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全纳教育支持政策的演变历程、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研究

2022-02-17 04:32苟斐斐张雯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纳新西兰证据

苟斐斐,张雯婷

(1.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2.中国人民大学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872)

全纳教育是为学生创设全新的、普通的环境来保证教育的平等性和公平性,是对所有儿童都有权在当地幼儿中心或学校接受教育这一理念的世界性回应。其核心思想是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是为了消除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是让学生处在多样的教育环境中,尊重学生个体,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育成就或水平[1]。自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拉曼卡宣言》(The Salamanca Statement)中第一次提出全纳教育以来,全纳教育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新西兰亦不例外。作为世界上全纳教育体系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新西兰现有不到1%的特殊儿童在特殊学校学习,其余儿童都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这一成就既得益于新西兰民众观念的转变及教育实践的长期良性互动,更得益于政府对全纳教育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多年来为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少年在各种环境中接受尽可能公平的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2]。

1 演变历程

尽管全纳教育的政策及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相似性,但是其特点、形式和目标深受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而独具特色[3]。新西兰是全纳教育实践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政府对全纳教育的重视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至今经历了隔离与关注特殊需要群体并存、真正重视特殊需要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多方协力打造完全包容的教育系统3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1960—1980年):隔离与关注特殊需要群体并存

新西兰特殊教育在20世纪中期以前是与普通教育分开进行的,残障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在当时不属于国家的责任范畴,主要由附近教堂以及慈善机构负责管理[4]。但残障儿童的家长们尤其是母亲一直拒绝将儿童送到有别于其他儿童的学校接受教育,间接促进了政府对残障儿童的关注。政府开始关注特殊需要群体(初期“特殊需要群体”主要是指残障儿童),为其开设专门的特殊学校,特殊需要儿童开始在此类机构中接受教育。到60年代末期,在西方国家倡导社会民主、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以及发生于世界范围内人权运动的影响下,政府对特殊教育给予了极大关注,使特殊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政府开始关注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权益问题,重视特殊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70年代掀起的“回归主流”运动,要求将残疾人“正常化”对待,认为残疾人不应该被隔离在特殊机构或特殊学校,不应该被排斥于社会主流活动领域之外,而应尽量将残疾人安置于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与普通人一起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地让残疾人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5],促使新西兰逐渐将部分特殊学生安置到与其他群体一致的普通班级中,但在这一阶段,政府对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和支持。

1.2 发展阶段(1980—2000年):真正重视特殊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

1988年,新西兰教育部为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对教育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发布了《明日学校》纲领,致力于解决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问题,特殊教育开始向融合方向发展。1989年政府出台《新西兰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中的所有儿童都应有受法律保护而融入社会的权利,“所有儿童都有权在任何公立学校享受免费入学和教育,从5岁生日开始,到19岁生日后的1月1日结束”,这赋予了儿童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该法第八节进一步规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有权在公立学校入学和接受教育”[6],首次在法律层面保证了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普通学校的平等受教育权,开始真正重视特殊需要儿童的受教育权。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明确地阐述了全纳理念,这一教育思潮促进了新西兰全纳教育的全面发展。1995年,新西兰政府在成立了国家特殊教育咨询委员会后颁布了《特殊教育政策指南》,再次重申特殊需要群体和其他同龄人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政府在1996年发布的《特殊教育计划》中指出:学校作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连续体”,不论环境和地理位置如何都要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公平的资源[7]。总之,在发展阶段,政府开始重视普特融合问题,真正重视特殊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为后期打造包容的教育系统奠定了基础。

1.3 完善阶段(21世纪初至今):多方协力打造完全包容的教育系统

从21世纪初开始新西兰全纳教育的各个方面皆体现出包容与全纳理念。2000年,政府在重新修订的《特殊教育计划》中指出:要构建世界级的全纳教育系统,着力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且优质的学习环境。为推动迈向完全的全纳型社会,新西兰卫生部于2001年出台了《新西兰残疾战略:改变世界》,目的是消除残疾人可能会遇到的长期障碍,既包括纯粹的身体障碍也包括由于对残疾问题了解不足而造成的态度障碍等。如果“残疾是一个过程,当一组人创造障碍,设计一个世界只为他们的生活方便而不考虑对其他人的损害”[8],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再具有包容性,因而“改变世界”战略从多个方面着手帮助新西兰特殊需要学生融入社会,承诺确保没有任何学生因残疾而被剥夺进入当地正规学校的机会,并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教育资源。2003年,政府在原《特殊教育政策指南》的基础上进行重新修订,再次强调建立具有包容性的教育体系,保障所有学生拥有均等的教育资源[9]。2006年,政府颁发《特殊教育群体行动计划(2006—2011年)》,该计划重点强调通过“家—校—社会”三者共同参与从而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充分融入社会和教育。此后为更好地构建世界一流的全纳教育体系,2010年政府在充分考虑相关利益者的意见后颁布了《全纳的成功:每所学校,每个孩子》文件,为打造一个完全包容、全纳的教育系统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引,政府也开始重视新西兰每所学校、每个孩子的发展[10]。

