生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集群首先要做好内生文化建设,在资源、教育、技术、服务等要素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其他文化主体相比要有过人之处,这样才能为文化溢出做好准备。
第二个阶段是文化溢出源与文化接收者的互动。高校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集群的内生文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行业内的互动交流,或在地方文化系统内与其他文化主体的互动交流,使资源、教育、技术、服务等文化要素在溢出源与接收者之间流转。
第三个阶段是文化接收者对外溢文化的吸收与转化。文化接收者吸收到文化溢出源输出的资源、技术、服务、教育等文化要素后,将其内部消化,转化成自身的内在文化,进而加强内生文化建设。
第四个阶段是文化接收者对所吸收和转化的文化的二次外溢。在这个阶段,文化接收者相较于第一阶段来说已完成了角色转变,由文化接收者转变成了文化溢出源。在高校图书馆行业内部,这是一个良性互动,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在地方文化建设中,这是一条不断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以上4个阶段没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融合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在时间序列上可能先后交替发生,在空间维度上也可能同时存在。
5.2.1 加强高校图书馆内生资本建设
高校图书馆内生资本建设主要包含3方面:一是人力资本建设;二是资源资本建设;三是技术资本建设。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是决定图书馆吸收外来文化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提高人力资本的意义在于,能及时地将图书馆行业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快速高效地实现知识与技术的“变现”,一旦知识与技术“变现”,既对高校图书馆自身有所裨益,同时也会向其他文化个体辐射。
图书馆是人类文献的保存者与传承者,资源资本是图书馆的生存之本,是区别于其他文化主体的重要特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指出:“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注重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型载体的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寻访和接受社会捐赠;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5]资源资本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的精髓所在。
广义的图书馆技术是指在图书馆得到应用的技术,如缩微、照明、电视与广播等非智能技术,也包括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等智能技术;狭义的图书馆技术一般包括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也包括跟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关的IT[42]。技术资本建设是图书馆实现文化外溢的技术保障。
5.2.2 建设文化外溢的保障环境
一是建设文化外溢的意识环境。图书馆自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要认识到文化外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到文化建设是一种与其他行为主体发生交集的社会行为,要提防图书馆文化建设陷入“内卷”状态,避免图书馆文化建设在较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因而需要借助外力,通过实施文化外溢来达到促进内生建设的目的。
二是建设文化外溢的运作机制。首先要突破图书馆自身树立的壁垒,允许图书馆资源、技术、服务等文化因素“走出去”,同时,也要将其他文化主体的先进资源、技术等“引进来”,在此思路的指导下,建设文化外溢的相关机制,如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机制、馆藏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
三是突破不同行业、同行业内不同个体间的体制性障碍。图书馆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文化外溢不可避免地要与不同的社会主体产生交集进行交流,而不同行业、同行业内不同个体间存在着体制差异,这些差异会成为不同文化主体有效交流的障碍,唯有突破这些障碍,才能让“文化外溢”畅通无阻,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5.2.3 构建外溢文化体系,打造文化外溢品牌
图书馆任何一项文化要素的外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如资源外溢有赖于技术的支持,服务外溢和教育外溢需要图书馆人的参与和付出,因此要全面构建图书馆外溢文化体系,应考虑到资源、技术、人员、服务等各种要素。要打造文化外溢品牌,以文化品牌建设带动文化体系建设。
文化外溢是图书馆文化功能的重要体现,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图书馆文化价值的进一步实现。通过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的概念、路径及特征,梳理其范式,分析其实现阶段及实现机制,使高校图书馆文化外溢的脉络更加清晰,为高校图书馆推行文化外溢、加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价值以启发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