2 最新动向

2.1 出台背景

2.1.1国际环境:议程理念影响

2015年,国际社会为进一步实现更有质量的教育而发布《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在于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增加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该议程受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影响而带有保护基本权利、尊重人权、建立和平包容的社会特点。同时,议程提出要致力于关注边缘化或弱势群体,无论其性别、肤色、民族、语言、宗教、出身如何,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公平、全纳而且优质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11]。议程的发布具有普适性,引导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教育发展理念,新西兰亦是如此,政府的各项教育改革目标在该议程的推动下向着建立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发展,同时也形塑了全纳教育支持政策的目标走向。

2.1.2内在动因:多民族国家的诉求

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多元文化的构成造成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各少数族裔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如毛利族裔的教育辍学率大大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太平洋少数族裔次之,如何增加各少数族裔群体的受教育机会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进入21世纪,各个国家逐步倡导多元文化主义理念,强调在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内部,须承认各民族文化多样的特点,更须承认各种不同文化之间是相互平等和相互影响的关系[12]。在多民族国家构成的现实诉求与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浸染下,政府逐渐认识到各少数族裔在整个国家政治、社会、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始实施有利于各族裔发展的各项教育政策,通过创设包容性学习环境、提供早期支持服务等来为各少数族裔群体增加受教育的机会。

2.1.3现实诉求:基于证据的民意调查

2016年新西兰特别委员会为了解教育系统对有学习需求学生的支持程度而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后特别委员会提出了改善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建议,指出当前教育系统需要做更多工作,包括:①为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培训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满足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②提前确定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支持需求,以实施早期干预;③为有需求和有脱离教育危险的儿童和青少年及其父母提供新的、灵活的支持服务;④学校发挥专门的学习支持作用,确保儿童获得所需的支持。此项调查为全纳教育支持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现实之基。

在国内外环境的促动之下,新西兰教育部于2019年颁布了《学习支持行动计划(2019—2025)》[13],这一计划包括六大优先举措和诸多其他补充措施。其目标愿景为: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福祉,“建造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为所有新西兰人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和设施以满足有需求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保障有学习需求者的权益,满足其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个体需求,应对在教育入学、参与以及完成学习成果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排斥、边缘化和不公平问题,同时从环境支持方面保障有学习需求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权益。

2.2 六大优先举措

2.2.1设立学习支持协调员角色,帮助有学习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

学习支持服务是教育机构为避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遇到困难而影响学习效果提供的支持服务。新西兰现任政府提出将在未来4年的时间里拨款2.17亿美元,从2020年起设立约600名全职学习支持协调员,这也是对2016年民意调查的回应。此优先举措从2020年1月开始实施,在初期对协调员角色进行测试和细化之后将第一批学习支持协调员安排于各学校之中。一旦学校发现第一批协调员的积极作用后,将对第二批和未来各批协调员进行学校层面的设计与规划,使教育部门更加清晰地了解学校对协调员的需求。学习支持协调员的作用在于:①大力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②确定和规划学校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支持需求;③与学校领导以及特殊需要群体的父母进行广泛接触,实施有助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进步、参与和成功过渡的过程;④确保有学习支持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2.2.2开发基于证据的筛选工具,及早筛选和识别学习者的需求

基于证据的筛选工具是教育决策者将有效的证据作为选择教育项目、产品和实践的标准,确保筛选工具的有效性、高质量及实用性[14],起到专业指挥与最佳经验证据融合的作用[15]。在这一融合中,经验证据可以知道哪些方法有效提升了学业成就,哪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效应并耗费最少的资源,而专业指挥则可以将经验证据与现实的教育情境结合起来,高效地选择教育项目、开发相关工具。鉴于上述优势,支持计划指出:一是与教育部门、毛利人、太平洋地区原住民和主要利益攸关方进行合作,开发以证据为基础的筛选工具来确定早期学习需求,而不再仅仅是对特殊情况的结果进行诊断;二是与卫生部共同探讨对具有诵读困难、呼吸困难、资优儿童和青少年的测量与筛查工作,确保将筛选工作纳入一个完整而连贯的体系中来;三是在筛查工具的选取上融入多元文化特性,并纳入少数族裔语言概念,如tino rangatiratanga(非常民主)、whnau(家庭)、mana Whakapa(家谱)、mana tikanga(权威)和mana tangata(人权)等,目的在于用多元化语言制作筛选工具,尊重各少数族裔多元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2.2.3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对儿童的早期干预

良好的人生开端对儿童未来的教育成就有着巨大影响,并对健康和福祉产生长期影响,为此加强早期干预成为一种有效策略。早期干预使学习障碍儿童在年幼时得到识别,并获得发展信心和茁壮成长所需的支持[13]。有证据表明,当儿童所需的一切支持以家庭为中心,并有意义地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时,早期干预最为有效,因而早期干预是在考虑家庭因素的基础上为从出生到开始上学的儿童提供支持。《学习支持行动计划》欲在既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儿童及家庭所需的各种支持服务,确定儿童及家庭需要哪些额外的、哪种类型、何种数量的服务,以便进行精准干预。这一举措的落实需要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包括与卫生部领导的残疾制度改革中心合作,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具有灵活性的服务和支持,还包括与冈加里欧国家信托机构(Te Kōhanga Reo National Trust)合作,提供系列宣传活动,确保家庭了解并获得支持信息。

2.2.4提供灵活的支持与服务,以应对神经多样性的儿童和青少年

神经多样性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包括但不限于诵读困难、计算障碍、书写困难、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神经多样性儿童和青少年通常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处理信息,而新西兰当前的学习支持计划不能满足此类儿童和青少年的需求,需要教师和其他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性的支持,以满足儿童和青少年在课堂上的需求。为此支持计划中规定:政府与毛利人、太平洋地区原住民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进行合作,确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进行学习支持的工具以及资源,以便更好地满足神经多样性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在已有支持方案的基础上,与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设计一系列灵活的支持方案,同一种类神经多样性儿童和青少年所需的支持有许多相似之处,可采取“路径依赖”化处理,但在个体需要上因具有特殊性而须灵活性处理;建立早期学习服务支持框架,引导神经多样性儿童和青少年以适当的深度和速度推进学习;制定特定的学习支持服务流程,减少可能对其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长期阻力;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支持协调员的助力下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神经多样性儿童和青少年开展适应性教学。

2.2.5加大各方投入力度,满足资优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需要

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天赋的多样性得到认可和支持是很重要的。他们需要被“看到”他们是谁,他们独特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以及他们的需求和优势是什么[13]。新西兰有40 000多名学习者可能具有天赋或独特的能力,而作为一名有天赋的学习者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他们的发展速度与同龄人不同,他们的情绪、智力和身体发展也会有所不同,一些有天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焦虑和抑郁,或者可能感到无聊、愤怒和孤独,可能会经历社会和情感问题,更可能会面临脱离教育的风险,因此需要教育系统对其予以关注与支持。计划中对资优儿童和青少年的支持有:在专家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下,增加资优儿童和青少年获得学习的机会;与教育部门专家合作,为资优儿童和青少年设计灵活的支持方案;为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家庭及其子女提供新的筛选工具来收集和鉴定资优学习者的信息,从而利用专业知识和基于证据来寻找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能带来更多资源的方法;除在课堂上满足他们的需求外,也需要重视有天赋的学习者与其他同龄人进行交往的机会;改善现有在线学习模块的使用境况,为资优儿童和青少年创建并推广相关的在线学习活动。

2.2.6设计更具适应性的支持方式,防止儿童和青少年面临脱离教育的风险

“有教育风险”的儿童和青少年包括有脱离教育的高风险或已脱离教育的群体。这通常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导致的,这些风险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长期影响,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容易被社会孤立。所有儿童和青少年无论面临何种风险,都有权与同龄人一样,有机会发挥其潜力。”因此,防止儿童或青少年在教育旅程的任何阶段被脱离,并确保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持,使其重新参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支持计划指出:将与教育部门、毛利人、太平洋地区原住民和其他主要利益群体合作,共同设计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支持方式,以防止儿童和青少年脱离教育;为确认可能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脱离教育的风险,须加强早期筛选力度,同时在及早识别的基础上为有复杂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早期学习支持;教育部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提供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额外支持,为有脱离教育风险的儿童和青少年制定一系列改善方法,以保障“有风险”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质量。

2.3 其他补充举措

在学生发展方面,一是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及家长合作,为残疾及其他需要学习支持的儿童和青少年普及入学和接受教育权利的知识;二是利用现有方案提供统一的、跨机构的连续体支持,以解决欺凌和心理健康问题;三是为学生提供向学校过渡和走出校门的途径,为有学习支持需求的中学青年在过渡到继续教育、培训或就业方面提供与同龄人相同的机会,从而创造进一步学习和就业的个性化途径,如职业规划和工作经验以及促进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

在教师提升方面,支持计划意在以教师教育和专业学习与发展为重点,改进教学实践;为所有教育环境中的领导人、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所需支持及培训,更好地了解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学习,完善全纳教学实践,促进建设更具全纳性的全民教育体系;消除阻碍各少数族裔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发展和进一步培训方面的障碍。

在环境支持方面,一是完善数据和信息共享体系。目前,需要学习支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详细资料由多个机构收集、重复获取,且缺乏一个中央数据系统,无法衡量真正的需求。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支持,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在哪里需要支持,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支持;需要知道已经提供了哪些支持,哪些有效、哪些无效[13]。行动计划致力于建立一个与学习支持有关的国家数据储存库,按需要进行数据分类,以便相关机构知道应将学习支持注意力集中在哪些方面。二是保障供应网络。行动计划指出对包括学习支持在内的整个教育供应网络采取更具战略性和计划性的做法,向每个地区和家长提供从当地学校到社区单元、再到寄宿学校的一整套学习支持设施。

3 发展趋势

3.1 目标转向:从特殊需要者向所有有需求群体转变

从传统意义上讲,不论世界其他国家还是新西兰其早期全纳教育仅限于满足有特殊需要学生的需求。全纳教育理念首次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时亦规定:“必须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16]。新西兰最初的全纳教育支持政策主要针对特殊需要群体而提出。“回归主流”运动等重视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平等问题,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有权接受和其同龄学生同样的安置,可以和其他学生享有相同的入学权利。直至20世纪末,政府对全纳教育支持的目标开始向所有有需要的学习者转变,不管个体文化与社会背景有何不同,能力存在多大差异,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接受高质量的教育[17]。这种转变在以往的支持政策中有所涉及,但在《学习支持计划》中尤为明显,不仅关注残疾群体,也关注资优、神经多样性以及有脱离教育风险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关注处于弱势的毛利人及太平洋地区原住民等各少数族裔群体。此目标也回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纳教育的重新诠释:“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会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应对所有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18],努力使所有不论是由于身体、智力、经济、环境等原因可能被边缘化和遭歧视的群体都能受到同样的教育[19]。总之,政策目标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参与、不排斥任何人、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让每一个人都有终身学习的机会及建立完全包容的教育系统发展[20]。

3.2 范式转向:向基于证据的全纳教育支持政策、项目和工具转变

新西兰全纳教育支持政策范式向基于证据转变,基于证据不仅包含对以往经验证据的运用,也包含对新经验证据的科学总结及提炼[21]。由于基于证据具有合理、较高信度及效度等特征且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政府对于全纳教育的支持从政策本身的制定、支持项目构建、筛选工具开发方面皆向基于证据转变:其一,支持政策体系制定的“证据趋向”。《全纳的成功:每所学校,每个孩子》《学习支持行动计划》皆经过特别委员会在广泛调研及民意调查的基础上对可靠证据进行研究,以证据而非意识形态或传统方式参与政策讨论,从而对极具复杂、多样的全纳教育问题做出有效决策。其二,支持项目的“证据化”建设。设立学习协调员正是对民意调查的回应,在搜集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测试和细化,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及需求来规划数量及去向,以“真实境况为证据”为学校设立学习协调员。其三,支持工具的“证据性”开发。支持行动计划为确定学习者早期的学习需求,与教育部门等主要利益相关方合作来开发以证据为基础的筛选工具以便测量和筛查需求者,以科学性、针对性的工具准确筛选早期需求。其四,数据支持系统的“证据向度”。新西兰目前缺乏中央数据系统,无法衡量学习支持的真正需求规模,政府在支持行动计划中决定基于证据建立全国性数据储存库,使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谁需要学习支持、需要何种类型的支持、何时何地需要学习支持等问题[13]。

3.3 环境转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筑全纳教育支持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解决全纳教育中的许多难题,极大地变革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渠道[22]。新西兰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优化网络信息技术从而为全纳教育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一方面,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所有有需要的学习者搭建学习与生活平台,确保有需要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与利用信息[23]。如相关支持政策中提出:“完善数据和信息共享体系”与“保障供应网络”,为此建立全纳教育在线指导网站和全纳教学网络社区。在全纳教育在线指导网站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针对不同特殊需求者提供支持的策略和技巧及当前全纳教育项目等信息;在全纳教学网络社区中,主要是利用家庭、社区网络以及社区成员的集体智慧与经验为需求者提供帮助、专业咨询服务、增强学习者信心的课程和数字图片等内容[24]。另一方面,2019年颁布的学习支持计划致力于建立中央数据共享系统、国家数据储存库,以便政府及各级教育机构了解有学习支持需求的真正规模,也使政府对支持政策的规划及决策更科学化、更具有公正性。

4 讨论与建议

新西兰全纳教育支持政策特色突出。关注残障儿童、资优儿童及青少年、面临脱离教育风险群体等所有有需求者,同时基于证据开发筛查工具、重视信息技术元素助力支持环境等,为全纳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纵观我国全纳教育支持体系(在我国称“融合教育”或“随班就读”),虽然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融合教育,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初步构建的特普融合教育政策体系,仍存在政策目标群体窄化、政策制定过程证据意识不足等问题。基于对新西兰全的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本文为我国融合教育政策规划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其一,在融合教育政策制定中深化包容、全纳理念。从新西兰全纳教育支持政策中可以发现,其目标一是致力于残障者的教育问题,二是竭力为因多元文化差异导致的接受教育不公平者发声,尊重多民族文化的特性,建设包容与全纳的社会。新西兰支持政策理念已转向更广泛意义上的全纳教育,不再囿于对特殊(残障)群体的关注。我国的融合教育政策虽然初衷是为了解决大量特殊儿童的入学问题,属于特殊教育范畴,但在愈加重视教育公平的今天,融合教育理应成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全纳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及《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均以“特殊教育发展”“残疾人获得受教育权”等为核心目标,很少将为所有有需求群体提供全纳、包容性教育纳入其中。而在全纳成为未来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背景下,《特殊提升计划(2021—2025)》在制定过程中,其政策目标需要考量向所有有需要的群体进行转移,“特殊”并非“残障群体”的代名词,而是所有与“一般”不同的群体,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差异群体”(资优儿童、较早脱离教育群体)及多民族文化群体等。我国的融合教育支持政策需要考虑各民族、各文化特质,在尊重差异与多元的基础上构建支持体系,为其提供专业支持服务。

其二,支持政策的制定过程应加强“证据”意识。有研究对我国随班就读政策进行调查后发现,仅有约三成参与者对当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的评价为可行,而较大部分人的认知评价在一般以下[25]。政策实践的反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策制定中出现的问题(未能细化、缺乏可操作性),而在深层次上则表征着政策制定缺乏“证据”意识、缺少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缺乏民主意识,未能真正解决基层之需。政策的制定过程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我国现阶段融合教育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民意诉求,相应地制定相关支持政策,这就需要完善政策制定前期的评测体系,使评测主体专业化、评测内容丰富化以及评测客体多元化等。评测主体专业化即对现行融合教育政策的现状及问题的总结需要由专业成员组成。评测内容即对现行融合教育政策在受众群体中的执行情况、评价状况、不足之处以及受众群体的诉求进行全面性评测。评测客体应不囿于小范围的受众群体中较小的调查,也不限于对单一受众群体的考察,须考量多方利益群体的多元诉求。在完善的评测体系下,选择经过实地调研的数据、科学实验证实的方式来谨慎地制定支持政策、构建支持项目、开发筛选工具,才能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促进融合教育实践真正“落地”。

其三,重视信息技术元素、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我们无法知晓信息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但能够确定的是,技术的发展将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融合教育也不例外,新技术的发展为其带来诸多优势,学习者在技术的助力下可以自主且多元化地学习。而笔者在网络上查找与我国融合教育或随班就读相关的网络学习平台时发现,我国也已开发了较多相应的网站,例如“特殊教育网”“中国残疾人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等,然而此类网站的大部分内容属于新闻报道类和政策发布类,缺少学习支持平台的网站。已有的网络平台虽为融合教育及随班就读贡献了信息助推之力,让人们能够关注我国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实践,然而却缺乏专业性的以提升教师水平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的网络学习平台。为此,在数字化发展时代,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助力融合教育,成为帮助有学习需求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制定支持政策中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元素,督促各方建立专业在线指导网站、专业教学网络社区及全国性的数据统计库等,了解学习需求,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实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与学习。

猜你喜欢
全纳新西兰证据
新西兰兔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新西兰不仅有羊毛,更有教育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新西兰的核物理学之父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